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謎樣「霜毛蝠」萌樣首曝光! 大啖麵包蟲「像吃薯條」

自由電子報

更新於 1天前 • 發布於 1天前
雪管處人員夾麵包蟲餵食霜毛蝠。(圖由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雪管處人員夾麵包蟲餵食霜毛蝠。(圖由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記者彭健禮/苗栗報導〕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致力於園區多樣性生物族群調查,蝙蝠為其一,而在多種蝙蝠之中,與台灣黑熊、石虎同等級瀕危的「霜毛蝠」行蹤最為神秘。雪管處相隔18年再度在觀霧地區捕捉到活體,加以測量記錄後,戴上編號翼環放飛,進一步調查其與相距70公里遠的新竹市歷史建築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新竹支廠族群間,是否有遷移行為。

雪管處表示,霜毛蝠分布範圍在中國華北一帶、俄羅斯的烏蘇里江流域、韓國、日本一直到台灣,台灣似乎是牠們在全世界分布的最南界。國內根據IUCN(世界自然保育聯盟)的評估標準,將牠列為「國家瀕危」的物種,同等級的還有台灣黑熊與石虎。

霜毛蝠在台灣的首次紀錄為1952年由美國學者David H. Johnson獲取自現今台中市東勢馬鞍寮的1隻死亡的雄性個體,此後超過半個世紀,未再有任何捕捉紀錄,直到2006年東海大學林良恭教授團隊於雪霸國家公園內的觀霧遊憩區(海拔約2100公尺),在8月下旬捕獲1隻雌性霜毛蝠,在此之前國內學者甚至認為牠們已經在台灣消失。

隨後直到2010年7月才在現今新竹市歷史建築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新竹支廠的煙囪裡首次發現了牠們的群集。當時該處的霜毛蝠大約700隻,而且是由懷孕母蝠組成的生殖群。

雪管處於2008年曾於觀霧地區進行兩年的蝙蝠族群調查,並自2012年起進行觀霧地區的蝙蝠物種多樣性監測工作,直到去年8月初,在與中原大學陳怡寧副教授合作調查時,再次捕捉到霜毛蝠,與首次的活體紀錄相隔18年之久,而且由該隻霜毛蝠的指骨間透明軟骨帶得知,為當年出生的雄性個體。團隊在進行測量與觀察了3天後,將這隻幼蝠戴上有編號的翼環後釋放。放飛前,團隊也記錄下牠大啖麵包蟲的模樣,有如人類吃薯條般,十分可愛。

雪管處表示,在新竹市的霜毛蝠育幼群集,霜毛蝠每年大約4月前後飛抵該處,母蝠生產後進入育幼期,每日的覓食活動區域大約是在新竹頭前溪流域至出海口一帶,而在秋天來臨之前全數離去,牠們飛到何處度冬目前仍不得而知。

雪管處表示,而觀霧位於頭前溪之上游,且地形地勢上與新竹市區並無明顯之阻隔,觀霧地區兩次捕獲霜毛蝠皆於8月分,霜毛蝠是否屬於冬季會往高海拔遷移度冬的蝙蝠,雪霸園區是否為霜毛蝠的度冬場所,雪管處將列入監測目標物種持續記錄。

2010年7月在現今新竹市歷史建築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新竹支廠的煙囪裡,首次發現霜毛蝠的群集。(資料照)
2010年7月在現今新竹市歷史建築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新竹支廠的煙囪裡,首次發現霜毛蝠的群集。(資料照)
雪管處團隊在進行測量與觀察了3天後,將這隻幼蝠戴上有編號的翼環後釋放。(圖由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雪管處團隊在進行測量與觀察了3天後,將這隻幼蝠戴上有編號的翼環後釋放。(圖由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點開加入自由電子報LINE官方帳號,新聞脈動隨時掌握!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