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膝關節痛新療法!一次性手術自體軟骨修復技術 膝軟骨磨光也有救

健康2.0

更新於 11月12日09:49 • 發布於 11月11日16:00

膝關節痛、軟骨磨損不再絕望!一次性手術自體軟骨修復技術成功助膝蓋重返健康。台中榮總運動醫療團隊近年來透過這項創新療法,讓許多飽受膝關節疼痛之苦的患者,包括熱愛自行車的黃先生、前排球國手陳小姐和退休後想享受農務生活的羅阿公等人,都能重拾運動人生,恢復活躍的生活品質。

一次性手術自體軟骨修復技術完成超過100例 軟骨再生達97%

台中榮總骨科部運動醫學科主任陳超平醫師表示,這項技術在2021年取得衛福部認證,今年更通過SNQ國家品質標章認證,截至7月底已完成逾100例手術,年齡跨度從11歲至73歲,術後1年追蹤發現軟骨缺損部分完全再生達97%。

自行車里程數逾10萬公里

黃先生10年前右膝疼痛,經檢查確認右膝軟骨損傷,擔憂之後無法再盡興運動。他參與了台中榮總的臨床研究,接受「一次性手術自體軟骨修復技術」治療,目前騎乘已累計超過10萬公里,高強度訓練也沒問題。黃先生表示,因工作型態偶爾膝蓋會不慎碰撞機台,可能因此損傷軟骨。10年前右腳膝蓋在騎車時會疼痛,返家詢問患有退化性關節炎的母親,覺得症狀雷同。後來陪妻子到中榮就診,看到公告欄當時正尋求民眾參與臨床研究,當下沒有猶豫就參加,經過治療後騎車再無不適。

前排球國手重返球場當選手

前排球國手陳小姐3年前在教練職上教學不慎、未妥善熱身示範動作傷膝,就醫發現雙膝軟骨幾乎磨光,她本來以為得離開最愛的球場,到處求醫皆得到雙膝得置換人工關節的結果,「我的膝蓋像是被宣判了死刑!」可是自己才30多歲,換了人工關節擔心有使用年限及活動度問題,後來到中榮重新有了希望,雙膝治療成功後,不僅繼續擔任教練職,更重回球場當選手,自己能再次穿上球衣上場比賽,彌足珍貴。

退休阿公樂享農務及運動生活

七旬羅阿公退休喜迎農務生活,無奈膝蓋受損不給力,雙腳不平衡影響脊椎,一動就全身不舒服,常常要側臥休息很痛苦。羅阿公指出,自己年輕時有過車禍,退休後又太努力當農夫,造成膝蓋嚴重磨損,之前就醫都建議換人工膝關節,但他看過影片很害怕不敢換,後來兒子介紹到中榮進行一次性手術自體軟骨修復技術,術後三天就出院。以前走路膝蓋會痛,手術完就感覺可以動,三天後就覺得可以正常走路,到現在一年多來都很不錯。阿公笑說,以前到佛堂敬神要跪著都沒法跪,現在可以跪、可以禮佛真的很高興,也能爬高爬低,活動自如。不過,他也很注重膝蓋保養,會量力而為、不拿重物。

軟骨修復技術沒有使用年限問題

李政鴻副院長表示,軟骨再生醫療已經10幾年,以前取病人軟骨,要培養一個月之後再種回。等待時間病人很痛苦,中榮和中研院合作專利醫材的臨床試驗,只要一次手術,把軟骨放到醫材上再種回即可,可免去多次手術,幫助患者短期住院、短期恢復。而且經過10年追蹤,長出來的軟骨並不是纖維軟骨,而是天然的、自己的軟骨,所以術後功能非常好,可以跟本來一樣做高強度運動,只要長出軟骨就能恢復正常活動,且高達九成成功率。他強調,因為長出的是自己的軟骨,所以沒有使用年限問題,除非又受傷。

一次性手術自體軟骨修復技術怎麼做?

陳超平醫師表示,這項技術是利用患者自身的健康軟骨。手術時,醫生從膝蓋非負重部位取出約2~5公克的健康軟骨,經切碎、酵素特殊處理分解可釋放大量軟骨細胞,再將其裝填到受損處,促使再生類玻璃軟骨,耐用度高。

他進一步解釋,非負重區的膝蓋軟骨因為不太會用到,所以可取出少量使用,取出後經切碎機切碎加上酵素,可以把軟骨塊裡面的膠原蛋白分解掉,讓軟骨細胞可以到處移動,然後新生軟骨,把原本軟骨空洞處填滿。他舉例,就像一個房子,窗戶跟門都不打開的話,人就跑不出去,用酵素的方式把門和窗戶打開後,人就可以移動。製備好軟骨之後,會清創原本軟骨受損處,再打一個0.8*0.8公分的小洞,然後用特殊器械,把製備好的軟骨載體,以關節鏡微創方式打入小洞中,兩邊傷口各僅約1.5公分。

▲陳超平解釋操作手術方式(圖左);羅阿公手術傷口不到2公分(圖右)。(台中榮民總醫院提供)
▲陳超平解釋操作手術方式(圖左);羅阿公手術傷口不到2公分(圖右)。(台中榮民總醫院提供)

身體各關節都適用 研究成果發表國際期刊

陳超平解釋,90%的手術可透過關節鏡操作,而且不僅適用於膝蓋,還可應用於肩膀、手肘、足踝等部位的軟骨損傷。中榮經過2年臨床追蹤研究顯示,相較於傳統的骨髓刺激術,一次性自體軟骨修復技術在恢復高強度運動能力方面表現更為優越。這項重要發現已發表於美國權威醫學期刊《Arthroscopy: The Journal of Arthroscopic and Related Surgery》,獲得國際醫學界的認可。

膝關節退化盛行率約15%

衛福部統計,國內膝關節退化盛行率約15%,約有350萬人飽受膝關節疼痛之苦。陳超平指出,近年運動風氣正盛行,關節問題也隨之增多且有年輕化趨勢。年輕患者多數為意外受傷及過度運動導致膝蓋痠軟疼痛、活動角度受限而就醫,透過核磁共振檢查可發現軟骨缺損,如未進一步治療,將可能發展成退化性關節,最終只能選擇置換人工關節。

目前普遍治療膝關節軟骨常見的玻尿酸注射,可短期減緩疼痛,但必須重覆施打;骨髓刺激手術是在膝軟骨底部鑽數個小洞,促使受傷再生,缺點是再生之軟骨為纖維軟骨和人體自然的透明軟骨不同,使用年限較短;置換人工關節則需要犧牲部分正常骨骼,年輕患者還需考量活動度和使用年限的問題,並不適用高強度運動。

術後搭配復健才有最佳效果

陳超平提醒,並非每一名患者都適合接受「一次性手術自體軟骨修復技術」,必須透過專業醫師臨床檢查判斷,此外,術後必須配合6個月至1年以上的復健才能達到最佳效果。透過這項創新技術,許多飽受膝關節疼痛困擾的患者將能重拾健康,享受更優質的生活。

◎ 圖片來源/台中榮民總醫院提供
◎ 資料來源.諮詢專家/台中榮民總醫院.陳超平醫師.李政鴻醫師.病患羅先生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

延伸閱讀:

新冠「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改名了!9/1起稱「新冠併發重症」減輕通報負擔

老年人血壓可以高一點?60歲到80歲血壓標準是多少?心臟權威解答了!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