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十年,蘇姿丰讓 AMD 從廉價替代品蛻變成處理器市場領先者

科技新報

更新於 2天前 • 發布於 2天前

外媒 Theregister 專文介紹 2014 年蘇姿丰 (Lisa Su) 接任 AMD 執行長,十年來 AMD 如何從競爭對手英特爾 (Intel) 的廉價替代品,蛻變為 x86 處理器市場主要玩家。並闡述 AMD Zen 架構及發展如何扭轉乾坤,在桌上型電腦、伺服器和行動裝置市場取得重大進展,探討 AMD 圖形處理器市場的挑戰及公司人事變動影響。

2014 年以前,AMD 並不像今天這樣在處理器市場上具有影響力。當時,AMD 已經很久沒有取得輝煌的成績了。它最後一次對英特爾構成真正威脅是在 2000 年代初期,憑藉其 Athlon 64 處理器。從那之後,AMD 逐漸淪為預算有限、無法負擔英特爾處理器價格用戶的廉價替代品。

當時,AMD 的主要處理器架構是代號為 Piledriver 的 Bulldozer 架構繼任者。然而,Piledriver 並未解決 Bulldozer 的問題,反而因為高功耗和低效能而飽受批評。相較之下,英特爾的 Sandy 和 Ivy Bridge 架構在設計上取得巨大成功,讓英特爾輕鬆贏得並維持了整個 x86 市场的統治地位。這也導致了 AMD 在 2014 年的營收表現極為糟糕,市場占有率也相當低。這代表著 AMD 缺乏足夠的資金投入研發,難以開發出足以與英特爾競爭的產品。長期虧損的財務狀況,讓 AMD 的未來蒙上了一層陰影。

也因為營收表現極為糟糕,AMD 在 2014 年前後經歷了一連串的關鍵人才流失,這對公司的發展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例如,協助 AMD CPU 發展的關鍵架構師 Jim Keller 在 2015 年離開 AMD;而被譽為「Zen 之父」的 Mike Clarke 也曾短暫離開公司;至於,領導 Radeon Technologies Group 的 Raja Koduri 則在 2017 年底離職,之後加入英特爾。這些人才的流失,無疑削弱了 AMD 的研發實力,也為公司的未來增添了更多不確定性。

總之,AMD 在蘇姿丰接任執行長之前,面臨著產品效能落後、財務狀況堪憂、發展方向不明確以及人才流失等多重挑戰。 這些問題讓 AMD 陷入困境,只能在市場邊緣苦苦掙扎。

然而,在 2014 年由麻省理工學院的博士工程師蘇姿丰臨危受命,接任了 AMD 執行長之後,她的任務不僅是改變 AMD 的整體形象和公眾認知,還要制定技術上可行的發展藍圖。10年來,在蘇姿丰的領導下,AMD 已經從「經濟實惠」的替代品,轉變為英特爾真正的競爭者。從 Ryzen 系列處理器使 AMD 重返桌上型電腦市場,到 EPYC 系列伺服器處理器蠶食英特爾的資料中心主導地位。再到 RDNA 架構則賦予了 AMD 旗下 GPU 新的生命力。如今,AMD 不再只是預算型產品的首選,它在價格和性能方面都樹立了標竿,迫使英特爾如今必須急起直追。

而說起 AMD 能夠反敗為勝的原因,就不能不提到蘇姿丰在 2014 年接任 AMD 執行長後,立即放棄了失敗的策略,並讓 AMD 著手制定新的發展藍圖,重點放在紮實的工程設計上。這一努力的成果就是 Zen 架構的推出,也就是我們今天所熟知的 AMD Ryzen 系列處理器。而第一代的的 Zen 架構在 2017 年推出,它是一種從頭開始重新設計的架構,重點放在性能、效率和可擴展性上。 Zen 架構的出現,不僅讓 AMD 重返桌上型電腦市場,也成為 AMD 所有主要產品領域中關鍵處理器的基礎。

AMD 在接下來的幾年中持續推出了基於 Zen 架構的後續新創新架構,包括 Zen+、Zen 2、Zen 3、Zen 4 和 Zen 5等架構。這些新架構不僅提升了處理器的性能,還降低了功耗,並增加了核心數量。其中,2020 年,Zen 3 將 Ryzen 5000 系列推向市場。在運算性能大幅提升,幫助 AMD 最終在單執行序效能上擊敗英特爾的情況下,成為了 AMD 的一個轉捩點。還有,採用 Zen 3 架構的 EPYC Milan 伺服器處理器於一年後推出,進而擴大了 AMD 的伺服器陣容,再加上 Ryzen Mobile 5000 系列將 Zen 3 核心與更新的 Vega 整合式顯示卡融合在一起,適用於輕薄筆記型電腦等產品,一時間讓市場為之驚豔。

2022 年,Zen 4 在台積電 5 奈米節點製程基礎上與 Ryzen 7000 系列處理器一起推出,其增加了對最新 DDR5 記憶體和 PCIe 5.0 的支援,立即掀起勢場熱潮。而在行動方面,Ryzen Mobile 6000 系列處理器配備 Zen 3+ 核心和 RDNA 2 整合式顯示卡,提高了整體電池壽命和效能。還有 EPYC Genoa 伺服器處理器將核心數量增加到 96 個,而 Bergamo 透過更緊湊的核心針對密集的雲端原生工作執行進行了最佳化,從而推動了這些環境中的效能、價值和能源效率,成功地打入了英特爾長期主導的資料中心市場。也因為在高核心數量、效能優勢和總體擁有成本優勢,迅速贏得了市場占有率,甚至在 2024 年第三季首次超越英特爾的資料中心營收金額。

然而,儘管 AMD 在 CPU 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在 GPU 方面仍然面臨著挑戰。其中,雖然 RDNA 和 RDNA 2 架構取得了顯著的性能進步,但 AMD 在性能方面仍然落後於在此領域的競爭對手輝達 (NVIDIA)。尤其在光線追蹤、以及 AI 性能,與整體開發者支援等領域上,AMD 仍然難以與輝達競爭。原因是輝達的 CUDA 生態系統使其在 GPU 領域保持主導地位,這使得 AMD 儘管在價格和性能方面具有競爭力,但仍然只能屈居第二。

儘管過去 10 年,AMD 在蘇姿丰的領導下並非一帆風順,但 AMD 確實出現了顯著的變化。AMD 不僅在桌上型電腦市場,而且在行動裝置和資料中心市場也推出了成功的產品。就市場占有率而言,AMD 也開始獲得真正的進展。在桌上型電腦市場方面,AMD 的市占率從 2014 年的 20% 左右上升到 2024 年的 29% 左右。在伺服器市場,AMD 的市占率更是從幾乎為零,攀升至 24%。所以,當前的 AMD 已經從英特爾的廉價替代品,轉變為 x86 處理器市場上不可忽視的競爭對手。

雖然,AMD 在蘇姿丰的領導下取得顯著的成功,並在桌上型電腦和伺服器市場占據了一席之地。但在行動裝置市場上,AMD 仍然面臨著一些持續性的挑戰。例如 OEM 廠商的採用率低,特別是在高階市場當中,這使得英特爾仍然主導著高階行動裝置市場,也限制了 AMD 在行動裝置領域的發展。這原因歸咎於 AMD 沒有與英特爾 Evo 平台相媲美的生態系統,也使得 OEM 廠商難以在高階市場向消費者推銷 AMD 產品。反觀英特爾則是憑藉著 Evo 平台,透過設定高階筆記型電腦的標準,進一步鎖定了客戶的忠誠度。

另外,AMD 的 RDNA 和 RDNA 2 架構在 GPU 方面雖然獲得了顯著進步。但與輝達相比,AMD 仍然在效能方面落後。這也因為輝達的 CUDA 生態系統在 AI 和遊戲領域的強勢地位,所以也限制了 AMD 在行動裝置市場的發展。因此,整體來說,儘管 AMD 在行動裝置市場投入了大量資源,例如推出 Ryzen AI 等創新技術,但與其在桌上型電腦和伺服器市場的成功相比,AMD 在行動裝置市場的占有率仍然有限。接下來,AMD 需要繼續提升其產品效能,建立更完善的生態系統,並加強與 OEM 廠商的合作,才能在行動裝置市場上獲得更大的成功。

報導強調,過去 10 年,雖然 AMD 並非沒有失誤。但就業績成長而言,確實發生了一步變化。 AMD 推出了一個又一個成功的產品,不僅在桌面市場,而且在行動和資料中心市場也是如此。根據研究單位 Mercury Research 的資料顯示,AMD 目前出貨量約占所有 x86 處理器的四分之一,其中包括伺服器和桌上型電腦 CPU,還包括物聯網晶片和遊戲機等中所使用的半客製化產品。

事實上,AMD 近期最大的成功是它在伺服器領域的市場占有率上,而以前它在該領域沒有任何影響力。現在,這一比例約達到約 24%,這是一個重大進步,與英特爾相比,EPYC 在核心數量方面取得主導地位,這情況預計會在未來幾年推動這一比例進一步提高。

日前,蘇姿丰在 AMD 最新的 2024 年第三季財報電話會議中指出,EPYC 已成為現代資料中心的首選 CPU,其中多代產品組合為幾乎每個企業和雲端提供了領先的效能和顯著的總擁有成本優勢。所以,可以預計的是,在接下來蘇姿丰的持續領導下,AMD 的進步還將持續。至於,能進步到什麼樣的一個程度,也值得大家持續觀察。

(首圖來源:科技新報攝)

立刻加入《科技新報》LINE 官方帳號,全方位科技產業新知一手掌握!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1

  • Paul Chen
    看到她聯手台積電把英特爾打趴在地上爬不起來,從此奠定了台灣制霸半導體的局面,心裏就很爽
    2天前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