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華語流行音樂40年來的變化?每一次科技與載體的轉移,又是如何影響我們聽的歌?曾任Channel V音樂台大中華地區總監、EMI百代唱片中國區總經理的邵懿德,與知名創作人、台北流行音樂中心董事長黃韻玲18日在一場座談對談,邵懿德形容,40年後從港台主導到中國大陸市場的崛起,如今像有「兩個華語樂壇」,一個是廣作「網路神曲」,一邊仍是既有的工業化淬煉高品質流行音樂,但在流量至上的時代,也考驗音樂人如何因應當今的產業鉅變。
龍應台文化基金會18日下午邀請邵懿德與黃韻玲對談,這也是龍應台基金會「中國,細微觀察」系列首場思沙龍論壇,主題為「唱歌不簡單—流行音樂產業的四十年河東河西」。
邵懿德:90年代國際唱片公司進入港台市場,衝擊本土市場
邵懿德將這40年切分為前20年、後20年,前者是港台音樂發展影響力到中國大陸內部的黃金時代,後20年則是全球音樂面臨網路衝擊,「唱片已死」,獨立音樂人崛起的時代。
邵懿德回顧,中國大陸直到1990年代初期才有「華語樂壇」的說法,由港台音樂滲透進中國大陸內部市場,結合中港台的大中華市場,以及星馬日韓的國際市場,打下堅實基礎;80年代「晚上聽小鄧」的鄧麗君風行,港台音樂透過盜版進入中國,加上1983年的央視製播春晚,像歌手張明敏、費翔、侯德建的登台表演,更為港台流行曲在中國大陸風行推波助瀾。
90年代中期,國際唱片公司進入亞洲與港台市場,如環球併購寶麗金、華納併購飛碟,索尼、EMI百代、博德曼(BMG)進入港台市場,本土只剩滾石唱片可抗衡,國際唱片公司也帶來資本、製作音樂內容和演唱會技術。
邵懿德舉例,1994年他在香港的Channel V工作,製播「非常中國」節目,首個透過衛星傳布,介紹中國搖滾和流行音樂趨勢,當時採訪了歌手崔健、張楚、何勇、竇唯等地下樂隊,彼時也是Channel V和MTV兩大音樂頻道爭搶青少年的時代,淘兒唱行和hmv進軍台灣,也成為一代台灣人吸收西洋和華語音樂的重要管道。
傳統唱片公司面臨網路衝擊 中國音樂平台擴張興起
在80年代中到90年代末,港台電視劇如金庸、瓊瑤劇的歌曲配樂也流入中國大陸,在當地的錄像廳、K房、夜總會、舞廳,流行音樂滲透到各個年齡層;1997年金融危機到2000年左右,香港經濟一度陷入低潮,台灣則出現一批新人,周杰倫就是在2001年首次取代香港四大天王,在頒獎典禮拿到最佳男歌手,接著諸如像五月天、F4、蔡依林、孫燕姿、林俊傑、潘瑋柏、陶喆、伍佰、張惠妹、王菲、林憶蓮、陳奕迅等歌手,實現了世代音樂交替,再影響後面20年至今。
後20年開始,邵懿德提到,雖然2001年網路科技泡沫破裂,但音樂產業同時面臨前所未有的網路衝擊,盜版MP3充斥,2002年百度推出MP3在線音樂服務,許多大陸內地自製歌曲成為排行榜前10,像2003年刀郎的「2002年的第一場雪」、2004年楊臣剛的「老鼠愛大米」,都是當年冠軍。
隨著平台的改變,他歸納,傳統音樂產業自2000年至今面臨5大挑戰,分別為盜版MP3、選秀、彩鈴、流媒體、短視頻;對應的平台分別為音樂盜版網站、電視綜藝節目、電信運營商、在線串流音樂以及短視頻直播,傳統唱片公司與這些平台已主客異位,中國大陸從平台開始逐漸擴張成主導產業力量。
中國「超級女聲」短信投票嚇壞官方 iPhone問世改變收聽方式
他回顧,其實是到了1990年代初,大陸的唱片公司才開始初具規模、有南北之分,在北方,1993年「Landy」張培仁到北京成立魔岩,挖掘搖滾樂隊,在香港舉辦「中國搖滾新勢力」,但後來跟藝人溝通失誤等因素最後敗興而歸;1994年大地唱片出版「校園民謠」,是香港填詞人劉卓輝到北京創辦的公司,陳冠中擔任總經理,專輯由黃小茂和高曉松製作,造成很大成功,像老狼的「同桌的你」,艾敬的「我的1997」都成為代表曲,另外還有像正大國際、紅星、京文唱片都是北方的規模唱片公司;在南方則像是廣州的新時代唱片,推出了甜姐兒風格的歌手楊鈺瑩,每次訂貨都達百萬張,有很大影響力。
至於2005年湖南衛視製播「超級女聲」,靠短信投票結合評審,選出的李宇春成了風雲人物,還讓瘋狂的粉絲在地鐵門口拉票,這種「類民主」行為嚇壞官方,後來被官方停止,但李宇春還是本土產生的新偶像代表;當時電信商中國移動到成都成立「中國移動無線音樂基地」,以短信彩鈴為基礎,開啟電信商控制音樂產業生殺大權的時代。
2007年iPhone問世,改變世人聆聽音樂的方式,從手機下載音樂存播;2008年北京成功舉辦奧運會,搖滾歌手汪峰唱紅了「飛得更高」、「我愛你,中國」,成了符合官方認可國情的主旋律,那幾年大陸歌手扭轉港台影響力頗具成效,「中國崛起」成為上下一致的主要敘事,網路盜版持續衝擊唱片業,電信業者則找到像鳳凰傳奇的「月亮之上」或胡楊林的「香水有毒」,從3、4線城市起走紅,也是另一種流行途徑。
網路巨頭挾龐大資本做在線音樂 大量的「抖音神曲」推陳出新
「音樂用戶的需求愈來愈分眾化、本土化」,邵懿德形容,2010年起,網路巨頭如騰訊、網易、阿里巴巴、百度等挾帶更龐大資本併購做在線音樂,去搶獨家的正版權利,雖然傳統唱片公司有曲庫授權給前者,但主導作用也顯然被邊緣化,科技創新對傳統唱片公司加以「革命」,港台流行音樂主導的情況,也讓位給大陸本土的偶像明星、快歌熱舞團體,甚至還有大量的「抖音神曲」推陳出新之迅速,我們很多似乎都沒聽過。
邵懿德描述,現今像有著「兩個華語樂壇」,一個在江湖之上,打造魔音貫耳、批量生產、算法分發的網路「神曲」;一個在殿堂之中,遵循傳統製作流程,工業化淬煉高品質音樂。但什麼是好音樂呢?對網路平台而言,「沒有流量如同不存在」的價值觀,考驗今天的音樂產業。
他也舉了2個轉型的代表實例,一個是「摩登天空」,1997年由清醒樂隊主唱沈黎暉創立,本來只是要為自家樂隊出唱片才成立的公司,2006年差點倒閉,後來創辦了摩登天空音樂節、草莓音樂節,以此起死回生,至今公司有逾400個員工、簽約300組藝人,每年要運作30幾場大型音樂節活動、上千場live house演出,還在紐約、柏林、利物浦設分公司,發展成音樂王國。
國際唱片公司從「五大」剩「三大」 音樂傳播載體不斷更迭
邵懿德說,沈黎暉認為,還是要堅持音樂內容為重心、重視用戶的場景體驗,維持內容品質,這與網路平台以用戶為核心,是完全不同的理念架構;另一個例子則是台灣的滾石唱片,今年為慶祝40周年,推出「滾石撞樂隊」企畫,在兩岸找20組樂隊,翻唱滾石40年來的老歌,讓各團用自己的方式去改編,老歌新唱出新生命、新的角度,也成為唱片公司跟獨立音樂人合作的新模式,邵懿德認為,唱片公司要提升自己的加值服務、用更好的企畫協助音樂人更上層樓。
同一方面,大陸的選秀節目也成為歌手出頭最重要的管道,不管是「快樂男聲」有選手選唱宋冬野的歌,讓宋的作品一夕在全國爆紅;「中國有嘻哈」則因為節目被整改而變得與最早的情況不同,「樂隊的夏天」捧紅廣東海豐樂隊「五條人」,「這就是街舞」則是選出非常多舞者,但大陸最近對藝人的清朗運動,對藝人的審查,則可能讓台灣有不同機會,相較之下,台灣創作者更有空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推薦閱讀:中國為何禁運石斑魚?專家揭政府沒說的事:台灣告上WTO也站不住腳)
邵認為,國際唱片公司從過去的「五大」(華納、環球、BMG、EMI、SONY)到今天只剩下「三大」(環球、SONY、華納),資本跨足平台與內容已經有「融合」趨勢,但從音樂創作的軟體到傳播的載體一直在變,「唯一不變的,還是音樂人的夢想和堅持,聆聽受眾更多元包容的喜好。」
《 ☞ 加入風傳媒line好友,每日提供給您最重要新聞 》
留言 2
Tung🥳
台灣唱片都是我訂價比較多⋯
2022年06月19日16:25
Equator Rider
怎麼沒有提到現在的年輕人不滿華語音樂,
(也包括一些對音樂持開明態度的中老年人)
都跑去聽歐美日韓了,
現在流行的是嘻哈、電音,
可是唱片公司似乎很怕這二個音樂類型,
是跨不過去心裡的那道鴻溝嗎?
難怪年輕人不挺華語界“所謂的”主流音樂
2022年06月19日09:38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