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光影及自然的詩學:蔡文雄抽象繪畫中以體現與天地同根,超越物質的追求

非池中藝術網

更新於 05月10日10:22 • 發布於 05月09日16:00 • 張家馨

蔡文雄的作品核心融合了東方水墨畫的筆觸,蒼勁有力,與西方油畫的色彩力量達到完美融合,繪畫主題從花卉、風景到人物,探索從半寫實到半抽象的多種風格。沉潛多時對自然景物的關注,從中獲取自然景觀之精髓與生氣,近期逐漸將焦點放在宇宙學,其更為抽象的內在感知,透過描繪風、雲、石、樹等有形與無形的元素,汲取箇中能量與生命力感受,從而反思人類在浩瀚宇宙的渺小存在。

2017年,蔡文雄以創新的「潑流」技法,克服油畫顏料無法生韻流動的限制,遂以自由揮灑的色彩和墨色暈染取代了繁複的線條,創作出大膽而明亮的色彩,形成層次分明且細膩的視覺效果。如此一來,除了產生強烈的視覺張力,也彷彿將宇宙和心靈的壯闊展現於畫布之上。蔡文雄的作品如同一幅幅靈動的心象風景,引領觀眾進入一個充滿詩意的夢幻世界,讓人感受到自然界的瞬息萬變和生命力的和諧共鳴。

蔡文雄個展「天光」展場一景。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蔡文雄近期在穎川畫廊個展「天光」,以藝術家生活為靈感,將自然景觀的壯麗之美,以及個人對其氛圍感受、內在的感性思想透過色彩、筆法、構圖等布局,展現宇宙萬物的動態與生機,讓人感受到自然界瞬息萬變和生命力的和諧共鳴。蔡文雄說,「天光」有著散佈天空自然光芒之意,在戶外環境下樹葉、空氣或山景,都隨著光線動態產生變化,無不獨立存在。這樣子的前後映照,呈現一種耐人尋味的三度空間,在他的抽象畫當中,亦希望推展出物與物之間的空間關係。

藝術家蔡文雄。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蔡文雄個展「天光」展場一景。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過去蔡文雄的繪畫仍可依稀看見描繪對象的外在形體,到了近十年時間,逐漸褪去「形象」的描摹,轉而走進個人心靈思維的轉譯。然而,這樣的轉變並非一蹴而就,而是在繪畫的道路上經歷數十年的積累、生活歷練、對生命的感知等而漸漸成形。蔡文雄1945年生於臺灣淡水,1975年畢業於師大美術系,1978年旅居美國直到1992年回台定居,爾後於臺北市立美術館教授素描。在師大美術系的學習時間,奠基蔡文雄的繪畫基礎,從素描、水彩、油畫、水墨等媒材,皆為就讀師大期間必須研讀的專業科目。

到了美國之後,蔡文雄的眼界就此擴展,當地生活的自由氣息、以及活潑亮麗的配色,不僅改變了過去的視覺經驗,心境也有所不同。他說:「過去較多在意的是像不像、美不美。但現在更希望的是能夠在畫面中表現更為大膽、奔放的色彩與筆法,」這種轉變逐漸引領他走向抽象畫的創作路徑。

蔡文雄個展「天光」展場一景。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蔡文雄個展「天光」展場一景。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蔡文雄進一步解釋說,「具象畫」著眼於眼前景象,透過不斷的練習和觀察,藝術家可以精確地再現所見之景。然而,「抽象畫」的挑戰在於它不依賴具體的描繪對象,同時還包括構圖、媒材、視覺表現和色彩運用上擁有深厚的經驗,並掌握畫面佈局的節奏,以及如何創造出空間感,使畫面的氣韻和動態得以行雲流水。

與西方抽象繪畫相比,東方的抽象藝術更融入了道家、禪宗哲學思想,在作品中傳達自然的根本法則和秩序,如道家「道」的概念,以及佛教中的「空」,其鼓勵超越表象,探索對宇宙和人生觀的理解。描繪上雖然繼承了水墨的精神或技法,但許多東方抽象畫家在材料和技術上進行創新,例如使用潑墨、潑彩技法,或是結合現代材料和傳統材料創造新的視覺效果。然而,在蔡文雄的作品中則是使用「西方媒材,傳遞東方的繪畫精神」,探索自然法則和秩序的傾向,以體現道家生命與自然同根,即「人與天一」的思想。

蔡文雄個展「天光」展場一景。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蔡文雄個展「天光」展場一景。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蔡文雄個展「天光」展場一景。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以蔡文雄本次展出作品為例,如〈氣為風雲〉,作品尺幅龐大,氣勢磅礡有力、波瀾壯闊,顏料恣意流動相互交融之時產生不同細節美。色塊和細碎紋理在畫布上似乎擁有自己的意志,自由地流動,其帶來了富有力度和張力的拉扯感,使得觀者的視線在雲卷雲舒的色彩和形態之間穿梭,置身於自然界的壯麗景象。畫面的視覺重心落在中央偏右的位置,這裡色彩層次最為豐富,細節也最為集中,周圍的色彩彷彿被這股力量推動,逐漸向畫布的邊緣散開,締造出一種介於混沌與秩序之間的動態平衡,如地質變化、氣候等瞬息萬變、難以掌握的景象。

蔡文雄作品-〈氣為風雲〉,2017,油彩畫布,194x130cm。圖 / 穎川畫廊提供。

另外在〈太虛無名1〉、〈日月經天〉、〈浩瀚〉等作品之中,尤其可見黑色顏料的運用,如水墨畫黑色墨韻的暈染,與周遭色彩交融,流動,以表日月運行天空的恆常狀態。道家的精神世界「乘雲氣、騎日月,而遊於四方之外」,在這裡「乘雲氣」和「騎日月」描述了一種超越常人、超脫物質束縛的心境,可以隨意游走於宇宙之中,不受任何限制。莊子哲學中對自由和自然的追求,強調個體在理解宇宙大道後可以達到的一種逍遙自在的境界,這也是蔡文雄藝術創作所追求的。

蔡文雄作品-〈太虛無名 1〉,67x134cm,油彩畫布,2020。圖 / 穎川畫廊提供。

蔡文雄作品-〈日月經天〉,80x116.5 cm,油彩畫布。圖 / 穎川畫廊提供。

對應到〈大山無我〉中,面對廣闊的蒼穹,全幅以深邃沉澱的藍色描繪,畫面以水平分層的方式呈現。畫面的中心略顯明亮,周圍則是深藍和翠綠色調的濃厚色彩,吸引觀者的視線向中心聚焦,從而向外擴展。特別是在畫面中央,藝術家採用潑彩之技法,模擬了自然界光源的微妙變化,如同月光般皎潔而清澈,並與周圍的冷色調形成鮮明對比,更襯托出藍色具有的未知、神秘的意味,且使用了更加精細和緻密的筆觸,營造出深邃飽和的質地,輝映著自然界中的光與影、流動與靜止之間的對話,並藉強烈的色彩對比和多變的筆觸來表達宇宙生態多變的韻律和不可預測性。

蔡文雄作品-〈大山無我〉,2020,油彩畫布。圖 / 穎川畫廊提供。

另件作品〈靈光乍現〉,其表現手法與其他展出作品蔚為不同。可以觀察到畫面上刻意留白的區域以及色彩之間微妙的空隙,這些細節巧妙地增強了視覺的層次感和空間感,透過使用油彩與壓克力顏料,兩者媒介物質性的對比和相斥性來達成獨特的視覺效果。特別是壓克力顏料加水的使用,通透底層,輕薄如翼;油畫顏料的稠密,溫潤飽和,兩者媒材差異卻形成有趣的對比,並產生更多豐富的層次。蔡文雄在這幅更像是將主導權交給媒材本身,擴增更多隨機性的筆觸,有著顏料潑灑之痕跡,亦有細線如髮絲的運筆。

蔡文雄作品-〈靈光乍現〉,2023,油彩畫布,80x116.5 cm。圖 / 穎川畫廊提供。

因此或許可以說,蔡文雄的創作將「偶然」和「隨機」成為作品形成的一部分,特別是顏料流動的過程經常是不可控的,圖像的生成與最初潑灑的狀態有所落差,但正因為這樣的偶發,讓這些看似無序的元素更生一層意境。例如畫中顏料厚疊之後產生的裂紋,蔡文雄刻意保留自然而生的細節,接受和利用偶然性,呼應了道家的哲學思想,其以自然界的現象被視為天地萬物運行的自由表現。

蔡文雄作品細部。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本次展覽蔡文雄展出多幅小件作品,如《自由不羈》系列、〈心花怒放〉、〈生命抒情〉等,在表現技法上與其他大幅作品有著些許差異,展現了更精細的線條運以集點、線、面的構圖,增強了作品的結構感,尤其體現了有抽象表現代表人物之一的康定斯基(Vasily Kandinsky,1866-1944年)提出繪畫中的音樂性,透過線條的律動或顏色的設定,借鑿色彩與畫面構成,形成韻律、輕重、強弱等特性。透過這樣的表現方式,蔡文雄嘗試將畫面轉化成音樂性的感受,其中每一筆、每一色彩均有其特定的音調和節奏,以編織出集結聽覺與視覺意象的藝術作品。

蔡文雄作品-〈自由不羈1〉,2023,油彩畫布,36.5x76.5 cm。圖 / 穎川畫廊提供。

蔡文雄作品-〈自由不羈2〉,2023,油彩畫布,36.5x76.5 cm。圖 / 穎川畫廊提供。

蔡文雄作品-〈生命抒情〉,2024,油彩畫布,36.5x76.5 cm。圖 / 穎川畫廊提供。

蔡文雄作品-〈百花繁華〉,2023,油彩畫布,31.5x72.5 cm。圖 / 穎川畫廊提供。

蔡文雄說,他的繪畫過程雖然部分地方交由媒材主導,但自己仍會不斷地反覆疊加、塗抹,直至他認為達到心中意念。因此畫面中往往能夠看見單一色系中,穿插著繽紛亮麗的色彩,對他而言,那是一種達到視覺平衡的方法。有趣的是,蔡文雄的作品遠看與近看呈現了兩種不同現象,在遠處之際觀者能夠全然陶醉於流暢、滑潤的筆觸,天地的宏大與壯闊,彷彿確切地被捕捉下來;但在近距離的觀察下,卻是由如此繁雜、瑣碎,從小至大的元素組構而成。

蔡文雄的創作展示了如何將東方哲學與西方藝術媒介相互應用,創造出獨特的藝術語言,其體現傳統東方水墨畫技巧的現代轉化。透過這一過程,在色彩與形式之間構建視覺上的和諧,同時也在抽象繪畫的表現下傳達光影與自然界的依附關係,從無垠的宇宙環境、雲霧靈動、變化萬千,以締造具感知、詩意的視覺傳遞。

展覽資訊

「天光」-蔡文雄個展

展期Exhibition|2024/5/4-7/12

開幕Opening|2024/5/4 (Sat.) 15:00

地點Venue|穎川畫廊:台北市中正區仁愛路一段45號2F

加入【非池中藝術網】LINE@,藝文展覽訊息不漏接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