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這個時間點,白萩沒有那麼失意。或者,他身邊沒有這位讓他神魂傾倒的伴侶。又或者,在這個時間點上,新美街可聽見的教堂鐘聲不存在。那就難以交會出《香頌》這樣的一本詩集。它是創作中時空交會的閃光,它是那些看似偶然卻又必然的創作契機。」
白萩《香頌》初版於1972年,這本詩集在白萩以意象為其獨特性的創作生涯中,仿若格格不入,卻是詩人視為自己最成熟的作品。半個世紀後,在詩人謝世的隔年,由黑眼睛文化重編新版,期望讓《香頌》被更多人看見。
《香頌》的主場景在台南新美街,白萩在扉頁上寫著「獻給與我生活在新美街的伴侶」。為此,黑眼睛文化特地在鄰近台南新美街之處,舉辦新書發表會。由詩人鴻鴻與作家潘家欣,為現場讀者鋪陳一幅詩意地圖,一同瀏覽這本在台灣現代詩發展史上獨樹一幟之作。
➤重拾遺珠的驚豔:《香頌》的復刻始末
「年輕的時候,白萩沒有在我的視野之內。」鴻鴻、潘家欣談及他們與白萩的淵源,及與《香頌》的緣分,不約而同地說。
鴻鴻談到他年輕時,先讀到的是白萩的名作,如〈雁〉,或是像「在地平線上一株絲杉」這般意象見長的詩作,但能寫這類型詩作的詩人大有人在。年過50後,因參與《日曜日式散步者》而大量接觸日治時期臺灣詩人的作品,啟發鴻鴻拋開所有文學史論述直接閱讀詩作,由此讀到這本長期安靜躺在書櫃中的《香頌》,而為其驚艷。
驚豔的是,詩人如此切膚露骨的寫他的家庭生活、他的人生。相較於同期詩人以文學抵抗時代的壓迫,白萩彷彿已認命、認罪,寫下一本對伴侶、兒女與天地告解的懺悔書。
後來,鴻鴻將《香頌》帶到課堂上,與年輕的創作者們分享、共讀。他發現這本50年前中年男子的呢喃,因其袒露、誠實,在現代仍能引發熱烈共鳴,因此決定復刻這本詩集。
「因緣際會,找到同是出身台南的設計師黃子欽。現在大家看到的內頁文字,是他將原笠詩社初版的鉛字印刷掃描後,再後製而成的,書中同時保留了初版藝術家劉文三的針筆畫。」復刻的決定,就像是新版封面的紅蘋果,或許年輕時的不在視野內是種尚未成熟,如今結果是緣份正好。
潘家欣開始讀白萩的機緣,正好是遇上新美街,以及當時她喜歡與白萩同時期的一位詩人阮囊。在同時期的詩人裡,若以音樂譬喻,瘂弦、洛夫等人都屬華格納式的詩人。他們談戰爭、離散、家國、鄉土⋯⋯都是厚度深沉的大命題。但有沒有可能用這極高的規格,轉頭談論與自己攸關的生命議題?「對我來說,白萩和阮囊就是在經過生命極度的無奈、挫敗、無可奈何後,體認到詩人終究得知天命般地書寫自身。」潘家欣說。
➤詩人的心象書寫:新美街的陰影、教堂鐘聲、公寓女郎
「新美街分成三段,白萩寫的那段應該是最窄的一段。新美街就是在很多都市裡都會有的所謂『米街』⋯⋯」潘家欣以在地人視角,細說新美街的周遭景觀、歷史背景、商業發展,帶給現場讀者身歷其境般的感受。她並細緻解讀《香頌》中的地理元素,與白萩的心象是如何疊合。
〈新美街〉是整本詩集的第一首詩,鴻鴻與潘家欣先讀這首破題的詩。其中,「短短一小截的路/沒有遠方亦無地平線/活成一段盲腸/是世界的累贅」短短幾句,涵括了詩人的自我指涉,回應白萩詩作中向遠方飛行的雁、地平線上的一株絲衫。只是此處「沒有遠方亦無地平線」,而生活至今猶如一段盲腸,活成累贅。
「有必要把自己寫得如此失敗嗎?」鴻鴻感受到詩人的真實、卑微,與盪到谷底的心境。潘家欣認為,這是有世代差異的,現今不賺錢、躺平、魯蛇的人,可以坦然地說出「我就廢!」但在當年,對白萩而言,或許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
往下讀到〈這有什麼不對〉,是詩集中較艱澀的作品。其中「讓教堂的頌歌去喧囂」,潘家欣推敲應是看西街教會。鴻鴻讀來是白萩對於現實生活的不滿,因為一般來說,講車聲喧囂、人聲喧囂,但頌歌是頌讚天堂的,對詩人來說是喧囂,打擾了他。
潘家欣回應,若身處在看西街教會旁,真的能感受到喧囂,因出入看西街教會的階層多是上流社會之輩。「它不完全是宗教層面的頌歌,而是吵鬧的合音,含有世俗的意味。白萩表現出這個教會階層的人,可以歌頌、上天堂,而他卻只能走在陰影裡。對鴻鴻而言感到是絕望,但我自身經歷兩三年反覆走在那個街區的經驗,反而是種坦然。」
接著,潘家欣繼續談到〈公寓女郎〉在地景上,和看西街教堂旁的酒家文化有關。「我滿確定白萩的鏡頭在哪兒,但他做過剪接。他將自家家門與公寓女郎的家門對接在一起。新美街很窄,窄到你可以無時不刻,看到對面人的一舉一動。他在詩作中,做了這樣的串接,談自己和這位公寓女郎同樣是魯蛇,女的魯蛇很自在,反而顯現出他的焦慮暴漲。男性的控制慾望,和他的性慾合而為一,所以,他最後挑選了極具侵略性的印象——雄蜂,映照他內心的不滿足跟焦慮嗡嗡作響。」
➤一張跨越時空的「詩」專輯
「白萩是用編輯一張專輯、策展一條街的方式,編排《香頌》的。每一首詩的前後順序,讀者該怎麼閱讀,怎麼聽這張專輯,包含其中語言的節奏感,詩人是有想過的。閱讀詩集的過程中,會一首接著一首讀,但讀完後,又覺得好像是在讀同一首詩。」
潘家欣稱許《香頌》詩集的整體性非常高,在各方各面都達到現代性的高度。她分享,即便是此刻走在新美街上,在這窄窄的街道中行走,仍能感受其歲月靜好。然而,當時詩人內心有多少忐忑、反覆、躁動不安?又有多少釋懷、坦然?
潘家欣說,她一面讀《香頌》,一面走在新美街中,體會這般時空交錯的異與同。相異的是具體可見新美街的今昔變遷,但關於生活的困境、夫妻情愛的矛盾、人性的慾望,卻是永恆不變的主題。
講座結束之際,鴻鴻表示,「一個人在生活這麼困頓的時候,居然為台南的一條街,寫了一本這麼美的詩集,真的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現場,伴隨著潘家欣帶來給大家品嚐的新美街釀製的檸檬酒,回應新美街上的檸檬枝,及〈新美街〉中「給酸澀的一生加一點兒甜味」,順利落幕。●
文字整理:黑眼睛文化/小方
香頌 CHANSONS
作者:白萩
譯者:John McLellan
出版:黑眼睛文化
定價:38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白萩(1937台中-2023高雄)
本名何錦榮,跨越語言一代的詩人,為吳三連獎得主。11歲始接觸中文,18歲以〈羅盤〉一詩獲得矚目。曾先後參與藍星詩社、現代派、創世紀詩社,並參與發起笠詩社。著有詩集《蛾之死》、《風的薔薇》、《天空象徵》、《香頌》、《詩廣場》、《自愛》等。白萩在形式與題材上皆勇於革新,是一位集大成者,同時也是一位重要的開拓者。
閱讀通信vol.293》沙漠狐狸的腳印是什麼形狀啊?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定期贊助
單筆贊助
300
500
1,000
成為Openbook贊助之友
300
500
1,000
成為Openbook贊助之友 2024-08-01 18:00 白萩, 香頌, 70年代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