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積症(Hoarding Disorder)是種心理健康問題,表現為對物品極度依戀,無論價值如何都難以捨棄。美國參議院特別委員會今年報告警告,高齡人口增加,囤積症可能演變成國家危機。高齡者囤積症高盛行率造成多重影響,應協調跨部門、跨領域合作,整合資源並制定全國性策略,以有效應付囤積症的深遠影響。
許多囤積症患者深信物品承載回憶並提供安全感,故難以割捨。但年齡增長,患者身體及情緒控制等逐漸退化,又加劇囤積行為。活動力下降使清理雜物更困難,使雜物不斷堆積,不僅對患者安全構成威脅,也是公共安全隱憂。
囤積症病徵與成因有獨特性,與其他心理疾病(如強迫症)明顯不同,界定為獨立心理疾病。研究顯示,遺傳和創傷經歷扮演關鍵角色。國際強迫症基金會(International OCD Foundation)臨床研究事務主任山賈雅·薩克塞納(Sanjaya Saxena)指出,50%~85% 囤積患者家族也有類似行為,且大腦前額葉功能異常可能加劇症狀,更影響患者處理物品的功能。
美國囤積症對社會和公安的威脅日益顯著。美國國家火災事件報告系統(National Fire Incident Reporting System)數據,2014~2022 年,囤積相關住宅火災增加 26%,消防員受傷及民眾傷亡皆超過千人,導致約 4 億美元財損。美國 70 歲以上高齡族群高達 6% 囤積症患者,而人口老化趨勢日益,預估到 2060 年,高齡人口升至 25%,人口結構變化將再加劇囤積症對社會的影響。
雖然囤積症還無核准治療藥物,但認知行為療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為有潛力的干預措施。麻省史密斯學院(Smith College)與波士頓大學(Boston University)教授開發的課程為重要療法,能有效提升患者衝動控制與決策能力,並改善囤積症症狀。
虛擬實境(VR)技術也被嘗試用於囤積症治療。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用患者家中雜物照片和影片構建三度空間虛擬實境。患者在虛擬環境進行「清理練習」,最終有助轉成實際行動。初步研究顯示,有助減輕囤積症狀,尤其對高齡患者更有效。
如論如何,全球人口持續老化,囤積症的挑戰超越單純醫療範疇,也需視為公共政策議題。此病防治需要科學研究、醫療資源和社會政策共同配合,才能有效應付這場潛在公共健康危機。
(首圖來源:Unsplash)
留言 2
k
確認病症才可對病患開刀下藥不就是最基本的醫德,不是嗎!只右腳兩趾走路有點麻痛,八個月被假醫療專業誘騙,自費開了三次刀五次止痛手術,導致脊椎神經逐年漫延惡化害命,還裝失智無辜,造這種惡孽是會被詛咒的!回想長輩們臨終前也有遭受過度粗暴醫療手術而更痛苦離開的!真心期望病友們不要遇到這群搶錢亂動手術的無良醫畜!
1天前
阿傑
我國執政黨看到沒丫
1天前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