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電影

改寫生命的法則!Netflix原創電影《一個奇蹟的誕生》揭秘世上首位試管嬰兒的真實故事

放言Fount Media

更新於 18小時前 • 發布於 1天前

三人小隊的試管嬰兒革命

對許多父母來說,聽見嬰兒第一聲啼哭,是一生中最美妙的時刻。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得償所願。對那些渴望卻無法擁有孩子的家庭來說,這是一段充滿失落和無助的漫長旅程。

《一個奇蹟的誕生》講述了1978年世界上首位試管嬰兒路易絲·喬伊·布朗誕生背後那段令人震撼的真實故事。這部電影聚焦於1960年代至1970年代,三位傑出的科學家和醫生— —羅伯特·愛德華茲(生理學家)、帕特里克·斯特普托(外科醫生)以及年輕的護士兼胚胎學家瓊·珀迪,三人在狹窄簡陋的實驗室裡日夜奮戰,無數次的失敗沒有擊垮他們的決心,在極其艱難的環境下,克服科學技術上的挑戰,並承受來自社會、宗教界的壓力,成功實現了人類歷史上首次試管嬰兒(IVF)技術的突破。

《一個奇蹟的誕生》劇照

挑戰神的領域?試管嬰兒在1970年代有多困難

在現今社會,試管嬰兒(IVF)早已是人們耳熟能詳的醫療選項。當自然受孕之路走不通時,許多夫婦會選擇求助於醫學科技,而成功圓夢的案例更是比比皆是。但這一切的「理所當然」背後,卻是鮮為人知的歷史。

試管嬰兒的誕生,並非一蹴可幾。在1960至1970年代,科學尚未完全解開生殖醫學奧秘的年代,不孕症成為無數家庭無法擺脫的命運枷鎖。體外受精的概念一提出,就引發軒然大波,批評聲浪、宗教譴責、道德審判如影隨形,讓這項技術背負了沉重的爭議。研究這項技術的醫生和科學家,因而被譴責為「挑戰自然的魔鬼」,輿論質疑聲四起:違背宗教對於生命自然定律的看法、以及嬰兒出現缺陷的擔憂……一晃眼,試管嬰兒問世已過去四十多年,時至今日這些反對聲音沒有停止過。

《一個奇蹟的誕生》劇照

後來,第一個試管嬰兒,怎麼了?

成年後的路易絲·布朗(Louise Brown)

路易絲·布朗的出生是個奇蹟,給無數求子若渴的家庭帶來了希望,也震撼了整個世界。然而,這份喜悅並未得到所有人的祝福。

在路易絲誕生後,她的母親萊斯利·布朗收到了數百封來自全球各地的祝賀卡片,寄件者當中不少是與她有著同樣困境的婦女。但與此同時,來自社會各界的質疑與仇恨也紛至沓來。在那個保守的年代,體外受精技術被視為褻瀆自然與宗教教義的行為。布朗一家因而成為了輿論的靶心,甚至有人將他們貼上與魔鬼為伍的標籤。

路易絲成年後回憶起這段往事時,曾坦言母親多次收到帶有威脅意味的包裹:破碎的試管、裝有紅色液體的塑膠胚胎,表達對她們家庭的憤怒與恐懼。這些驚悚的舉動,無不反映出當時社會對醫學突破的極大抵觸。

然而,布朗家選擇了堅定前行。四年後,萊斯利再度通過人工生殖技術,順利產下路易絲的妹妹— —娜塔莉·布朗,兩姐妹健康成長,成年後也都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家庭與孩子,娜塔莉也成為全球首位自然產的試管嬰兒。

800萬個美夢的誕生

自1978年第一位試管嬰兒路易絲·布朗誕生以來,這項曾經引發巨大爭議的技術,已幫助全球超過800萬名嬰兒順利誕生,讓無數渴望孩子的家庭圓了夢。

隨著胚胎冷凍、捐卵、代孕等技術的開創,試管嬰兒的應用範圍持續擴展,甚至在保護瀕危物種和基因篩選等領域展現出新的可能性。但這些突破也引發了新的擔憂:生命的界限在哪裡?科技會不會挑戰自然法則?對於宗教信仰者、倫理學家和保守派而言,這些問題仍是一道難解的習題。

儘管如此,無法否認的是,試管嬰兒技術已經徹底改變了無法自然生育家庭的命運。每一次胚胎的成功著床,每一聲新生兒的啼哭,都是科學和希望交織的奇蹟。或許爭議不會停止,但生命延續的渴望,仍將推動著這項技術不斷向前,為更多家庭帶來希望與愛。

後來,參與試管嬰兒研究的生理學家羅伯特·愛德華茲被譽為「試管嬰兒之父」,並憑藉他對生殖醫學的開創性貢獻,於2010年獲頒諾貝爾生醫獎。他的研究不僅讓數百萬不孕家庭實現了生命的奇蹟,還為其他領域開啟了新的可能。隨著技術的不斷推進,試管嬰兒技術更被運用於瀕危物種的保育,為那些處於生存邊緣的珍稀動物帶來了一線生機。

《一個奇蹟的誕生》劇照

回顧路易絲·布朗的降生,羅伯特·愛德華茲如此形容:「路易絲的出生意義非凡,我們必須對抗許多反對人士,但我們認定我們的理念可行,而且它們奏效。」想更身歷其境了解這場生殖醫學革命背後的故事,不要錯過於Netflix獨家上線的《一個奇蹟的誕生》。

圖片來源:Netflix 、PA Images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