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一鏡到底】我就是我 陳天璽專訪之三

鏡週刊

發布於 2017年08月13日23:01 • 鏡週刊

**「我們家教很傳統,父親能理解我苦衷,但母親重視倫理道德,很不高興,每次跟她解釋,她總像耳邊風冷冷回我:『好了那就算了,妳要入就入吧!』也不罵,跟我冷戰了1年多。」

**

入籍隔年,她竟又不顧母親反對,跟1位日本的媒體人交往,「我之前交過東南亞華人,她也不願意,我不知怎樣才好,那一次想說不管了。我正好申請一筆獎學金去義大利做研究,認識了我先生,後來懷孕快要生了,就在當地結婚。我託一位梵蒂岡的日裔樞機主教打電話給我父母,母親聽了很生氣,回來照樣不講話、不理我。」一談到母親,她情緒波動,有點莫名。

陳天璽的兒子陳天啟今年12歲,也就讀橫濱中華學院,「如果不讓他了解自己是誰,到某階段一定會煩惱自己跟人家不一樣,卻說不出不一樣在哪。他在學校用日文名字,括號陳天啟,因為他跟我先生同一戶籍,我想堅持陳天璽這個姓名,所以自己一個戶籍(註:日本同一戶籍必須冠夫或妻姓)。我想讓更多日本人知道,擁有日本籍未必就是所謂的大和民族。國籍定義過時了,應該刷新思考,不應該再拿國籍來框限人,我就是我,不管如何框限,我可以fit in,也可以不要fit in。」口吻流露出堅定。

陳天璽(右)不顧母親反對,嫁給日籍丈夫(左),生了一個兒子(中),如今已經12歲了。(陳天璽提供)
陳天璽(右)不顧母親反對,嫁給日籍丈夫(左),生了一個兒子(中),如今已經12歲了。(陳天璽提供)

把悲憤化為力量,不只為自己,也幫相同處境之人爭取權利。

據日本法務省民事局統計,1971年的無國籍人士約930多人,74年激增至9,200多人。日本《國籍法》修訂後,生父或生母具有日本國籍,為入籍必要條件,無國籍者彼此在日本生下孩子,也可以取得日本籍。陳天璽說:「近年在日本的無國籍人數減少至600多人,可還有很多事實上的無國籍者,他們在日本的『外國人登錄證』上寫的是,比如說菲律賓或越南,可是該地卻不承認其國籍,他們如果在日本生孩子,自然被登錄成外國籍,實際上卻是沒有國籍承認的狀況,成了惡性循環。」

80年代泡沫經濟初期,菲律賓或泰國有許多女性持短期表演簽證,赴日本的俱樂部陪酒,與日本男性交流比例爆增,有的非法入境或逾期居留,產下許多「無國籍」兒童。2003年,陳天璽加入NGO團體「DAWN」(協助女性自立的網絡)主辦的菲律賓學習團,協助外籍女性自立,也替小孩協尋生父或取得國籍,還安排這些人成立劇團在日本公演。

正因深受其苦,陳天璽對其他被孤立、歧視的無國籍者,多了分同理心。在二姊陳稚環眼中,么妹十分好勝,考試沒考第一名就會哭,「有時因為身分特殊申請不到獎學金,我們想說算了,但她把悲憤化為力量,不只為自己,也幫其他無國籍者爭取平等權利。她一路拚到博士,又去哈佛、UCLA做研究,從沒伸手跟家裡拿錢。」她出國採訪,發表許多無國籍相關的論文,也籌辦學術研討會,引發世人關注。2009年,她號召成立NGO團體「無國籍網絡」,讓相同處境之人,有合理管道求援。有沒有印象深刻的實例?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