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高職學什麼》水產群-漁業科:發展多元,不只學捕魚,航海、遊憩等產業都缺人,喜歡「海」的人最適合

未來Family

發布於 01月13日01:37 • 黃啟菱(未來Family記者)

台灣四面環海,就天然環境而言,應致力於海洋發展、開發漁業資源,永續利用才是長遠之計;而就現況來說,台灣已是世界知名的漁業大國,尤其是遠洋漁業的規模、產值都名列前茅,至於航運產業也在全球有一席之地。

在與海洋相關的科系中,漁業科可說是最被低估的,多數人一聽,都直覺認為「是在學捕魚的」,很少真正深入瞭解其所學專業與未來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近來有些人已留意到漁業科的「藍海價值」,因競爭者較少,若是資質不錯或有企圖心的孩子,在後續升學會極為有利,甚至也有機會進到航運界,或從事離岸風電等新興產業。

位在宜蘭的蘇澳港,是全台唯一有漁港、商港、軍港三港合一之地,而鄰近的蘇澳海事漁業科,也因應多元的地理環境,持續創新發展課程。在全國技藝競賽中,蘇澳海事也已經連續八年在漁業職種拿下金手獎第一名,是技優保送常勝軍。

課程涵蓋四大面向,漁業結合航海

蘇澳海事漁業科主任丁鳳瑜分享,該科課程內容涵蓋四大面向,首先是漁航技能領域,包含船舶操控技術、識別氣候海況、操控雷達航儀及船舶避碰技巧等,涵蓋到航海技術。

第二,是漁業技能領域,例如漁具漁法實務、辨識魚種特性、漁獲物處理等等,這些都是討海人賴以生存的技能。

出身當地漁家的魏嘉慶,在漁業科畢業後繼承家業,從事近海漁業。他分享,在學習相關技能時,理論與實務雙軌並進是關鍵,例如修捕魚網的學問很多,他在家時也曾跟著長輩一起補過,但進到學校後,老師會系統性的教相關原理原則,讓人更能掌握訣竅。

所學融合現代科技與傳統技能

同為漁業科校友、目前已回到科上任教的羅國政指出,捕魚方法很多,漁具的修補方式也很多,目前大多剩移工或老一輩的人才會這些技能,學校教育納入這塊,也有技藝傳承的意味。

校內的儀器配備也很貼近第一線工作所需。魏嘉慶舉例,出海捕魚時,倘若天黑了,就很難辨識方位,得靠衛星定位;而在捕撈時,則要靠「魚探機」的雷達回波圖,來判斷碰到的魚是否為想要捕撈的種類。無論是衛星定位或看魚機,在校內都能練習操作。

羅國政補充,學校也會教氣象學、海洋學等等,教同學如何利用現代科技與氣象資訊,做出較好的判斷,掌握海洋狀況,有些同學是漁家子弟,早有相關經驗,再補足理論基礎後,學起來更有感切身。

休閒水域活動正夯,輔導同學考照

漁業科第三個課程面向,是水域活動安全技能領域,丁鳳瑜說,休閒水域活動在近年來很熱門,科上也發展出海上求生技能、潛水實務、帆船技能推廣、海洋遊憩技術等課程,還請來業師、運用東北角的天然環境,讓同學實地體驗,例如在豆腐岬進行獨木舟操艇、SUP等課程。

除了讓同學學會多樣水域技能,校方還會協助進行考取相關證照,讓有興趣的人畢業後可朝教練等方向來發展。

漁業科高二學生廖翊捷分享,遊憩相關課程是大家的最愛,不但校內的泳池可潛水、湖泊可開動力小艇,還會到海邊去上課。

倘若會怕水、不會游泳也沒關係,羅國政表示,科上也碰過有同學一開始連下水都會怕,但經過一、兩年的學習後,已經可以到海邊划獨木舟了,他強調,重點不是水性如何,而是心態上能否願意親水、願意擁抱海洋。

也會學「海面養殖」必備技能

漁業科第四個課程重點,是海面養殖技能領域,例如水產生物學會讓同學認識水中生物的種類、特性,也得學魚蝦的飼養紀錄與管理、水質監測等等,還要了解海洋生物的生態與棲地環境,培養觀察力與分析能力。

丁鳳瑜強調,這些實作課程不僅讓同學學習技能,更能培養出解決問題的能力與環保意識。

羅國政則分享,漁業除了遠洋與近海之外,在宜蘭沿岸還有很多定置網漁業,設置地點在距離港口兩、三百公尺處,每天早上跟下午各出海一次,其餘時間都在岸邊工作,很適合想走漁業、又想每天回家的人。

透過競賽,自然學會相關知識

在競賽中學習,也是技職教育的一大特色,除了全國技藝競賽的漁業職種外,漁業科的另一盛事是各項有關船舶製作的賽事。

丁鳳瑜說,以「全國學生自製船模創客大賽」為例,參賽同學要從船體設計構想開始,到材料的選擇、船型的設計,最後結合動力、船身繪畫,才能製作出一艘獨一無二的船隻,造船技術中,牽涉到流體力學、船舶結構、系統控制等等,知識量很大。

廖翊捷才剛參與過船模比賽,她分享,每天放學後都要留校練習,留到八、九點也是常有的事,但同時課業也還是要顧,很需要自律,有些住比較遠的同學甚至會在學校附近租房子,就是希望能全力以赴。

有興趣者適合讀,喜歡「海」更加分

什麼樣的孩子適合讀漁業科呢?丁鳳瑜說,對航運、海洋、生態或漁業有興趣者,最為適合;魏嘉慶補充,喜歡大海、嚮往自由的人也很適合。

若無特別的興趣,但想拚高薪,讀漁業科也有機會拿到「跑船入場券」,最常見的方法,就是走技藝競賽,拿到金手獎後,透過技優保送至國立大學就讀相關科系。

漁業科校友王司瀚當年就是循此升學管道,他回想,自己國中時成績普普,意外讀了漁業科,後來得知有這種升學管道後,就當上選手苦練比賽,如願奪冠,保送進海洋大學商船系,畢業後進到萬海航運,目前擔任三副,年薪超過百萬元;他強調,跑船固然不輕鬆,但待遇也好,很適合年輕人來打拚。

出路多元,「士、漁、工、商」都OK

漁業科的未來出路比想像中的多元,丁鳳瑜用「士、漁、工、商」來說明。所謂的「士」,適合學術傾向比較強的孩子,可以朝國家海洋研究院、漁業署、漁會、海洋保育署、或各縣市政府海洋及漁業管理所等機構邁進。

「漁」則有船長、定置網從業人員、漁業調查員、漁港查報員等等,喜歡飼養水生動物的則可進入水產養殖場或投入海洋生態保育等領域,另外還能走遊艇駕駛或水域活動教練等。

對船舶製作有興趣的人,適合走「工」,例如可就近選擇龍德造船廠等船舶機械相關單位,或是走海洋工程、離岸風電等領域;至於「商」,包括漁業公司、漁具材料資材公司、或是海洋漁業生態文化導覽解說員等等。

丁鳳瑜強調,漁業科是一個連結海洋與未來的學科,隨著全球對海洋資源的重視,相關產業在未來必有極大的潛力,無論走哪一條路,過程中難免會有挑戰,唯有正向的態度,才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成就。

照片提供:蘇澳海事

>>免費訂閱《未來Family週刊》全方位教育教養媒體,教好孩子不求人!
>>加入《未來Family》好友!看更多內容!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