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如何成為國際認證的「藝術鑑價師」?

換日線

更新於 2天前 • 發布於 06月21日07:47 • 換日線關鍵字 Podcast
如何成為國際認證的「藝術鑑價師」?
如何成為國際認證的「藝術鑑價師」?

藝術品人人都愛欣賞,但你知道如何鑑定它的價值嗎?本集換日線 Podcast 節目「換日線關鍵字」專訪台灣第一位取得國際鑑價師協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Appraisers,簡稱 ISA)認證的「藝術鑑價師」柯人鳳,她除了為聽眾解說在台灣罕為人知的「藝術鑑價」專業,打破多數人將價格誤認為價值的迷思外;也分享她在英國留學、美國考照、香港工作的豐富趣聞!

問:您是如何在美國芝加哥取得國際鑑價師證照?

這部分(鑑價師)的確在國內的資訊比較少,所以我做了一些研究。剛好每年我都會在香港的藝術博覽會上,和一位藝術領域的朋友碰面,他是香港人,當時已經取得 ISA(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Appraisers,國際鑑價師協會)鑑價師的資格,在藝術保險公司服務。他說他們在從事藝術運輸保險的過程當中,必須要去決定藝術品損害賠償的價值,他不可能讓客人直接說多少就多少,所以內部就需要一個內稽內控的流程,也因此鑑價技術對他們來說就很重要。

我問他,要上 ISA 的課程一定要去芝加哥嗎?他說,我強烈建議你去芝加哥,你一定要到現場,因為你可以建立人脈,認識到其他人的職業範疇。我問說其他人的職業不就是藝術相關嗎?他說不只藝術,你去看看就知道了。

這是一個將近兩週的課程,我們在 10 天內要學習兩本教材,理解專有名詞,包含什麼叫做 “ fair market value ”(公允市場價值)以及 “ fair value ”(公允價值),這些都是財務會計專業。第二部分則是 USPAP,就是 Universal Standards of Appraisal Practice,它是從 80 年代開始發展出來的一個鑑價系統,因為美國當時出現金融危機,需要一個系統做價值認定。

它的基本定義就是在一個市場裡面,買方跟賣方在沒有受到外力介入的前提下,對於一個物件所達成的價格共識。也就是說,它不是法拍、不是清算、不是因為財務危機,所以必須要賤賣,也不會經過人員的高度哄抬,因為資訊不對稱而產生過份高價。鑑價師的工作就是要排除這些人為的可能性。

在課程現場我才發現,原來可以交易的品項其實百百種,像是有些人的專業領域竟然是棒球卡。我的領域是 fine art(藝術),我們的老師則是 animal trade(動物貿易)。在美國資本市場裡面,什麼都可以賣。

另一個讓我感受比較衝擊的是,原來一個物件不是只有一種價值,而是有可能因為保險、資產處分、捐贈、資產認列等目的,產生不同價值。我們在做保險的時候,是針對成本認列;但是如果我們今天是做資產清算的話,它可能是法拍,那時候的市場價格紀錄也會不同。所以光是一個物件,當我們在進行鑑價程序的時候,我們首先要去釐清的就是它的 intended use,使用目的是什麼;第二個是一定要做 onsite inspection,就是現場勘驗,確定真的有這個物件。

當時上課是把大家集中在一個飯店裡面,學習好幾個整天,最後一天進行考試。考試一翻兩瞪眼,過了就過了,沒過就得重來。不過要注意的是,並不是你考到了一個證照之後,你就一勞永逸。這個資格必須要每兩年 renew 一次,等於再考一次一樣的項目。USPAP 就像是《聖經》,或是一個 guidebook,鑑價師按照它的準則,鑑定出一個物件的價值。

這個價值不是絕對的價值,而是在決定價值的過程中達成的共識,所以我們會有 peer review,同儕的檢視。大家會形成一個自律性的團體,相關專業領域的人都會自發性地去提升自己的專業,它是一個持續性的學習過程。

問:您提到每個人的專業都不同,那麼之後是否會需要進修專業課程,或者在 peer review 的時候找和自己專業相近的人?

的確。我在 2017 年取得這個證書,回來執業的時候,第一個案子是香港拍賣公司的損害賠償。當時我也理解到,原來我取得這樣的一個資格之後,我所出具的鑑價報告書是國際流通的。它不僅是在北美跟加拿大,而是在亞洲區,像是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也都有具有同樣 USPAP 鑑價師資格的人,我們其實是可以一起工作的。

不過在當時,台灣只有我一個鑑價師,我不知道這樣是幸還是不幸,因為沒有人可以討論,也因此,當我們在發展「藝術品鑑價專業國際人才專班」課程的時候,很大的初衷就是希望可以有這樣的專業群體一起,原因是我們必須要建構我們自己國家的文化價值體系,勢必需要更多人加入。

我意識到光是只有 USPAP 是不夠的,需要有 fine art 相關的課程支援。所以我們就在這兩年展開了系列的課程,當中包含藝術市場概論,等於給一個綜觀的 mapping,讓想要投入藝術鑑價的人,即便沒有藝術史背景,也可以了解藝術市場、法規。

剛剛主持人有詢問到我手上帶來的這本《Beyond Price》──為什麼一件作品,它可以有那樣的價格?它一定包含了無形的價值在裡面。無形價值有哪些?如果我們是用傳統會計的觀念在認列這個物件的價值,你只會去算它的畫布、顏料、畫筆,也許時間加上去,沒了。但是很明顯的,它所產生出來的價格不是這樣計算,所以到底有哪些無形價值,被包含在價格當中,又有哪些是這個價格沒有詮釋到的?" Beyond Price ",就是超越這個價格,它可能的價值是什麼?

這又回到我們原本在一開始有提到的「文化價值」、「藝術價值」跟「市場價格」當中,我們要用什麼樣的觀點去看?它沒有唯一的答案。我們要保持一個動態性的理解,因為我們處理的目的不同,產生出來的價值結論也可能會不同。

所以我們的課程主要分成 4 個類型,第一個就是藝術市場概論與法規;第二個是藝術資產以財務報導目的之評價;第三個就是剛剛我們有提到的,在 ISA 的藝術資產評價的程序與方法。第三個是全英文的課程,你可以選擇函授,或者是到現場去上課。ISA 的課程除了會學習到核心課程之外,還有 15 個小時的 USPAP 課程訓練。

最後一個就是文化創意,就是文創產業的企業價值評估,這個是在 2024 年進階版的課程。我們跟無形資產評價協會合作,特別針對文化創意產業來開這個企業評價專班。原因是無形資產評價協會本身就已經在開企業評價專班了,可是他們並沒有對於文化創意產業開班,所以我們特別在今年開設這樣的課程,聚焦在文化創意產業。我們希望可以讓這個產業的價值有更明確的研究方法和評價技術。

我建議考慮這個課程的時候,第一個要先問自己是否要成為鑑價師,如果有志成為評價師或是鑑價師的話,強烈建議一定要上 ISA 的課程,取得國際資格。如果擔心自己沒有產業基礎,建議「藝術市場概論與法規」也要上,兩者相輔相成。

在完成這些課程,確定就是要做評價師之後,如果希望拓展,將評價報告對接到企業的財務報表,那麼就要上「藝術資產以財務報導目的之評價」,因為他是來協助評價人員去撰寫一份可以對接到財務報導的評價技巧跟書寫方式,就是我們講的 " appraisal writing "。

最後,如果我本身就是文化創意產業的公司負責人,我想要知道我的公司到底價值多少錢,我就可以參與「文創產業之企業價值評估」。

問:您在從事鑑價的過程中,有沒有遇到什麼有趣的案例,可以跟我們分享一下?

有趣的案例很多,我的第一個案件是水損。為了鑑價,我們去到在香港的倉庫。倉庫在山裡,我是第一次去,我跟我的同伴說,不知道會不會出不來。因為很像是古惑仔的那種山,倉庫的門很像消防隊車庫的鐵捲門。然後拍賣公司的同仁帶我們去吃飯,就真的很像古惑仔的場景,走在餐廳裡面,彎彎繞繞的,我們都不知道會被帶到哪去。倉庫裡有將近 300 件的作品,我們跟對方的代表律師一起去,所以整個就是非常肅殺的一個情境。

當時我們就想,如果拍賣公司的同業或者同行律師也有上這個課程的話,可能就可以更簡單地理解,怎麼處理保險水損這類的事件。

【延伸閱讀】

●讀「藝術管理」就能「和藝術家工作」嗎?進了研究所,我花大量時間學習的是「募款」
●「只是幾條線,為何這麼貴?」一名藝文工作者的困惑:為什麼總有人認為「藝術無用」?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加入換日線 LINE 好友,每日接收全球議題包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