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金主興起「愛國投資」,美國投資客不想再賺中國錢?GDP 年年成長,為何大家還覺得經濟差? ⋯⋯ 1% STYLE 希望持續服務一群獨特的夥伴:永遠渴望具體而微的生活建言、關注能豐富日常的獨特體驗、以及培養超越國界和時間的視野。
讓我們每週二從國際角度關注以下的未來大事紀:
-
本週我們也推薦您值得閱讀的三篇好文章:
矽谷金主興起「愛國投資」,美國投資客不想再賺中國錢?
華爾街日報導讀:中國錢,我們已經不想賺了!矽谷金主興起「愛國投資」;沾到「中國」就找不到錢?
矽谷對美國國防領域的資金投入激增,並興起愛國主義思潮,原先對中國市場的偏好發生動搖。《華爾街日報》報導指出,「愛國資本」正遍布舊金山灣。曾幫助 Facebook 、Google 和 Airbnb 等公司起步的投資公司正在支持新創企業開發戰場軟體、軍用無人機和自動駕駛潜水艇。風險投資巨頭 Andreessen Horowitz 將其稱為 「美國活力」投資。
風投人士多年來一直投資於全球化的科技產業,他們遵循美國的政策,與中國建立關係,鼓勵中國改革。如今美國將中國看做最大的安全威脅之一,風投人士也在適應這種認知轉變。
這些投資者希望為美國及其盟友帶來更好的國防技術,在他們看來,其中蘊藏著巨大商機。這一新步調與矽谷多年來投資中國的做法大相徑庭。政府官員和研究人員表示,這些愛國的科技投資者和他們的新創企業中,有許多仍然依賴於與中國的深厚關係並從中受益,而中國正是美國軍方希望利用國防新創企業技術來對付的主要對手之一。
隨著金融科技、Web3 和元宇宙等曾經炙手可熱的行業降溫,投資者開始尋找新的投資領域。與此同時,烏克蘭和中東的戰爭以及中國的軍事實力發展,使得向軍方出售產品變得更可行,也更有可能獲利。風投基金 Dcode Capital 管理人 Rebecca Gevalt 說:「人們會僅僅因為某件事情是愛國的就進行投資嗎?答案是否定的。人們對愛國投資感興趣的原因在於,他們認為可以從這類投資中獲得豐厚回報。」
GDP 年年成長,為何大家還覺得經濟差?美國新指標顯示:國民福祉零成長
華爾街日報導讀:股市一直創新高,為何大家還覺得經濟差?美國新指標顯示:16年來國民福祉零成長
GDP 成長率是衡量國家經濟狀況最常見的指標之一,投資人則喜歡用股市漲跌來評估景氣好壞,若這兩個指標表現良好,政府就會信誓旦旦對民眾說,國家的經濟狀況還不錯,但人民的感受,卻常跟政府宣稱情勢相左?
近年的美國就是一個典型範例。過去 15 季裡頭,美國 GDP 有 13 季繳出正成長;至於股市,美股 3 大指數都在今年創下史上新高;除此之外,失業率一直保持在低於 4% 、屬於相對低檔;通膨率雖然大於 3% ,卻遠低於 2022 年的數值,代表通膨較前兩年相對放緩。種種跡象都顯示,美國經濟表現並不差。然而民調數據顯示,美國人認為經濟比以往差,對經濟沒有信心。《華爾街日報》指出,美國消費者信心遠低於傳統指標的預測。為何會有這種狀況?
先來討論 GDP 的限制。GDP 是 1934 年由經濟學家 Simon Kuznets 推出的指標,用以衡量國家的經濟規模。此後,GDP 成為國際愛用的經濟指標。但是 GDP 有諸多限制,例如它只能反映經濟規模,但它沒有考量環境污染等外部成本,故無法反映經濟組成的「品質」。此外,GDP 亦無法反映財富分配不均與貧富差距等問題,因此它跟人民對經濟的感受勢必會有偏差。Kuznets 也承認,國民福祉無法用國民所得數字衡量。
西方汽車大廠紛紛找尋中國「同路人」,Toyota 、賓士開拓 3000 萬市場的目標野心
華爾街日報導讀:反比亞迪集團大集結!3千萬輛市場太香,Toyota、賓士,找中國「同路人」一起打江山?
中國市場目前的競爭既體現在價格戰方面,也體現在自動駕駛和軟體系統的開發方面。為了奪回被本土對手搶走的市場份額,與中國科技巨頭合作成了外國車企顯而易見的選擇。豐田、現代、賓士等許多跨國汽車製造商正把目光越來越多地投向中國科技巨頭,試圖在這個全球最大且變化最快的汽車市場奪回市場份額。
近日,韓國現代汽車和起亞汽車公布了與中國互聯網巨頭百度的合作計劃,將開發用於中國自動駕駛和汽車軟體系統的地圖與人工智能技術。Nissan Motor 也表示將和百度在 AI 領域開展合作,豐田汽車則與遊戲巨頭騰訊聯手,後者為其提供 AI 模型、雲服務和大數據方面的支持。
與此同時,賓士宣布騰訊的一款熱門賽車手游將被引入其汽車娛樂系統,使賓士汽車變身駕駛者的「個人街機」。中國是賓士最重要的單一市場,但去年該公司在中國市場上銷量減少。
海通國際分析師 Barney Yao 說,對於希望提供自動駕駛服務的外國車企來說,與中國科技巨頭合作是顯而易見的選擇。
野村分析師應重熙( Joel Ying )表示,今年應該是智能駕駛功能向中國大眾市場滲透的標誌性的一年,外國車企必須迎頭趕上。
星巴克魅力盡失,在中國水土不服的強行擴張,情況比金融海嘯還糟!
華爾街日報導讀:星巴克魅力盡失、情況比金融海嘯還糟!在中國推「紅燒肉拿鐵」,救得了咖啡帝國?
星巴克一直都是咖啡界的巨頭,從 1992 年上市時的 165 家門店,一路擴張價值近 1,500 億美元的頂峰時期。但在其歷史上,星巴克曾兩次遭遇重大波折,帶動星巴克實現上述驚人增長的 Howard Schultz 兩次臨危受難,重返星巴克擔任首席執行官。但他不會再回來擔任第四任了。
Laxman Narasimhan 獨自接任 CEO 不到一年,就經歷了噩夢般的一周。分析師對消費者的謹慎感到擔憂,但最要命的是該公司周二披露的情況。新冠疫情曾讓顧客遠離星巴克門店,但這一次,星巴克北美銷量首次下降,而且幅度巨大。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師 Brian Harbour 指出,這甚至比全球金融危機期間的情況還要糟糕。
如果 Schultz 寄予厚望的中國市場出現動搖,即使美國消費者的謹慎情緒很快緩解,對投資者來說也無濟於事。他曾在 2022 年表示,中國是星巴克最重要的市場。星巴克制定了到 2025 年每九個小時在中國開設一家門店的計劃。這聽起來很瘋狂,但實際情況卻更加瘋狂。
據來自 World Coffee Portal 的資訊,在中國,品牌咖啡店的數量僅去年就增長 58% ,達到將近 5 萬家。這相當於每小時新開兩三家。從房地產、太陽能電池板到水泥,中國經濟多個領域存在產能過剩,這種開店速度理性嗎?Narasimhan 上周二向分析師重複了如下統計數字:中國每年人均咖啡消費量僅為 13 杯,相比之下美國為 380 杯。
本週 1% 好文嚴選
今年 4 月,在美國實境節目《魯保羅變裝皇后秀》(以下簡稱 RPDR)奪冠的臺灣表演者妮妃雅,在節目中以華麗戲服結合台灣傳統文化概念,透過「香蕉 + 亮片」拔得頭籌,驕傲地自稱表演舞台上的「蕉佛」。
奇觀化雖然源自於《 RPDR 》節目提倡「自我解放」的變裝精神,參賽者除了大多自行設計自己登台的妝髮、服飾、配件等外型以外,還有變裝走秀、歌舞對嘴等精彩表演內容,許多參賽者還有額外的「加分項」讓自己在節目中脫穎而出,例如:主持、模仿、飆演技,幾乎含蓋了屬於「演員的十項全能」,最終也有不少變裝皇后,因參與選秀節目,獲得了被推上百老匯、好萊塢和時裝伸展台等領域的機會。
當然,在這波短暫吹向台灣的「Drag 熱潮」退燒後,撇除本土原有的觀眾,關注變裝群體的人們在這片東亞島國上想必會有所增長。
另一方面,也新增了一些有趣的觀察:美國將「小眾文化」帶入商業範疇的接受度,可說是相當的高,尤其牽涉到表演藝術,背後能轉化的一系列商業脈絡,在數十年的發展下,百老匯早已擁有一套戲劇轉電影、轉演奏會、轉唱片、轉劇集等各種「解壓縮」的開發管道可供選擇,畢竟舞台劇只能久久看一次,移至影廳或數位媒介,卻能反覆的把玩欣賞,《 RDPR 》是一例,上世紀初就已大紅大紫的「戲劇改編電影」又是一例。
點此 ▶ 閱讀全文
留言 1
博鈞
趨勢如此
05月21日15:28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