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朝琴/臺北報導
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星空下的宇宙紀事」活動,1月25日晚上7時將於該館宇宙劇場登場,透過球型螢幕介紹「近地小行星」與「行星防衛任務」,了解人類如何對外太空1顆數千萬公里外的小行星實施動能撞擊,使其改變運行軌道,阻擊小行星撞擊地球,歡迎現場免費參加。
臺北天文館表示,小行星是太陽系形成時,被遺留下來的小天體與碎石塊,直徑從數百公里到數十公尺,主要分布在火星與木星間,目前已發現將近4萬顆軌道離地球很近的「近地小行星」(near-Earth asteroids,NEAs)。
其中,2千多顆甚至是可能撞擊地球的「具潛在威脅小行星」(potentially hazardous asteroids,PHAs),一旦發生撞擊,可能帶來毀滅性的災難,因此各國太空總署陸續成立「行星防衛」專責單位來提早發現、預警並應對這些來自太空的威脅。
天文館指出,「星空下的宇宙紀事」活動除介紹「近地小行星」與「行星防衛任務」外,還將預報2月的精采天象,透過天象儀帶大家認識最適合冬季觀賞的獵戶座、冬季大三角,另透過專業天文望遠鏡觀賞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