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藥物,第一個聯想無疑是「疾病」,在一般人的認知中,兩者密不可分。
人們服用藥物,是為了和病痛對抗。不論事先的預防或事後的治療,也不管古人從自然界的採集,或近代科學家在實驗室的提煉,藥物都是人類和疾病對抗最重要的鎧甲與武器。
許多疾病的起因,都來自於大自然,以藥物和病毒、細菌作戰,在抽象的層次上,也象徵著人類對自然界的挑戰。在19世紀初期,40歲已經是全世界人們平均壽命的天花板,到了21世紀,全球人口男女的平均壽命為71.4歲,有些國家如日本,女性的平均壽命甚至達到86.8歲。壽命的增長當然涉及許多要件,但藥物的研發和醫學的進步,始終扮演著功不可沒的關鍵。
就如同人類諸多科技的發明,藥物體現著「人定勝天」的樂觀,即便在不久前COVID-19疫情最嚴峻的時刻,我們也始終相信實驗室裡的科學家能找到解方,最後也確實在疫苗的問世下,驅散了這場席捲全球的瘟疫。
所以,關於藥物的歷史描述,往往都像是英雄史詩般,充滿對科學家的仰望和對進步的歌頌,敘述著如何因為新藥的發現,引領人類文明邁向下一階段。
先不論這樣的史觀是否過於天真,藥物如同人類所有發明物,本質上都是一種廣義的「工具」。工具是中性的存在,可以是懸壺濟世的良方,但除了「為善」的一面,藥品也可能是劇毒,一旦落入有心人之手,一樣能助長邪惡。
➤731部隊到賓拉登的戰爭「藥」
在韓國慶尚大學藥學院任教的白乘滿寫下《戰爭與藥物:從流感、生化武器、冰毒到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書中就提供了藥物研發與使用的「月之暗面」,以一則則生動的故事和嚴謹的專業知識,翻轉了藥物僅是為對抗疾病而生,從死神手中救回患者的片面印象。恰恰相反,書中所述許多藥物的出現和使用,反而是和死神站在同一陣線,成為戰時的殺人武器。許多藥物就算沒有直接參與殺戮,也多少為了戰爭的勝利,無視承平時期的規範,不斷趨於強大,於戰後影響著人們身心的健康。
《戰爭與藥物》共分為三個部分、九個章節,雖然還是有些人性光明的片段,但整體而言,每段文字讀來幾乎都觸目驚心。第一部「用於戰爭」,探討對象就如副標所提示的,是那些在戰爭時超越道德界線的「越線的人們」。第一章就以惡名昭彰的日軍731部隊作為破題,描述將鼠疫和天花製成生物戰劑的可怕構想。接著討論興奮劑和麻醉劑等毒品在二戰戰場的濫用,成為日後毒品問題的起源。
第三章由第一次沙漠風暴談至賓拉登的射殺,幾十年間生化武器規模不一的使用,成為世人揮之不去的夢魘。即使有用以防範的「解毒劑」,那本身也是帶有毒性的「以毒攻毒」。這部分呈現人性最幽暗的一面,可以為了獲勝而不擇手段。
➤昂貴的禮物
戰爭奪人性命的,不僅是戰場上的廝殺。大量人群的廣泛移動,離開熟悉生活環境前往異地,在衛生條件不佳的戰場上,勢必遭遇許多陌生疾病的攻擊,死傷慘重。所以像是克服腳氣病和壞血病,又或者要對抗瘧疾、流感這些傳染病造成的人員折損,成為近代戰爭中科學家和醫事人員最大的考驗。這也正是第二部「終結戰爭」主要的內容,副標形容這群人是「尋找答案的人們」,從維他命、奎寧和青蒿素,再到與流感無止境的對抗,在在以作戰的需求為契機,改變了人們的日常。
最後一部是「戰爭遺留之物」,一如副標「禮物與帳單」所勾勒的意象,戰火鍛造出強力的藥物,例如阿斯匹靈一類的止痛藥品,或者以盤尼西林為代表的抗生素。這些藥物不見得是為了作戰而發明,但因為戰時的廣泛運用,獲得了在學理和實踐上穩固的基礎,成為今日醫藥體系不可或缺的一環。但我們絕不能僅看到這些正向的影響,就忽視了戰爭的可怕,尤其是對人類心靈的重創。
最後一章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即最好的例子:戰時記憶對士兵精神的折磨和傷害,雖然有多種藥物能夠緩解,卻永遠沒有根治的一天,需要社會整體的付出,協同個人一起正視精神上的傷口,才有可能走出陰影。
「戰爭、疾病和藥物就像相互影響的三輪水車般緊緊相連」,作者以這樣的譬喻形容三者間的錯綜複雜。倘若生病對健康的人來說是不正常的,那麼戰爭就是人類社會全體的不正常狀態。面對疾病,藥物看似扮演著正義的騎士,但作者在書中數次反覆強調「藥即是毒,毒即是藥」,藥物皆有程度不一的副作用,治療的同時也很可能釀成傷害。
當戰爭降臨,交戰雙方為了勝利,疾病和藥物的毒性都會被當作取人性命於無形的利器。再加上戰場上大量人群的流動和死傷,也助長了疾病滋生的溫床,這些正反因素交相作用,促成了藥物開發的契機。
➤只能防止越線
戰爭、疾病和藥物吸吮著彼此的能量而壯大,相互寄生,在敵我兵戎相見的最前線,善與惡的邊界不再明確。正義可能導致惡行,邪惡可能催生良善,醫學既是天使也是惡魔,但不管破壞或成就了什麼,都是以無數塗炭的生靈為代價。
身為第一線的醫學研究者,作者將三者糾葛不清的連結誠實攤在讀者眼前,目的絕非危言聳聽,而是某種像預防針般的預先示警。唯有認清三者環環相扣促成的邪惡,才有可能事先預防和準備。戰爭可以是藥物科學進步的驅動力,但並不是非它不可,追求和平的生活——不管是為了防範「越線者」在戰時對藥物的濫用,又或者抵禦未知疾病的來襲—同樣也可以是促使醫學不斷前進的強大力量。
「雖然我們夢想著沒有戰爭與疾病的世界,但歷史上從未有過那種時刻。不管再怎麼努力,似乎也很難期待這件事在我們的世代就能成真。這也是為什麼要持續做好準備的原因。」這是作者在全書最後的呼籲,更是對剛從一場世紀瘟疫中倖存、世界各地大小烽火不斷的我們這時代,一記沉重的警鐘。●
戰爭與藥物
전쟁과 약, 기나긴 악연의 역사
作者:白乘滿
譯者:徐小為
出版:臉譜出版
定價:38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白乘滿백승만
韓國首爾大學藥學院博士,美國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UT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博士後研究員,現任慶尚大學藥學院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天然產物和藥物的有效合成,透過這種有機化學及醫藥化學的研究,研發治療帕金森氏症的藥物。除了藥物開發,他對現有醫藥的歷史也很感興趣,在釜山、蔚山、慶南地區的大學開設「戰爭與醫藥,漫長的孽緣歷史」課程,廣受歡迎。
閱讀通信 vol. 283》說好不提《星際效應》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定期贊助
單筆贊助
300
500
1,000
成為Openbook贊助之友
300
500
1,000
成為Openbook贊助之友
翁稷安(暨南國際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2024-05-28 11:00 戰爭與藥物, 韓國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