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海裡僅剩垃圾?台灣四面環海,卻無海洋保育法!

遠見雜誌

更新於 2022年07月27日02:05 • 發布於 2022年07月24日07:42 • 遠見編輯部,胡華勝

「魚愈來愈少了!」榮獲多項國際攝影大賽肯定的台灣水下攝影師吳永森偕同綠色和平於光點台北(台北之家)舉辦首次個人攝影展「捕捉的界限」。盼喚醒台灣大眾對海洋的重視,並呼籲政府盡快制訂《海洋保育法》。

吳永森背後兩張照片分別在小琉球及蘭嶼拍攝。圖片來源/胡華勝
吳永森背後兩張照片分別在小琉球及蘭嶼拍攝。圖片來源/胡華勝

吳永森背後兩張照片分別在小琉球及蘭嶼拍攝。圖片來源/胡華勝

榮獲多項國際攝影大賽肯定的臺灣水下攝影師吳永森,於 7 月 22 日至 29 日,偕同綠色和平於光點台北(台北之家)舉辦首次個人攝影展「捕捉的界限」。

將近 10 年水下拍攝經驗,吳永森表示深刻感受到台灣的魚愈來愈少,「台灣被海洋圍繞,我很驚訝臺灣居然沒有海洋保育法!很多國外朋友都會問台灣水下生態,我大部分的答案都是『你們千萬不要來』,因為浪費錢。我自己是臺灣人,我自己都跟人家這樣講,蘭嶼和綠島的珊瑚很漂亮,可是有魚的比例大概跟沙漠裡看到豬的道理一樣。」

他表示,首次個人展覽不單是為了讓更多人看見迷人的水下世界,更希望台灣盡快制訂《海洋保育法》,邀請更多民眾附議支持,保護台灣海洋生態達到真正的永續。

吳永森特別準備一幅拍攝於潛水天堂泰國斯米蘭海洋國家公園,魚群生意盎然的畫面,呼籲行政院盡快核准《海洋保育法》草案。綠色和平專案主任鍾孟勳

強調:「我們自己必須改變對待海洋的觀念,若我們不好好守護海洋,吳永森有再好的攝影技術,日後台灣可能也只拍到水下垃圾。」

海洋的重要性超出你的想像,國際水下攝影聲援立法

吳永森的水下攝影器材。圖片來源/胡華勝
吳永森的水下攝影器材。圖片來源/胡華勝

吳永森的水下攝影器材。圖片來源/胡華勝

曾獲 Sony 索尼世界攝影大獎台灣首獎,旅居海外的台籍水下攝影師吳永森,在全球拿下170座獎項,親眼見證台灣海域愈來愈少魚;魚、海龜被魚網、塑膠等垃圾困住而相當感嘆,並說「水裡看過的垃圾有高跟鞋、高爾夫球桿、胸罩,在我們生活上的東西,我幾乎在水裡都看過了。」

也有不少外國的友人常問吳永森,台灣的海洋環境狀況如何,吳永森回答:「我們的的珊瑚很漂亮,但就是沒有魚。」沒有魚,代表生態環境出問題,如果生態無法建立一個自己的生態系,可以預見這個生態已經不久了。

事實上,台灣四面環海,地理上是海島型國家。臨近海域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光是魚類就有 3,000 多種,占全球十分之一;全球 7 種的海龜品種,其中有 5 種會在台灣出沒;珊瑚種類豐富超過 700 種,是全球約三分之一多。

根據漁業署統計,我國總漁獲量年產值約400億元,其中,遠洋漁業馳名全球,我國遠洋漁船有1100艘,數量上僅次於中國,全球排名第二,要說台灣是靠海而生的海洋國家一點也不為過,「我們應當重視海洋這份天然資源。」「但台灣卻沒有《海洋保育法》!」

綠色和平海洋專案主任鍾孟勳指出,過去數十年間,過度捕撈導致 20 種魚類的漁獲量銳減,比起 80 年代已減少超過 90%,漁業產值減少200多億元,更有近一半至三分之二的常見物種變得稀少。

台灣海洋豐富生物多樣性為什麼需要保護?

5月27日,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上,有一份提案,要求行政院於2022年核准《海洋保育法草案》函請立法院審議,在7月14 日,巳超過5千人附議門檻,希望在9月14 日前可以等到行政院的回應。

「海洋基本法」早在2019年底就公布施行,該法規定須在2年內修訂相關法規,但如今已經是2022年,法案絲毫沒有看到進度。而民間及保育團體所提的民間版本《海洋保育法》,目前仍在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審查,但召委表示需待行政院送出後續審,而遭到內政委員會擱置。

一位生態人士指出,目前有關海洋保育的法律,散落在「野生動物保育法」、「國家公園法」、「漁業法」、「水下文化資產法」、「濕地保育法」等法律中,因為各法有自己的重點項目,目的性也不一樣,加上主管機構不同,造成管理上與現實需求有相當大的落差。

雖然,台灣有部分海域已規劃為保護區,但是根據海洋保育署於 2021 年進行的「海洋保護區經營管理成效評估」中,這些海洋保護區和熱點的管理成效結果顯示「所有保護區都沒有達成目標」,保護區形同虛設。

實際狀況是,長期以來人們對海洋環境的污染、開發及過度消耗下,可以說海洋的健康已經大不如前。綠色和平海洋專案主任鍾孟勳指出,過去數十年間,過度捕撈導致 20 種魚類的漁獲量銳減,比起 80 年代已減少超過 90%,漁業產值減少200多億元,更有近一半至三分之二的常見物種變得稀少。

家在基隆,吳永森家裡做的就是遠洋漁業的生意,很清楚台灣的魚愈來愈少,船要到更遠的地方去捕魚。台灣面臨的是在長期漁業消耗與人為開發等破壞下,台灣面臨生態棲地破壞、漁種數量下降、過度捕撈等危機。

「最好的保護是不干預,你不要抓牠,魚就會回來。」吳永森強調,只要禁漁一年,魚就會回來。他舉菲律賓歐斯陸(Oslob)為例,當地漁民炸鯨魚,他是生物鏈頂端的角色,這個角色被破壞了,影響到整個生態圈,最後連珊瑚都沒了。經過產業轉型,漁民不炸鯨魚,最後珊瑚也就回來了。

海洋調節地球暖化比陸地森林影響更大

本身是律師,也是環境法律人協會秘書長的郭鴻儀直言,海洋國家卻缺少一部海洋保育法。過去20年來,漁業資源過度捕撈已經嚴重破壞海洋生態的生物多樣性,甚至指出2050年人類將會面臨大海中「無魚可捕」的危機。

吳永森表示,透過他的作品讓愈多人了解海洋的脆弱,就會去保護他。而擁有最大權責的政府,更應該避免不作為,讓政府成為海洋殺手!

加入遠見雜誌LINE好友,接收更多好文章!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324

  • 隨遇而安
    沒有用的 不止海!還有山林的破壞 再加上其它各式各樣的污染 救不了了 看看現在全世界的氣候問題
    2022年07月25日15:53
  • 伯軒
    有法也沒用 人民法律意識太低 只會在意紅燈右轉跟戴口罩 環保議題共同努力 在台灣我看是永遠不可能
    2022年07月25日15:53
  • Jim
    啊 選舉前你不早說 都快選舉了沒辦法拿來拉票了啦
    2022年07月25日15:48
  • Frank Chen
    沒有選票的事,民進黨在乎嗎? 我差點忘了,民進黨的專長是選舉, 至於治國,who care?
    2022年07月25日15:59
  • Zong
    日本人正在排放核廢水
    2022年07月25日15:53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