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聽覺或視覺,知覺的錯覺並非一成不變,而會隨著意識活動減弱或消失,只要知道原理,就錯不了;然而,錯覺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只要錯得恰到好處,還是充滿樂趣的!
2021年在新冠疫情時而升溫時而趨緩的起伏中接近尾聲,猶如年底前的天氣忽冷忽熱,有時豔陽高照,有時寒風細雨,外出行走,衣服穿多了,渾身發熱;穿少了,感到刺骨涼意。打從2019年12月26日在武漢發現首例不明原因的肺炎患者,這病毒肆虐全球已經整整兩年,好不容易科學界群策群力研發出有效疫苗,人們以為曙光在即,不料最新變異株Omicron又從南非竄起,而且以前所未見的速度在一個月內擴散至全球數十個國家。和我們合作跨語文閱讀研究的國外實驗室,兩個月前才澈底消毒,重新開放做實驗,開張不到一個月就又關閉了!
不能繼續做實驗,當然是一大遺憾。但疫情再趨嚴峻,也只能「聽天由命」,重回網路世界了。還好網路科技讓不同地區的研究者,得以透過視訊平台,穿越時空的框架,更仔細也更深入研讀研究相關的文獻,更有時間檢視未來將進行的實驗;重複演練實驗的步驟、刺激材料的選擇、適應(文化、社區詞彙)、比對和調整,使得跨語文研究的內涵能更精確反映出其中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實驗雖因疫情暫停,但視訊討論讓研究者把實驗內容修訂得更完整,更能凸顯未來實驗結果的相對意義。不能說是塞翁失馬,只能說是盡力在災難中尋找正面意義罷了。
但在隔空視訊的過程中,我觀察到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對方通常是單獨一人,或在家,或在研究室,有時轉身走到右側去找文件,有時移到左側去沖杯咖啡,戴著耳機,邊走邊說。不像實體會議時,每個人坐在固定位置上,說話時音源方位非常清楚。但透過螢幕,對方走到右側,我聽到語音從右邊來;走到左側,語音從左邊來。由電腦傳來的聲音,明明都來自同一個喇叭,怎麼會隨著我「看到」他在螢幕上的不同位置,而出現聲音來源定位的變化呢?
這個現象讓我聯想到以前在美國開車去露天汽車電影院看電影時,車子停在廣大空地上的格子裡,星星佈滿天空,遠處豎立著一個好大好大的銀幕,駕駛座旁邊立了根木樁,上頭有個擴音器,只要拿下來掛在車窗上,車上的人就可以邊吃零食,邊聊天,邊看電影;一旦投入劇情,銀幕上的人、車、馬、飛機等動態所發出的聲音,就如同身歷聲般,隨著所見到的發音者位置移動。當然,如果從看得入神忽然意識到自己坐在車子裡,那一瞬間,銀幕上的聲音就完全轉到掛在車窗上的擴音器了。
這種由上而下(top-down,指上層的抽象概念影響感官的感受反應)所產生的知覺錯覺,會隨意識活動而減弱或消失。只要車上的人開始聊天或嘴巴忙著吃東西,銀幕上聲音定位的錯覺也會跟著消失。人是靠最基本的感官接受外界的訊息,但不同的感官由下而上(bottom-up)的知覺整合過程非常複雜,有時就會出現各式各樣的錯覺現象。在日常裡,人們不覺有異,唯有在特殊情況中被指出來,才恍然大悟,原來生活中有這麼多奇妙的錯覺現象!……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科學人雜誌】
延伸閱讀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