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兩個志願都填了北榮麻醉科,到現在都沒有後悔」,台灣麻醉醫學會理事長鄒美勇說。35年前,鄒美勇不顧家人反對,選擇投入冷門又極具挑戰性的麻醉科,當時的麻醉科仍隸屬於外科部之下,全台灣麻醉專業教授不超過5個人,許多人都問鄒美勇,為何獨鍾麻醉科?他說:「我覺得自己應該可以勝任愉快。」
1986年,鄒美勇剛從醫學院畢業,榮獲臺北榮民總醫院最優秀實習醫師獎。當時麻醉科在台灣比較冷門,家人認為他很有親和力,適合走小兒科,但是他心想「實習的時候很多困難的針都找我去打,我也都打上了」,面對高度壓力的開刀房工作,他一點也不覺得累,反而覺得很有挑戰性,與醫療團隊共同維護病患生命的安全很有成就感,種種考量下,他選擇以麻醉科為終身志業。
「手術成敗是外科醫師負責,而過程中掌控病人的生命徵象,確保病人安全,讓手術能順利完成,就由麻醉科醫師負責。」鄒美勇說,病人情況瞬息萬變,麻醉科屬於重症科別,就如同「危機處理專家」隨時準備上陣,而這樣的功力必須經過紮實訓練,一點一滴累積,才能在面對各式各樣緊急狀況時臨危不亂。
面對高度壓力的工作環境,鄒美勇分享,自己平時會和家人出外旅遊,並且和好友相約騎腳踏車,藉此舒緩工作壓力。他也經常鼓勵麻醉科同仁趁休假的時候適度放鬆,不能只會讀書、成績好,希望年輕醫師能夠有多元休閒生活,調適身心壓力,才能面對麻醉科的繁重工作。
35年前,台灣麻醉科還是冷門科別,當時政府為鼓勵年輕醫師投入,祭出較高的薪資作為誘因,而現在要考進麻醉科很難,好幾位醫科畢業生才錄取一位。鄒美勇說,台灣民眾對麻醉仍不夠了解,導致民眾和媒體經常誤用「麻醉師」來稱呼,其實這經常是密醫的代稱,麻醉科是一門專業,目前法律規範只有麻醉科醫師可以從事麻醉行為,提醒民眾,接受任何手術前應先了解是否有合格的麻醉科醫師,而非以「麻醉師」之名執業的密醫,才能夠保障自身權益。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