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酷澎一個增資,比momo實收資本額還高!台灣電商還能撐多久?

商周.com

發布於 01月03日01:00 • 何佩珊
酷澎一個增資,比momo實收資本額還高!台灣電商還能撐多久?

「酷澎在台灣可以燒多久?」的疑問,正逐漸轉變成「台灣電商還可以撐多久?」

2023年12月27日,經濟部投審會通過酷澎在台灣投資24.7億元的增資案,單單是這筆增資金額,就比momo現行實收資本額更高

而且完成增資後,該公司實收資本額將會拉高到超過40億元,規模已等同於近三分之二的PChome市值。

過去酷澎在台大撒補貼、投廣告、搶人才的行徑雖然驚人,但不論電商、零售業者、供應商,還是消費者,心中都不免伴隨著一個疑問:「這樣燒錢,到底可以撐多久?」總覺得這種賠錢玩法不可能長期下去,預期一段時間後,市場就會回歸平靜。

然而,隨著時間過去,酷澎不僅廣告投放力度未減,倉庫更是一座接著一座開,現在再加上這筆新資金投入,恐怕不能再只將酷澎視為過客。

不管韓國本土市場失火,酷澎鐵了心攻台到底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酷澎大舉進軍台灣市場的同時,其韓國主戰場其實也正面臨外敵強攻。

阿里巴巴集團旗下主打跨境電商業務的速賣通,和中國低價電商拼多多旗下子品牌TEMU,過去一段時間以來,分別都在韓國採取大規模行銷宣傳和補貼,並也用大量超低價商品,快速擄獲韓國人的心。

根據韓國手機應用與零售分析服務業者WiseApp的調查,今年韓國用戶數增加最多的前兩名App,就是速賣通和TEMU,分別都增加超過300萬人。其中,前者進入市場時間較早,累計用戶數已破700萬人;後者則是在短短四個月內就達到前述規模。有韓國媒體以「連酷澎也陷入危機」作為報導標題,不難感受到影響程度。

然而,面對自家後院著火,酷澎創辦人暨執行長金範錫卻也不急著調派資源回防,而是選擇持續強攻,更彰顯出他對於拓展海外市場版圖的決心。

一名超過20年電商資歷的業內人士表示,原先他認為酷澎對台灣市場設定的目標,只是要擊敗PChome,拿下台灣前兩大零售電商的位置。但現在他已經不這麼看:「他們(指酷澎)的目標是挑戰市場老大。」他預期新一場可比擬當年蝦皮登台戰役的電商大戰將會開打。

台灣電商還有多少時間?3年內決勝負

雖然現階段不論就營收規模、商品數量,還是物流量能,momo都還處在大幅領先的位置,但從這個進攻速度來看,雙方差距正在快速縮短中。

而且,酷澎有的不只是錢,更是耕耘超過十年的電商產業知識和實戰技能。以物流為例,酷澎在韓國興建的物流中心數量超過百座,面積約470萬平方公尺,比momo現行倉儲面積大上將近10倍。

當眾人不再懷疑酷澎是否「玩真的」,更多的疑問,開始轉變成:台灣電商還有多少領先時間?

當前,台灣電商的領先時間已經不能用5年、10年計算,而可能會在二、三年內決勝負。

而且,這恐怕也不只是台灣電商平台要煩惱的問題。

第一,酷澎主打的品類是母嬰和日用品,不論奶粉、尿布、衛生紙還是飲料、餅乾這類商品目前在台灣最主要的銷售通路還是線下零售,如全聯、家樂福、好市多,以及各大藥局。因此,當酷澎持續殺出全通路最低價,受影響的絕不會只有momo一家。

第二,買高賣低的破價手法,衝擊的不只有通路,也包括商品價格被擾亂的供應商。當然,從另一個面向來說,之於供應商,多通路競爭總好過一家獨大的局面。但不論如何,面對通路版圖可能產生的變化,如何重新擬定策略,以求能在變局中搶得紅利與先機,將是所有商家接下來都要面對的重要課題。

第三,經濟部表示,酷澎此案增資金額除用於拓展物流中心業務,也將用於支付供應商與廣告商貨款。也就是,除了繼續在商品和物流上砸錢外,他們在廣告的投入也不會少。而當廣告價格被墊高,受影響的當然也不會只是零售通路業者,而是所有廣告主。

過去一年只是暖身,真正的零售大戰恐怕現在才要開始。

核稿編輯:吳中傑
責任編輯:林易萱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