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技術、商業模式逐漸成熟與規模化,投入購買加密貨幣、NFT(非同質化代幣)的人越來越多。但是近期,本土加密貨幣交易所幣託(Bito)爆出經營權爭奪戰,技術長林書維在個人Facebook上發文指控,共同創辦人劉德正因為多次「投資操作不當」,導致公司出現數千顆比特幣虧損,整起案件目前已經進入司法調查,誰對誰錯仍在釐清當中。
對於一般投資人來說,最擔心的莫過於往來的交易所一旦出現營運問題,該如何保障自己的權益,《數位時代》透過三大常見問題,帶您一次讀懂。
問題一:交易所出問題,政府有法可管嗎?
目前,台灣針對加密貨幣的法律與監管,只有去年(2021)七月通過的《虛擬通貨洗錢防制條例》。擅長區塊鏈法律的律師林紘宇表示,這項條例只管業者是否做到洗錢防制,洗錢防制以外的所有爭議,目前沒有負責的主管機關,若交易所發生問題,導致投資人的虛擬資產受影響,除非涉及刑事不法,或投資人自行救濟,目前沒有其他法律可管。
以《金融消費者保護法》來說,是針對由金融機構提供的服務,解決投資爭議。首先,金管會禁止所有金融機構提供加密貨幣業務;第二,加密貨幣屬於虛擬商品並非投資商品,因此不適用;《消費者保護法》是針對一般有形商品的消費糾紛,加密貨幣屬於虛擬商品,因此也不適用。
為了讓加密貨幣產業,在台灣可以更加有保障,民間也正在申請成立「比特幣及虛擬通貨發展協會」,希望能夠推動加密貨幣有關的地法規,林紘宇認為未來若有明確法規,主管機關有可能會是經濟部。
問題二:交易所有新台幣信託帳戶,會比較安全嗎?
台灣本土交易所,包括:MaiCoin、ACE王牌交易所、BITGIN幣竟,都有配合的新台幣信託銀行,主要的功能是,當投資人以新台幣入金(將錢從銀行轉入交易帳戶),在還沒有換成加密貨幣之前,會暫時存放在此新台幣信託帳號中,避免交易所不履約或挪用款項,取得客戶信任。
不過就實際情況來說,投資人以新台幣入金後,會直接購買加密貨幣,後續以「幣幣交易」,不太會將新台幣一直放在交易所的信託帳戶內。林紘宇認為,信託帳戶對投資人的保障不能說沒有,只是保障範圍非常有限。
幣託是目前本土交易所中,唯一沒有銀行信託帳戶的業者,據了解,目前已經在尋求合作銀行中。
之所以現在沒有合作的信託銀行帳戶,就是基於上述的原因,幣託認為,新台幣信託帳戶對投資人的保障有限,因此採取不同於多數業者的策略,直接提供所有用戶加密貨幣保險,以此強化保障,
早在2019年,幣託就跟全球知名白帽駭客團隊CYBAVO(博歐科技)合作保險服務,CYBAVO透過保險經紀人,向歐洲的一個再保集團承保CYBAVO的金庫錢包系統。有使用CYBAVO金庫錢包系統的交易所客戶,若碰上金庫錢包系統被駭客入侵、CYBAVO員工監守自盜盜用客戶的資產以上兩種情況,就可以獲得理賠,幣託也是台灣第一家提供用戶保險的交易所。
問題三:投資人如何保護自己的虛擬資產?
在Web3的世界裡,強調去中心化、社群共治,既然現行法律上無法保障投資人權益,在使用區塊鏈金融相關服務時,可以透過三大方法,學會保護自己。
選擇完成洗錢防制聲明的交易所
雖然目前加密貨幣投資交易,並沒有負責的主管機關,但在挑選往來的交易所時,還是有一些訣竅。
本土交易所BITGIN幣竟執行長張瀚林建議,投資人可以選擇在台灣落地,並且通過洗錢防制聲明的交易所,「沒有通過洗錢防制、來路不明的交易所,基本上不用考慮。」
此外,一旦出現糾紛要尋求法律途徑,也比較容易找到負責公司,若是海外的交易所出問題,可能必須付出高額成本打國際官司。
保留交易紀錄
每次買賣加密貨幣時,張瀚林建議投資人可以透過截圖等方式,保留法幣(新台幣)出入金、交易所內交易、區塊鏈上交易等紀錄,未來若出現爭議,可以以截圖當作證據,證明曾經交易以及持有的虛擬資產內容。
不要把加密貨幣存在交易所錢包內
現在買賣加密貨幣很方便,許多平台甚至刷卡就能買幣,多數新手為了方便,也會將加密貨幣存在交易所錢包內,但若交易所出狀況,伴隨的風險也較大。
若擔心交易所出包,張瀚林建議可以把加密貨幣存放到實體的冷錢包(Cold Wallet)中,或是轉移到Metamask、Blocto這類第三方的錢包中,以此分散風險。
此外,目前市面上也有許多業者提供加密貨幣保險服務,不過保障範圍大多限於被駭客入侵,若是商業上投資人的糾紛,導致投資人資產丟失,則不在保障範圍內。
責任編輯:錢玉紘
延伸閱讀
狗爺進軍NFT!區塊鏈、SocialFi改變音樂生態,社群權力如何回歸創作者?
DeFi史上最嚴重駭客事件!熱門NFT遊戲Axie Infinity開發商被盜6億美元加密貨幣
「加入《數位時代》LINE好友,科技新聞不漏接」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