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淨零碳排」受到全球重視,隨著氣候變遷造成破壞與衝擊,全球已有130多國提出「2025淨零排放」的行動。台灣也在2023年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將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的目標訂入法規。
「節能減碳」已經是現代人日常的生活習慣。但很多人不知道台灣一年使用600萬立方公尺的木材量,相當於把木材塞滿整座雪山隧道,且幾乎完全依賴國外進口,國產自給率僅占1%,在運輸過程中造成高碳排。
在台灣,森林覆蓋率60%,裡頭約二成為人工林、八成為天然林。其中木材生產及儲備區域佔12%,積極管理這12%生產性人工林,台灣是有能力提高「國產木材」(國產材)自給率的,而不是一昧高比例的仰賴進口。
校園開始使用國產材課桌椅子
推廣永續森林經營的「斯創教育工作群」總監孫婉菁說:「正確的永續森林管理,是在最適合的時機砍伐樹木,再製成家具使用。」
她解釋,一般人都知道「種樹」的重要,卻不曉得「砍樹」也很重要。「將不健康生病或生長趨緩的樹木伐下來,把空間讓出來,讓健康的樹繼續成長;伐下來的樹木,再製成家具古蹟使用,再種下新的一批固碳能力好的小樹,對森林永續經營更好。」
而多種樹,讓樹行光合作用,把「碳」固定在身體裡面,變成木材的一部份,這就是「森林碳匯」,碳被儲存在森林裡頭,達到固碳作用。
2024年,教育部跟林業保育署共同合作導入更多學校使用國產材課桌椅子。第一批是新竹光華國中採用了新竹在地生產的國產柳杉製成,更是全國第一例透過學校採購程序(非贊助)購置的國產材課桌椅。另外,台北市、新北市、苗栗等地校園內,未來也規劃優先選用國產材。學生們直接使用國產木材,親身了解運用國產材對於森林碳匯、永續經營,甚至是淨零排放議題有相當大的關聯。
讓孩子走進人工林場,推廣永續森林
「永續森林經營」是人類生存的重要課題。台灣林產斷裂30年,導致過度仰賴進口材,斯創教育從教育面切入,帶大家走進山林,現場實際感受、認識台灣的林業。
斯創教育工作群從2018年開始推動「山林博物學」教育計畫,與台灣兩大林業—新竹永泰林業、屏東永在林業,以及正昌製材攜手合作,在林業的作業現場規劃出具備休閒體驗與環境教育意義的參與式體驗,讓民眾認識與理解「永續森林經營」、「邁向淨零排放」及「愛用國產材」的世界趨勢與環境議題。
一群人走入海拔1200公尺以上的高山,柳杉林高聳入雲,由專業的環境教育達人帶路,實際走進森林看見台灣林業現況,親身體驗林業照顧,從林業生產的最源頭,一路看到木業,讓民眾知道台灣林業的實際現況。
一整座森林都是親子家庭、企業團體上課的教室;「特別的是,這間教室無法自行抵達、沒人帶領就無法前往的私人林場、還可以親眼看見人工林場的作業流程、享受難得一見的森林景致。」
斯創教育工作群執行長李芝瑩表示:「這樣子的體驗活動在台灣來說,算是非常新的一個型態。透過有趣的題目,兩方不同的專業性,一個很實際的結合,希望能夠讓更多人走到林場裡頭去。」
跟著職人的腳步來到在台灣最南端的「屏東永在」,這裡有國內少數符合FSC(Forest Stewardship Council森林管理委員會)國際森林驗證的人工林場,「一起探索從種子、木材到菇菇的神奇之旅」。
左:永在林場_國產材香菇太空包體驗活動
右:永泰林場_親子林場體驗活動
以兼具遊玩與學習的「遊學」型態,提供各年齡段學生團體及親子共學家庭不同的學習。孫婉菁表示,親身體驗怎麼照顧森林:從植樹、除草、修枝、照顧樹/砍樹、疏伐、到最後的撫育工作,來到山林裡「遊學」,更深刻了解森林經營的意義。參與體驗的家長分享「孩子不僅認識了FSC標章,在生活中也會主動去尋找」,透過在森林裡邊玩邊學,實質獲得東西回家,並且延續在生活中。
「都市森林學」在城市裡也能保護森林
如果無法親自走入森林,在城市裡,也能從生活出發。孫婉菁表示,考量林場多位處偏僻交通安排不易,且在作業林場進行體驗,需搭配現地的經營作業與期程,因此在都會區也有舉辦一系列「山林博物學」推廣教育。像是在全國新光三越舉辦融合繪本、五感體驗及木工手作的「這夏有木憩」活動;在高雄MLD Reading台鋁書屋開辦「玩木生活」系列講座;在新北、桃園、新竹的獨立書店、木育空間、遊樂區推出「外公家的小木貓」國產材繪本活動等。
親子繪本活動_國產木材野生動物DIY
另外也運用都市林環境,在台北市大安森林公園、台中市文心森林公園、學校校園等都市林環境,向都市裡的孩子及各級學校師生,演示林業人的工作及國產材的利用,並透過森林測計體驗及公民科學調查,計算並了解都市綠帶的生態系服務價值。
過去曾有小規模的伐木,如今是整齊的人工林。2023年起,現為休憩熱點的滿月圓國家森林遊樂區,推出「小滿小月森林調查員」,服務學齡前至國小二年級學童。帶領孩子認識森林的價值與功能,並實際了解天然林與人工林的不同 。
照片提供/斯創教育工作群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