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旅遊

在時光裡停佇下來,曾令理在城市中打造做夢的節點|2024大巨蛋公共藝術

城市美學新態度

更新於 06月17日03:13 • 發布於 06月14日05:55
RICL5613

從松菸往大巨蛋走來,《時光流環》從混凝土步道竄出,逐漸延伸、剝落,轉生成鋼筋與金屬管的流線抬升緩坡,最終形成一個圓環。圓環將這塊新植的三角地帶,圈成一座夢想之島,意圖引人走近。

作品《時光流環》 攝影|Richard Chang

都市裡的非典型藝術裝置

在象徵過去的松菸,以及代表未來的圓型大巨蛋之間,設計師曾令理讓混凝土與金屬,連結新舊界線,並要在流動的都市之間,與景觀設計師吳書原真實虛幻交錯的《迴旋荒園》,在「時光花園隧道」廊帶上,共同創造一個在過去與未來之間的停佇空間。

「它提供了你一個行徑,能脫離原本的幹道。」曾令理在此間,邀請人們偏離日常的生活節奏。她不是以典型、明確的公共座位使人停留,而是讓人進到花園裡,為植物所包圍,進而在環狀裝置上坐下來,從行走者變成觀察者,感受不同的時間體感。「像是在真實之中,創造了一些可以停下來做夢的節點。」畢竟,夢想這種看似虛幻的東西,便是從尋常時空的縫隙裡頭,冒出芽來的。

作品《時光流環》 攝影|Richard Chang

作品《時光流環》 攝影|Richard Chang

留下感官記憶的設計

做過夢的人,走出植物與流環造就的小島,可能就會有一些不一樣。建築出身的曾令理,創作多元,但之中仍流有建築人的血,希望人能被空間所影響。「還是蠻希望人們進到我所創造的作品裡,能被植物、光線,或雲霧所籠罩。也希望走出去的人會有點不同,能在裡頭留下身體感官的印象。」 對曾令理而言,搖動身體感受的設計,一種是植物的、曲線的,另一種是巨大幾何的衝擊。例如她在去年的臺灣設計展,便打造了磅礴的《新北山河陣》,震懾來者的視覺。

攝影|Richard Chang

攝影|Richard Chang

累積日常,交換設計魔法

無論哪一種,都是設計的魔法。自幼喜愛動漫的曾令理說,「設計師和魔法師很像。像是《鋼之鍊金術師》那樣,拿生命的一部分來交換,讓一個實際能體驗的作品得以誕生。」從國外的求學、工作與看展經驗,到現今的教課、創作,甚至是餵貓吃飯、為滿室的植物澆水,皆是在積累生命的魔法值,等著去換取新的成就。

被問起最近的大成就,曾令理開心分享,那便是在倫敦設計展中,直接獲得國際評審的肯定了。在四十幾個中取三的比賽,能獲得專業評審的最佳設計獎肯定,是曾令理近年的高光時刻。憶及當中最辛苦的,不在於設計本身,而是在預算有限的狀況下,得決定和哪些人一起出發,才能組成最適合的隊伍。

攝影|Richard Chang

自由組隊,在無執的聚合中穩步前進

在前進的路途上,認識的人或團隊都如此優秀,但每個任務需要的技能不同,無法帶上所有人。所幸的是,大家都知道自己的專業價值,於是有緣相聚時,能自在的相輔相成。

或許是因為牧師父母的緣故,曾令理從小在教堂看盡婚喪喜慶,以及與父母飼養各種動物的經驗,對於因緣聚合,甚至生命的來去,總有一份淡然。而這樣對生命的態度,不免讓人要想起,曾令理前陣子看完的動漫《葬送的芙莉蓮》。

攝影|Richard Chang

澆灌喜歡的當下,期許未來花開

在這個讓人記得去珍惜,在時間長流中,人與人相處日常的故事,曾令理也像魔法師芙莉蓮那樣,能找到互補的隊友,能夠並肩前行。「我沒有什麼太了不起的夢想。現在跟幾個喜歡的夥伴們一起創作,我就蠻開心的,覺得自己已經在喜歡的生活裡。」

夢想,從來都是由當下開展。在過去與未來的某個時光縫隙,曾令理或許會想,去趟冰島、印度、埃及甚至不同國家,拓展體驗的邊界;也或許再擴展想像的空間,期盼往後的任務,能擁有更多醞釀的餘裕。有機會去沉入地域或主題裡頭,在積累生活肌理的同時,爬梳其中脈絡,並進行新的轉化。無論如何,日子一點一滴的澆灌,新的夢想,或許就會在偶然的瞬間,看見花苞的綻放也說不定。

攝影|Richard Chang

採訪.撰文|昭君
攝影|Richard CHANG

更多詳情請關注臺北大巨蛋-春芽及城市美學新態度的報導。
本文同步刊載於 瘋設計網站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