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中國尚無必勝信心而避免全面開戰 專家認為封鎖台灣已是進行式

風傳媒

更新於 2023年01月28日09:00 • 發布於 2023年01月28日09:00 • 簡恒宇
2022台海危機,中共軍演鎖台,從中國福建平潭看台灣海峽(AP)
2022台海危機,中共軍演鎖台,從中國福建平潭看台灣海峽(AP)

隨著兩岸局勢持續緊張,不少人憂心中國會進犯台灣,上演的是運輸艦把軍隊載往台灣海灘、防禦系統遭飛彈猛轟,甚至是美國和其盟邦捲入血腥衝突。不過美國網路媒體《Grid》27日引述專家說法指出,中國反而較可能採取代價較低的封鎖模式,迫使台灣就範,但不一定能達到統一目的。

「我擔心的是中國不會正面進攻台灣」,亞洲協會(Asia Society)美中關係中心主任夏偉(Orville Schell)2022年8月向《Grid》表示,「他們會開始一步接一步行動,但不會給美國或日本或四方安全對話(Quad)成員任何開戰理由」。當時中國進行圍台實彈軍演,報復時任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台。

《Grid》提到,中國當時的圍台軍演,有效地封鎖國際航道,迫使貨輪更改在該區域的航線,而全球也看到,中國封鎖台灣可能的情況,許多人認為此舉是一道警鐘。將出任我國國安局長的外交部政務次長蔡明彥回覆《Grid》稱,2022年爆發的烏克蘭戰爭及中國圍台軍演,已向世界民主國家示警獨裁擴張主義。

蔡明彥說:「普遍認知到,有必要團結對抗此一趨勢。」史汀生中心(Stimson Center)中國專案主任孫韻告訴《Grid》,中國對台展開全面軍事攻擊是不確定狀態,因為要開戰,至少對獲勝有些程度的信心,「但此時中國尚無此信心」。她指出,烏克蘭戰爭未如預期在短時間結束,加劇中國對台出兵的顧慮。

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高級研究員、《中共攻台大解密》(The Chinese Invasion Threat)作者易思安(Ian Easton)認為,中國可能對台灣採取「強度不同的長期封鎖。重點在於試圖脅迫台灣政府,回到依據北京當局所設條件的談判桌」。他直言,此狀況恐怕已從很低程度開始,並隨著時間升高強度。

中國恐怕已展開封鎖行動

《Grid》稱,運用水雷、潛艦或水面艦艇的水上封鎖,對中國而言有不同目的,其中一種是做為開戰的前奏,而對台灣盟友很不利的一點是,台灣不像烏克蘭與友好鄰國陸路相鄰,能以此持續獲得軍援,「封鎖可能使該島(台灣)不可能得到補給」。

「中國也可能藉由封鎖來取代侵略」,《Grid》寫道,「在此情況下,它(中國)試圖扼殺台灣經濟,在不費一兵一卒之力,迫使台灣放棄主權來進行談判」。台灣對中國的「戰略封鎖」相當脆弱,因為處理9成海運的台灣3大港口,全都位於面向中國的西部海岸,而2022年經由這些港口的貿易額近200億美元。

大部分糧食與能源也從這些港口進入台灣,儘管台灣在最糟情況下,在稻米、蔬果、小麥部分仍能自給自足,但台灣對小麥和玉米產品的進口依賴度增加。對於可能發生的封鎖情勢,台灣已開始儲存糧食及其他重要物資。此外,台灣2021年仰賴進口石化燃料,且約97.7%的能源供應為液態天然氣和煤礦。

《Grid》指出,台灣的煤礦及天然氣存量分別只夠用39天和11天,而台灣已投入數十億美元投資太陽能及風力發電,但目前還沒達到2025年再生能源產量目標,「短期或部分的封鎖,對經濟也會是災難性後果」,但台灣是半導體生產重鎮,這樣的封鎖也會衝擊全球經濟。

美國塔夫茲大學(Tufts University)教授、《晶片戰爭》(Chip War)作者米勒(Chris Miller)告訴《Grid》,當全球無法取得台灣生產的晶片,約1周就可看到中斷現象,而4至8周間,不只是消費電子產品和科技產品的晶片,所有類型的製造產品所需晶片也都會永久中斷。

「矽盾」反撲中國封鎖

《Grid》表示,美國和中國的科技產業都高度依賴台灣晶片、專業技術及生產設備,因此美國2022年通過《晶片及科學法》(Chips and Science Act),鼓勵美國半導體廠商在美國境內產製晶片,此舉很大程度是應對仰賴台灣晶片的弱點。中國也有類似的「2025年中國製造」倡議。

《Grid》說,專家有時會稱台灣具有「矽盾」(silicon shield),即台灣在半導體產業扮演關鍵角色,切斷其和世界的往來所付的經濟代價極高,包括中國也會受到衝擊。「我確實擔心台灣有些人對此情況過度有信心」,米勒直言,有許多國家例子顯示,就算承受主要經濟代價,也要達成政治目標。

米勒稱,「統一」台灣就是中國共產黨(中共)的核心政治目標。美國海事專家梅科利亞諾(Sal Mercogliano)強調:「若我們開始回到民族主義式航運,並阻擋他國貿易能力,你知道這樣幾乎是倒退至17、18世紀,這真的很有風險。」儘管封鎖對中國而言風險較低,卻仍非安全選擇,因國際法認定封鎖也是戰爭行為。

「台灣會試著以其海軍突破封鎖」,《Grid》稱,「美國海軍司令也公開表示,美國及其盟友可能協助台灣這麼做。換言之,封鎖可能使局勢迅速升為中國一直避免面臨的情況,即與美國爆發戰爭」。另外,台灣企業「富士康」和長榮海運聘僱大量中國人,所以封鎖帶來的經濟影響遠超過半導體。

易思安直言:「沒有台灣的供應,中國的經濟很快就會走向停擺…… 中國會面臨巨大的失業潮。他們很難在不摧毀自己的情況下,對台灣進行長期封鎖。」因此中國可能採取較不強、較不顯眼的封鎖行動,像是藉掃毒、打擊海盜和其他名目,派出海警和偵查艇進入被中國視為其領海的台灣水域阻擋航運。

斷電纜的「資訊封鎖」

中國也可要求進入台灣的航運貨品,必須先通過中國海關,這會使台灣貿易放緩,而非全面中斷,促使全球企業重新考慮此航道,且可能中斷對台的軍援,但採用此招的風險,就是台灣和美國也能用相同方式反制中國的海運航道。《Grid》提到,部分專家認為,相較於海上封鎖,中國可能切斷台灣電纜。

《Grid》指出,台灣的網路仰賴15條海底電纜,而非洲島國模里西斯2018年因海底電纜無故被切斷,全國網路停擺2天,台灣恐怕會面臨相似情況。雖然馬斯克(Elon Musk)的「星鏈」(Starlink)為烏克蘭在戰火中維持連結具有功效,但這仍不足以維持台灣這樣的高科技經濟體運作。

《Grid》也說,進行此「資訊封鎖」的優勢是,犯案國能輕易否認破壞海底電纜的罪行,且波羅的海的海底電纜遭破壞,西方國家立即譴責俄羅斯,可是經過4個月調查後,仍不敢斷定誰該為此事負責。《Grid》認為,中國未來會升高對台的軍事行動,而非全面戰爭。

《Grid》稱,中國在2022年最後一周派出71架戰機和7艘軍艦進入台灣海峽,即為新常態的跡象,而這些軍事行動會結合所謂的灰色地帶戰術,目的在於破壞台灣政治制度和讓台灣人不知所措,且相關行為無法直接連結到中國,這些行動包括網路資訊戰到鎖定暗殺對象。

新美國安全中心(CNAS)兵推專家瓦瑟(Becca Wasser)告訴《Grid》,比起發動全面戰爭,「低成本」是灰色地帶戰術的優點。他直言,「很難預見美國國防部建議與中國展開廣泛戰爭的情況」,除非中國承認戰爭行為。瓦瑟亦稱,灰色地帶戰術也可結合經濟壓迫或軍事行動。

灰色地帶戰術脅迫台灣

CNAS兵推顯示,中國可能奪取台灣的部分島嶼,且若成功,對台灣的政治和軍事是一大打擊,而這樣較不太可能引發全面戰爭,以及給國際介入的機會。不過《Grid》直言,就算中國有許多避免戰爭又能施壓台灣的選項,卻沒有一項表明能達成中國的目的,即讓台灣放棄主權,完全屈服於中國的統治。

另外,數十年來的政治與經濟打壓,只讓台灣民心離中國愈來愈遠,更加打壓或全面封鎖,只會造成聚旗效應,使台灣的決心更堅定。聚旗效應是指當國家面臨戰爭和外交危機時,國家執政者和領導階層能在一定期間內得到很高支持度,國內輿論會減少對施政的批評。(推薦閱讀:習近平治下的中國》放棄「清零」是別無選擇 不願與美國協商建「護欄」

《Grid》認為,中國會持續對台施壓,且可能在台灣2024年大選前,以及應對像是裴洛西訪台這樣的情況而升高打壓力道,因為美國官員訪台被中國視為挑釁行為,現在則傳出現任眾院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計畫訪台。由於中國處於無法接受的台灣實質獨立、開戰可能會付出災難性代價的情況之間,所以中國會嘗試任何可能的脅迫方法。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272

  • Skyline
    瘋傳霉明白了1450很缺稿費 製作出的新聞
    2023年01月28日13:08
  • SIMON
    請把專家說出來,不要在下面造謠惑眾。
    2023年01月28日23:34
  • Jk謝
    評論家沒當過解放軍,也沒帶兵訓練,何來經驗談論,更沒親身體驗戰場,紙上談兵任何人都會,沒開獎號碼牌人人有希望,各個沒把握,常常跌破眼鏡觀念猜測?
    2023年01月28日14:31
  • 郭宏為 Ernie 索南益西
    又開始芒果乾~就知道選舉快到了~
    2023年01月28日21:24
  • Eric Yu(心)
    就等817上戰場了,加油
    2023年01月28日17:34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