記者鄺郁庭/綜合報導
114年中央政府總預算21日三讀通過,文化部預算原編列290億元,初步計算共刪除11億元、凍結34億元,是史上最高,掀起影視圈大反彈。文化部長李遠更痛心在臉書PO文,這結果「展現出對文化部所有努力的否定,以及對文化工作者的不尊重。」不過,就有業界人士逆風發文,指出「整個產業就是一群啃老族巨嬰」,引發討論。
一名網友在PTT的C_Chat板回文,說他在台灣影視產業工作,就他觀察,整個藝文產業生態都很像,「我可以接受起步的時候拿補助,但多的是拿到後來不拿補助活不下去的本末倒置,當你整個產業過度仰賴政府補助時,拿人手短就是人性。」
可是難道台灣沒有那個市場,一定要靠補助嗎?他以幾部國片的票房為例,透露台灣的商業消費力其實超強,「2024年,票房第一的國片:《角頭-大橋頭》,它是去年唯一破億的國片(還直接賣到兩億),然後這部電影完全沒拿文化部的補助。」
而且,《角頭》系列電影票房都很不錯,四部曲總計票房約6億,「雖然我很討厭這個題材,但人家就是有本事把一個IP發展起來。相比之下,一堆拿補助的國片…票房貼出來我都不好意思,連角頭的零頭都沒有。」
原PO表示,「拿補助錢去圓導演夢」的人有一大堆,甚至是幾百萬、幾千萬在拿,拍出來票房不好、台灣人都看不下去,卻不是檢討自己拍出來的電影,「整個產業就是一群啃老族巨嬰,然後政治立場極為明顯,真是有夠不健康」
最後,他分享對於補助給法的建議,「我自己的看法,對於新血,你可以給予補助。但當你拿了幾年補助後,政府應該要降低補助,甚至是請製作團隊自己去貸款」,他支持政府給予優惠利息,「但不能一直無腦補助出一堆啃老族。」
貼文引發熱議,「確實如此」、「記得以前年輕導演都在挖苦補助金電影,眼下只是重演而已」、「就跟旅遊業一樣,要人付錢卻拿出那種鳥品質,賣不出去只能要補助」、「起步拿點補助很好幫助專案啟動,淪落到了不拿補助就活不下去那是產品有問題」、「給補助沒問題,給多給少而已,比他們慘的多的是,科研每年也是被砍,還不是在單位裡靠北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