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早期宇宙黑洞數量比預估還多,暗星塌縮可能是另一個黑洞形成途徑

科技新報

更新於 6小時前 • 發布於 6小時前

哈伯太空望遠鏡觀測結果表明,早期宇宙黑洞數量比之前估計值還要多許多,考慮當時宇宙甫發展幾億年,這些發現挑戰了我們對黑洞如何快速增長的理解。

黑洞透過吞噬周圍物質成長,這個過程稱為吸積,同時又會產生大量輻射,從根本上限制黑洞生長速度。多年來天文學家大概知道宇宙最初 10 億年存在多少星系,透過監測這些星系 15 年期間亮度變化以尋找黑洞吞噬周圍物質跡象,數據事實證明早期星系黑洞數量是我們原本想像的數倍。

韋伯太空望遠鏡上線運作後,更多新研究得出類似結論,整體而言,早期宇宙存在的黑洞數量比原本預測恆星直接坍縮形成的黑洞還多。

但根據宇宙學標準模型,大質量黑洞不可能於早期宇宙大量形成,因此科學家在解釋早期宇宙出現的巨大類星體時面臨挑戰:當時宇宙還沒有太多時間催生足夠物質餵養黑洞,這些黑洞若不是成長速度極快,就是初誕生時質量已相當驚人;或者說,早期宇宙存在其他黑洞形成途徑,比如原初黑洞,或未知、不可見的暗物質結構限制氣體雲形成恆星,並直接坍縮成黑洞。

這代表什麼?科學家開始相信,早期宇宙有另一種形成黑洞的更奇特方法:恆星在收縮階段捕獲大量暗物質粒子,整體生命週期可能比典型恆星壽命長很多倍,這些「暗星」更加巨大,但最終也會坍塌形成更巨大黑洞,早期宇宙應該存在類似過程,才能呈現如今觀察到的大量黑洞數據。

隨著更多新太空天文台如:歐幾里德望遠鏡、羅曼太空望遠鏡準備投入運作,天文學家預計能抓出更多早期較暗類星體資訊,目睹與第一批原始恆星坍塌相關的爆炸現場,甚至嘗試看到黑洞形成。

(首圖來源:pixabay

立刻加入《科技新報》LINE 官方帳號,全方位科技產業新知一手掌握!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