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酒不歡是英國文化的特色之一,長期並大量飲酒更是許多英國人的日常。根據英國飲酒健康聯盟(The Alcohol Health Alliance UK)的最新統計報告,2023年飲酒致死人數超過8200人,較2019年大幅增加42%,創歷史新高。
過度飲酒對社會及醫療保健系統造成重大損害與影響,工黨政府誓言在新的國民保健署(National Health Service)10年計劃,將公共衛生列為優先要務。但飲酒文化在英國社會已根深蒂固,想在短期內扭轉絕非易事。
到2024年底,英國全國的酒吧數量約有4萬家,雖然因為通貨膨脹導致經營成本暴增,部份酒吧被迫歇業,但總數及普及率仍高居世界第一。酒吧不僅是英國人喝酒的地方,更是交誼群聚,連絡感情,甚至是應酬的首選,下班後和同事或朋友相約到酒吧喝酒,看以足球為主的運動賽事,聊聊八卦是再平常不過的事。
2015年10月中國國家領導人習近平到英國進行國是訪問,當時的英國首相卡麥隆(David Cameron)就特別安排帶習近平到白金漢郡的一家歷史悠久的酒吧喝啤酒,體驗道地的英國生活,習近平也入境隨俗暢飲,這家酒吧隨後在中國爆紅,2006年被中國知名企業「中富集團SinoFortone」收購。
和多數歐洲國家以酒佐餐不同的是,英國人經常未進食空腹就開喝,有些人甚至早上就開始喝酒,不僅容易醉,而且傷肝。不少外國人看到英國人不知節制狂喝後失態,與印象中的英國紳士淑女形象落差極大,都感到難以置信,週末狂歡後的醉漢與醉婦,在酒吧內外經常觸目可及。
英國政府的調查顯示,71.2%的英國成人,每週至少喝一次酒。值得注意的是,喝酒的年齡層有年輕化趨勢,受到家中長輩和朋友影響,未成年飲酒人數增加。另外根據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的調查,英國女性喝酒的人數在開發中國家中最高,超過四分之一的英國女性每月至少一次,每次喝至少6杯含酒精飲料,英國男性酗酒的情況更嚴重,45%的男性每月至少一次喝到爛醉。
獨立研究機構Institute of Alcohol Studies調查分析顯示,55到74歲的成人,是飲酒量最多的年齡層,物價上漲生活壓力加劇,許多人喝酒澆愁。
除了藉由酒精逃避現實生活中的難題,同儕壓力也造成英國人不得不喝酒,加上電視電影裡的演員經常飲酒,在超市可以買到親民價的酒飲,喝酒被視為生活的一部份。滴酒不沾者例如禁酒的回教徒,都曾經歷過被同事或同學排擠甚至嘲諷。
Covid 19疫情期間,特別是封城時期,由於酒吧暫停營業,民眾開始到商店買酒回家喝,店內販售的啤酒或紅白酒,價格比酒吧低,飲酒致死的案例快速增加,多數死者是男性,他們大多因為酒精過量罹患肝臟方面的疾病,死亡年齡多在75歲以下。
酗酒同時造成不少暴力事件,從家暴、性侵到足球賽打群架,時有所聞;更驚人的是,因為喝酒造成的死亡及疾病治療,造成經費已相當吃緊的國民保健署,每年必須斥資35億英鎊,整體社會每年付出高達210億英鎊的代價。
在聖誕節與新年假期歡慶結束後,國民保健署鼓勵民眾元月份戒酒一個月,在英國又稱「無酒精的一月」(Dry January),2024年有超過21萬5000人參與,希望藉此幫助民眾遠離酒精。
參與者分享心得,表示戒酒一個月後,睡眠的品質改善,更有精力,皮膚與髮質變好,甚至體重下降。
戒酒的好處多多,但嗜酒如命的英國人,長期抗拒誘惑酒精,談何容易?
※飲酒過量,有害健康;飲酒過量,害人害己;酒後不開車,安全有保障;未成年請勿飲酒。※
作者》黃貞貞 資深媒體人,現居英國劍橋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