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家屬求「想請乩童看看」怕爆!ICU醫回答超展開 1.3萬人淚讚

ETtoday新聞雲

更新於 06月16日03:04 • 發布於 06月16日02:47

記者鄺郁庭/綜合報導

傳統社會中,不少病患家屬會求護身符、符水,甚至請乩童「看病」,總令旁人納悶不已。不過,加護病房(ICU)醫師陳志金日前分享經歷,曾有家屬小心翼翼求問「想要請乩童來看看」,他不僅一口答應,還被到場的「乩童」驚呆,「她展現了對家屬的『關懷、同理』,也療癒了家屬的心靈」,直讚對方超稱職。

陳志金在粉專「Icu醫生陳志金」分享,曾有一位病人的家屬小心翼翼地表示,「陳醫師,我有個不情之請,我媽媽說,明天想要請乩童來看看,不知道可不可以?」陳志金立即同意了這個請求,還讓家屬嚇了一跳,「畢竟,誰會跟醫師說,他要找乩童來幫忙啊!搞不好會被轟出去!」

但陳志金坦言,病人的病況非常不好,恐怕不能再維持幾天了,「對我來說,現在更重要的是:『救家屬』。」所以能夠讓家屬安心的,能夠讓他們盡一份心力的話,有何不可?

陳志金認為,符水只是家屬的祝福,讓醫療團隊和家屬一起對抗疾病,並無不妥。陳醫師指出,一般醫師會拒絕這類請求,可能是因為他們認為這些做法很迷信、很無知,並且可能會挑戰到他們的專業,「而我呢?就平常心看待:這只是家屬的一番心意、他們也想要盡一份力量而已,並非對我們的不信任。」

後來他前往病房時,陳志金第一時間還沒看到「期待中」的乩童出現,沒想到對方早已在床邊,是一位年輕女性,「完全顛覆了我對乩童的刻板印象!但是,我依然能夠感受到她的『氣場』。」於是他便上前主動交談,並說明病人的病情,甚至還脫口「那就拜託妳了,謝謝。」

陳志金笑說,對方或家屬一定覺得不可思議,不僅不用偷偷摸摸,醫師還主動告知病情。但他就提到,「對我來說,她也是我們的『伙伴』,就像是前來協助『會診』的醫師一樣。我要向她清楚的交待『病情』,她才『知道』要如何『幫忙』,不是嗎?」

後來,他便在遠處觀看,「我被眼前的景象嚇呆了!她手腳比劃、口中唸唸有詞之後,轉頭向媽媽和太太講了幾句話,就突然給媽媽一個深深的擁抱、也給太太一個擁抱!」聽別人轉述,乩童用先生對妻子說話的口吻,對病患太太講了一些話,並代替病人執行兩個大大的擁抱。

乩童虛弱倒下、退駕後,陳志金由衷佩服對方的專業、敬業,更感謝對方展現對家屬的「關懷、同理」,也療癒了家屬的心靈,「她真的是一位非常『稱職』的乩童!」

最後,陳志金表示,關於神明的事情,他信的是各種形式的「關懷」與「心靈的療癒」,「很多時候,因為彼此不瞭解、不信任,我們總是很快的選擇站在對立的立場。卻常常忘了,我們其實目標是一致的:都是為了病人好、都想安撫家屬的心靈,只是我們努力的方式不一樣而已。」畢竟,他們共同敵人是疾病和無常,並不是彼此,只要事先提醒家屬防範神棍和各種詐騙的話,乩童當然可以是醫療人員的伙伴。

貼文感動1.3萬人,「想哭了,好有溫度的醫師」、「『救家屬』簡單三個字,很溫暖也很美」、「家屬的心裡也想用宗教方面求一份心安,醫師你真的照顧病人還照顧到家屬心靈上的關懷」、「要人也要神~一個負責身體的部分 一個負責心靈的部分~」、「只要不過度迷信,任何宗教都是心靈的慰藉。阿金醫師真的好暖心。」

點我加ETtoday好友,接收更多新聞大小事。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7

  • 林憶維
    要讓活下來的人有勇氣面對未來的日子,這更是重要。 這位醫者跟乩童都做到了。
    06月16日06:28
  • 張錦霞
    感謝醫師🙏…我們的身心都期望被治癒。
    06月16日05:51
  • Jessie
    很棒的醫師 心態健康 幫助到病患及病患家屬
    06月16日07:17
  • Yao-Hung Lee
    救活人
    06月16日08:13
  • Eric Wang
    很棒啊!如果說能撫慰家屬即將到來的傷痛,有何不可?我想起慈濟某個醫生,我媽生病出院,但在她生病的時候是另一個醫生看的,而我也那時根本不懂如何比如a醫生看b醫生拿藥那叫什麼,然後當然就表達不良被轟出去,我的點是這是號稱什麼都人本的慈濟,不要指望什麼醫者父母心,都只是工作,只差有人做得比較出色而已。
    06月16日09:23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