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8/15臺灣將發生規模7.7地震? 氣象局回應了

華視新聞

更新於 2021年08月10日12:52 • 發布於 2021年08月10日12:40 • 華視
近日花蓮地震頻仍,縣府在防災公園啟動10人帳篷等相關設備。(花蓮縣政府提供)
近日花蓮地震頻仍,縣府在防災公園啟動10人帳篷等相關設備。(花蓮縣政府提供)

臺灣近來地震頻繁,花蓮6日就出現10幾次地震,臺灣許多縣市都有感。近來網傳8月15日臺灣將發生規模7.7的地震,引起民眾恐慌。氣象局今(10)日發出聲明強調,目前科學界尚無可靠模型可供預測地震發生,如無嚴謹的科學論述與資料校驗,不具備防救災之意義,建議對類似訊息不要為傳播、炒作。 

臺灣每天100震 最近一次7級是921

最近網路上流傳一則影片,預測本月15日時,將發生規模高達7.7的地震。對此氣象局表示,臺灣位於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碰撞處,地震發生頻繁,以近10年統計資料來看,每天平均約發生100次地震,其中規模4.0至5.0的地震發生頻率約每2天多就會發生1次,而規模5.0至6.0的地震約2個星期多就可能出現。

至於規模7以上地震的部分,可供統計分析的樣本較少,自1900年以來至2020年為止的121年期間共計39次,但幾乎都於1978年以前發生,之後僅3次,包括1999年9月21日921大地震;惟最近一次花東陸地上規模7以上的歷史地震活動要追溯到1951年,自該年10月22日至11月25日於花蓮北部近海與花蓮南部接連發生4次規模7以上地震(2次7.3、2次7.1),鑒於樣本數不足較難進行統計分析。 

尚未有地震預測技術 氣象局籲勿傳謠言

氣象局說明,對於地震預測之研究,全世界各國與地球科學家,皆投入大量人力與經費進行各項地震預測的研究,但至今仍未有成熟的理論根據與實際驗證可供實際作業運用。地震預測雖非短期內可以達成氣象局亦積極進行數種相關之地球物理觀測作業,包括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及地殼形變、電離層電子濃度、地磁變化、地震波速度與地震活動度等,並與學研界合作進行地震前兆研究。

氣象局強調,礙於科學界現階段對於地震預測技術仍未臻成熟,無法準確預測地震發生的確切時間、地點、範圍及強度。為減少災害發生,氣象局目前正積極推廣「地震速報」系統,也就是在地震發生後,速迅對位於震央附近以外區域發出預警,以爭取數秒到數十秒時間供各界採取應變處置作為。

氣象局重申「地震預測」如無嚴謹的科學論述與資料校驗,實不具備防救災之意義,民眾勿需恐慌;提醒民眾隨時做好防震與臨震應變準備。倘遇網路發表地震言論,建議不要為其傳播、炒作,避免引發社會關注,造成社會大眾不安。

【延伸閱讀】
◆ 地震+連日大雨 三峽北113線道塌陷
◆ 花蓮6號晚間連9震 永安國宅牆壁震裂!

加入華視LINE好友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