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海水浴場擔任救生員的那個暑假,我跟夥伴救了超過100個人之後,我覺得與其一直不斷地救人、倒不如教大家自救。」張景泓成立「像一條魚LikeAFish」游泳教育品牌,期盼讓海島國家子民的水教育有更適水的接觸起點。
大學時,因為救生員時薪較高、因為「看起來很帥」,18歲的張景泓考取國家級救生員執照。在游泳池當救生員的他根本覺得是份爽缺工作,坐在高椅上吹吹哨子就能爽過一天。
幾年後因緣際會到福隆海水浴場工作,發現戶外才是救生員真正戰場,「那時候發現海邊的救生員真的很忙,每到假日幾乎都要救幾個溺水的人。奇怪的是,救上來的每個人都說他會游泳?」張景泓這樣回想著。
「我還看過一個新聞,台灣有處鄉鎮的溺水孩童太多,村裡釣具行就開始拒絕賣浮具給未滿18歲小孩,如果要買還要家長陪同,只為了阻止小孩常常去戲水。這樣舉動甚至還受到許多人讚賞。」
張景泓思考著,台灣的孩子明明在學校就讀期間都受過游泳教育、台灣也是四面環海的國家,為什麼連自救能力都沒有?更甚至要用規範的方式防止小孩親近水,「架起圍籬只將孩子養在舒適圈裡不去碰水,就是最好的保護?」
2019年那年暑假,海岸邊救生的人數達到新高,他跟夥伴更算過光一個暑假可能就救了100人,「與其一直不斷地救人、倒不如教大家自救,才是真正的海島國家子民的水教育起點。」
荷蘭式游泳教育學什麼?
他觀察到世界上有許多水教育課程,不是以訓練成游泳高手為主、而是以防溺為優先教育。這其中又以荷蘭式的親水教育為更適合,他搜查所有網路上「荷蘭式游泳教育」的影片、資料,甚至查找當地資訊,真心覺得應該將這套系統在台灣推動。
一開始,他在網上推出試水溫的課程,沒想到廣受許多人的親睞,他開始在福隆與台北之間通車,一堂一堂試試看所謂的「荷蘭式游泳教育」。「知道市場上真的需要這樣的教法,更讓我信心大增。」他成立「像一條魚LikeAFish」游泳教育品牌,朝這個方向努力推廣。
張景泓在台灣推動的「荷蘭式游泳教育」是以防溺為先決的課程,先學防溺、再學泳技。會先讓學員親水、不怕水,例如能自在潛到泳池底部撿東西等方式貼近水,接著再教如何在水中防溺自救的訣竅。
你會游泳嗎?能換氣、踩不到底地方可以嗎?
防溺自救的教學課程中,還要先練習學會立泳踩水、在水中張開眼睛、水母漂、仰漂、抽筋自解。「荷蘭式游泳教學還會讓大家練習穿著衣服下水,去體驗真正掉下水裡時衣服變濕後帶給身體的阻力,那是完全不同的體感、同時也才是真的溺水時會遇到的真體驗。」張景泓說。
他的游泳教育課程還區分為兒童與成人兩種教法,小朋友在肌肉還沒完全發展完成前,無法像大人作出精準的動作,更因為孩子好奇心、好動感,所以他的教育也著重在能夠親水不怕水的「玩樂」式引導,愛上玩水後才是水母漂、仰漂、抬頭蛙、抽筋自解、韻律呼吸、水中踩水等進一步教學。
而成人的游泳課程就更具實戰性,因為大多數人溺水時,並不會像戲劇中演的會高聲呼救,反而會是因為過度緊張而發不出聲來。所以成人溺水自救著重在於「讓自己可以撐到有人發現並前來營救,至少要在水裡撐20-25分鐘才行。」
我們的防溺自救游泳課程不是要讓你變成游泳高手,而是可以撐到有人來救你。
張景泓分享:「我常常會問你會游泳嗎?大家都說會。但再進一步追問會不會換氣、能不能在踩不到底的地方游泳?如果這些都不行的話,根本就不算會游泳或能自救。」
所以成人的課程著重於能在踩不到底的深水池學會韻律呼吸、水母漂、仰漂、救生仰漂、抬頭蛙、60秒踩水等內容。不是要變成像救生員一樣能救人,但至少能等到救難人員來救你、以及具備在岸上也能協助他人脫困的救生觀念。
當孩子們都說「我愛玩水」就算成功了一半
實際跟著張景泓來到和平島地質公園的半開放式海水泳池,他帶領著一群已經上過初階課程、懂水性的孩子們來到踩不到底的泳池上課。即使是在游泳池裡已經受過訓練,在遇上踩不到底的場域時,小孩們仍看得出來緊張與對海水有所遲疑。
率先跳下水的張景泓一面在水上自在踩水,半玩笑半鼓勵地要每個小朋友下來玩玩看,孩子們經過再三猶豫後,緩緩的跳下水。被孩子們叫做「香蕉」的張景泓一面跟著他們玩水、一面給出下一步的挑戰:「試試看不要穿救生衣?誰可以做到不要戴蛙鏡?要不要在水面上漂漂看…」
當孩子們說怕、不敢嘗試,他也不勉強,再讓他們繼續戲水、打打鬧鬧,然後鼓勵再試一次。孩子們在玩樂過程中漸漸敞開心胸,試著拿掉了救生衣、嘗試拿掉蛙鏡浸到海水裡張眼看看熱帶魚,互相挑戰誰可以在水面漂得久。
一個多小時「玩水」後上岸,大家七嘴八舌地說:「我們沒有再學游泳啊,我們都在玩。香蕉都不會逼我們、跟其他教練不一樣。」最後一個上岸的張景泓摸摸曬紅的鼻子,心滿意足地看著這群小孩們。
「當孩子不把學習當成逼迫的事,反而當成在玩、好玩的事,然後在玩樂之間愛上玩水並讓自救方式成為了反射動作,那我的游泳教育就達到目的。」
景泓更分享自己的統計數據:「我自己觀察來報名課程的學員,雖然有75%是小朋友、但成人比例已有約25%,很多衝浪腳繩斷、SUP掉下水、潛水呼吸管問題等的人遇到事件後,真正感受到需要具備這些自救能力就會來上課。這也讓我們教學者很高興,這是真正愛水的人都該具備的知識。」
實際教學之外,他也開立粉絲團、成立Podcast「救生日常」頻道來分享日常出現的水域危險新聞,並直接以自身觀點分析水域問題、安全議題與自救意識該如何補強。他也出版書籍《跟著救生員學水中自救》教大家正確自救觀念,也在2022年獲選兒少最佳讀物。
他更預計開始經營Youtube,期盼用影片的力量與正確的防溺自救經驗,讓海島國家的子民們都能更自在的悠游在水裡,真正「像一條魚Like a fish」。
責任編輯:陳淑玲
核稿編輯:楊士範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