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韓戰爆發之後 蔣中正差一點要棄守金門

中央廣播電臺

更新於 47分鐘前 • 發布於 5小時前 • 新聞編輯採訪
在那個風雨飄搖的年代,蔣中正確實曾經有過棄守金門的想法,金門真的差一點就成為了中華民國的棄兒。(圖翻攝自金門觀光旅遊網)
在那個風雨飄搖的年代,蔣中正確實曾經有過棄守金門的想法,金門真的差一點就成為了中華民國的棄兒。(圖翻攝自金門觀光旅遊網)

一直以來,有一種說法,在兩岸之間流傳。在蔣中正誓言「反攻大陸」的年代,反共立場堅定的蔣中正,派遣國軍,對淪陷區東南沿海進行襲擾,甚至延伸到內陸的雲南、貴州、四川等省份,包括飛機偵察、空投傳單、潛入特務等舉措。而美國作為台灣的「太上皇」,在朝鮮戰爭中,見識了共軍強大的戰力之後,開始極力避免被捲入與中共的正面衝突。美國甚至施壓蔣中正要求主動放棄金、馬地區。而蔣中正明白,美國的要求,如果實現,將會讓台灣遠離中國大陸,變成「孤島」。蔣中正雖然反共,但是極力避免產生「兩個中國」。因此毛澤東與蔣中正之間形成少有的默契,毛澤東親自下令砲擊金門,金門砲戰幫助蔣中正脫離美國的束縛,為中華民國守住了金門和馬祖,同時也守住了「一個中國」政策。

這個美國施壓蔣中正放棄金、馬的故事,還真的只能當成故事聽聽就好,不能當真。不過,事實上,在國民政府轉進到臺灣,韓戰爆發之後,在那個風雨飄搖的年代,蔣中正確實曾經有過棄守金門的想法,金門真的差一點就成為了中華民國的棄兒。

為什麼要準備放棄金門?

1949年十月廣州失守之後,雲南的盧漢和龍雲等國軍高級將領相繼投共,陝西胡宗南的部隊也是節節敗退。白崇禧部隊向海南島轉進途中,大部分被共軍在廣東和廣西的邊境地區截殺,剩餘的黃杰部三萬多官兵,越過邊境線退至越南境內,成為「異域孤軍」。到了1949年年末,國軍投共的人數達到了114萬,這還不包含投誠的,佔了正規部隊的14.25%。駕機投共的達到了43架,大小艦艇73艘,中共所謂和平解放的土地,面積達到了553萬平方公里,大概是153個臺灣的大小。到了戰爭後期,國軍的兵力越打越少,共軍的兵力越打越多,因為有大概400萬的國軍戰俘,加入了共軍的行列,1948年,共軍裡面的國軍俘虜,占了全軍大約30%,1949年更達到70到80%。1950年,國軍的陸軍部隊,只剩下大概40多萬人,步槍只剩下12萬3千多枝,105榴砲只剩6門丶75山砲只剩102門,狀況只能用一個慘字形容。

當國軍在中國大陸逐步失利之後,沿海的海南島、舟山群島成為重要的防守據點,這些離島在當時還有大概12萬多的國軍弟兄。海南沒有堅固的防禦工事,守島國軍在海南五指山一帶活動的共軍遊擊隊不斷侵擾之下,士氣低迷,加上美國政府在一九五〇年年初,決定對蔣中正領導的國民政府斷絕後勤支援,蔣中正對於守衛海南島開始不抱希望。1950年4月19日,蔣中正請美國顧問柯克與海軍司令桂永清前往海南,以視察的名義,進行海南島國軍撤退的任務。4月23日之後,國軍陸續自海南島撤退,大約撤出五萬餘人,5月2日,共軍占領海南島。

海南島撤退之後,舟山群島成為共軍下一個進攻目標,一九五〇年年初,由於共軍在蘇俄援助之下,在距離舟山群島有效作戰半徑之內的杭州、寧波等地建立空軍基地,使舟山群島的國軍失去空中優勢,蔣中正的私人顧問,美國退休的海軍上將柯克認為,國軍應該在海南島撤退之後,自舟山群島撤退,一開始,蔣中正有不同的看法,蔣中正在1950年4月27日的日記中寫到:即使共匪來攻,亦應先予決戰,受我打擊敗退一次以後,再行撤退。

但是隨後,蔣中正根據空軍偵察機偵察的照片發現,最新式的俄製噴氣式飛機,已經排列在上海共軍的機場上,國軍在舟山群島已經沒有任何軍事優勢,蔣中正開始下定決心放棄舟山群島,集中全力防守台灣,以保住中華民國僅存一息的微弱命脈。5月3日,行政院長陳誠、參謀總長周至柔、還有美國顧問柯克展開激烈辯論,研究舟山群島的去留問題,柯克贊成撤退,周至柔跟陳誠都反對,時任總统府秘書長,王世杰也反對,舟山的防衛司令石覺也覺得,不戰而逃的話,會無顏面對舟山的軍民同胞。但面對絕大多數人的反對,蔣中正一錘定音,決定從舟山群島撤退。他召集了高級將領,詳細裁示撤退時要注意的要務。1950年5月16日,舟山群島開始正式撤退,由蔣經國親自接運,把12多萬人的部隊,也有說是15多萬人,連同裝備全部撤出。至此大陸沿海,國軍僅剩下金門和馬祖群島。

1949年五月,雖然在上海被佔據了以後,國軍就擬定了計劃,為了不讓臺灣陷入孤立,必須要在沿海要地跟島嶼,構成一個防衛整體,以互相掩護整補、準備反攻。在廈門及福州未淪陷之前,國軍並沒有倚重金門的防衛。八月,福州失守,福州綏靖公署轉移至廈門,十月,共軍第三野戰軍第十兵團司令員葉飛指揮廈門戰役,取得勝利,胡璉的第十九軍進駐金門。之後,共軍第28軍所屬三個團約9,000人,乘200餘艘木船,登陸金門島,因輕敵兼判斷失誤,登島共軍在島上戰鬥三晝夜,全軍覆沒,蔣中正對於古寧頭戰役的勝利,認為有助於提升台灣的防務,使其更加堅固無慮。由此可見,金門本應成為守衛台灣的重要屏障,何以蔣中正會在韓戰爆發,美國第7艦隊進駐臺灣以後,卻想要撒守金門呢?其實這跟美國對臺的政策左右搖擺有關。

美國對臺政策左右搖擺

1950年1月5日,美國杜魯門總統發表聲明,美國政府對於在台灣的中華民國將不予軍事援助或提供軍事諮詢。而舟山群島的戰況緊急,駐守金門的國軍增援舟山群島,讓金門缺兵少將、防務告急。胡璉將軍請蔣中正調回軍隊重返金門防衛。同時又致函給了陳誠,但陳誠跟蔣中正都沒有積極回應。畢竟這時臺灣本島的情況,也真的自顧不暇,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

在1945年,臺灣光復了以後,來台接收的國民政府官員和部隊的素養和作為,與經歷過日治時期的臺灣民眾的期盼,相距甚遠,外省人和本省人之間的矛盾,日益激化,終於在1947年,臺灣爆發了228事件,而蔣中正從中國大陸派兵赴台鎮壓,使得台籍的社會精英份子幾乎被屠殺殆盡。同時潛伏的共黨份子,也在全台各地蠢蠢欲動,要迎接所謂的解放,可以說,經歷過228大屠殺的臺灣本島的民眾,對轉進來台的國民政府,以及幾百萬逃離大陸撤退來台的外省人,充滿了敵視,沒有臺灣民眾的支持,當時的黨國大佬們,甚至包括蔣中正在內,對於中華民國政府在臺灣的存續,是失望和悲觀的。

在最重要的對美關係上面,毛澤東早在1945年抗戰勝利之後就向美國承諾,要建立一個擁有美國四大自由,新民主主義的新中國,而蔣中正所領導的國民黨,卻在一黨專制之下,只剩下貪汙腐化。美國已經明確表達對蔣中正個人的厭惡,1949年8月5日,美國國務院還發表了「中美關係白皮書」,嚴詞批評時任總統蔣中正,表示中華民國在內戰裡面的失敗,是本身的領導問題跟美國無關,失敗要由國民黨負起全責,白皮書發表以後,美國停止對中華民國的軍事援助,嚴重打擊國軍的士氣。不久以後,中華民國政府遷臺。隔年,美國總統杜魯門在1月5日發表「不介入臺灣海峽爭端」聲明。

另一方面,中共建政以後的歷史,已經證明美國被毛澤東欺騙玩弄於股掌之間。毛澤東在發動文化大革命,打倒了劉少奇以後,周恩來批判劉少奇「右傾機會主義」,在抗戰後國共談判,劉少奇當時提出「和平民主新階段」,相信民主可以實現,和平也可以實現。但是據周恩來說,毛澤東去重慶談判,「不是為了談攏,而是為了談不攏」,好控告蔣中正是「假和談真內戰」。中共參加1945到1946年之間的政治協商會議,其實是假意談判,不過是緩兵之計而已,因為毛澤東親自囑咐周恩來:「我們是在拖延時間,便於我們積蓄力量,便於我們訓練軍隊。我們一方面要訓練軍隊,一方面要搞好生產,一方面要加緊土改,準備戰爭,準備戰場。 」

6月25日韓戰爆發,隨著韓戰局勢的變化,美國不得不嚴肅考量,太平洋安全還有整體防禦問題。3天後,美國派第7艦隊協防臺灣,與此同時,共軍大量向福建省集中,當時研判有可能進攻金門、馬祖等臺灣離島地區,要不要耗費大量軍力守島,這時就成了難題。當時金門防衛司令官胡璉下轄還有7個師的部隊,駐守在金門。美國方面不論是國務院,還是第7艦隊的司令都明確表示,第7艦隊協防的範圍,只在臺灣本島跟澎湖,金門跟馬祖等離島不在他們協防的範圍,金馬撤守問題就成了國軍參謀本部的研究焦點。

當時分為兩方面的意見,一方面是陳誠跟柯克等人,他們主張不要急著把部隊撤離,另一方面蔣中正跟周至柔主張,應該要撤退保存實力。畢竟蔣中正在大陸慘敗的經驗,認為國軍無法反攻大陸,金門又孤懸在外,不論增援或運輸補給都很困難,如果不把部隊撤回,保留國民革命火種的話,那我們就沒有以後了。周至柔則認為,臺灣全島的總預備隊,兵力只有區區7個師,必須要調回金馬的精銳部隊,才有把握守住臺灣。

最後蔣中正在會議上裁示,要把金門的部隊撤離,但是要先知會麥克阿瑟將軍,這消息被美國駐臺代表師樞安給知道了,師樞安向時任外交部長葉公超做了口頭聲明,如果中共向臺澎以外的島嶼進攻,美國將不會協防,但美國也絕對不妨礙,國軍在各島的防衛作戰,再度強調不支持國軍轟炸大陸的行動,第7艦隊協防臺灣的條件之一就是必須停止反攻大陸,如果國軍不遵守條件的話,第7艦隊就不協防中華民國。

如此看來,就算是韓戰爆發,第7艦隊進駐臺灣海峽,美國政府的政策,還只是協防臺灣本島跟澎湖而已,其他離島不在協防範圍,而且限制國軍只能防守,不能主動進攻,跟現在西方國家對烏克蘭抵抗俄羅斯的要求很類似。金門被棄守的命運,好像已經不能改變了,誰知麥克阿瑟將軍,他來臺訪問了以後,金門的命運也來了個180度大轉變,已經在韓戰跟共軍交手的麥帥,成為了將金門留在自由世界的大恩人。

麥克阿瑟對金門的影響

蔣中正本來計畫迅速自金門撤退,但是在7月8日,美國駐台代表師樞安來到臺灣,蔣中正於第二天與周至柔商討金門是否撤防問題,認為師樞安一到台灣,如果金門隨後就撤退,毛澤東一定以為是美國在限制國軍,不許國軍在大陸沿海立足,則中共氣勢一定會更加囂張,所以,蔣中正決定暫緩從金門撤退的行動。7月31日,麥克亞瑟來台訪問,蔣中正夫婦到機場迎接,當天下午和第二天上午跟麥帥舉行了兩次會議。這兩次會議有兩個重點:一是美國如何協防臺灣?二是金門的防衛問題。

周至柔問美方:現在我們金門的防務,可以稱得上是士氣高昂,國軍已經準備好作戰,但是最近共匪的行動,像是在沿海集中船隻、在飛機場修理跟擴充、軍隊跟砲兵的集中,都顯示了要全力拿下金門,在目前情形之下,國軍是要不顧一切堅持到底?還是要作其他的考量呢?我們當然希望能保住金門,畢竟這是我們反攻大陸的跳板,如果想要達到這個目的,我們必須轟炸福州跟廈門的機場,如果我們不採取主動,而是被動等待的話,那我們就會受到很大的犧牲。

麥帥則表示:因為不知道金門部署的具體情形,所以不能表示任何建議,但就軍人的本能來說,則是「絲毫也不放棄」。麥帥相信周將軍,早就已經下定了決心,要防守金門、戰鬥到底,如果國軍有撒退的意思,那你們早就已經撤退了。

麥帥對國軍的處境很同情,主動表達願意援助。雖然麥帥沒有直接回答他希望金門去或留的問題,但蔣中正對麥帥主動表達援助的意思,已經心領神會了,也深表感謝。1950年8月4日,美軍最新式的噴氣式飛機,進駐了新竹機場,麥帥派的聯絡人員,也來到了臺灣,國軍防衛金門的底氣,到這時算是有了。隔天蔣中正召開會議,決定金門固守不撤,堅守金門作反攻大陸的跳板,這成為了蔣中正至死不渝的政策。

什麼才是兩岸人民的康莊大道?

說完了蔣中正計畫金門撤退的歷史,讓我們把目光拉回到現在的金門。前段時間,金門縣議會和旅遊業者,組成了一個訪問團,去中國拜會國台辦主任宋濤,爭取陸客赴金門旅遊。金門縣選出的國民黨籍立法委員陳玉珍轉述,宋濤的回應非常正面,說不會讓金門空手而歸。

2024年8月23日,中華民國總統賴清德,出席在金門舉行的「823砲戰勝利66週年追思祭悼典禮」,重申「保護臺澎金馬」、「捍衛中華民國」的決心,不會有任何改變。值得留意的是,賴總統在金門的活動裡面,強調「團結」的重要性,不論是臺灣的各縣市,或是金馬地區跟外島都要團結,以因應來自中國的威脅,才能夠守護住我們中華民國。或許金門可以用「823砲戰」给金門帶來傷痛的記憶,來表達今天的金門對兩岸不要戰爭,要和平的期待,但正像賴總統所說的,臺灣不再以「反攻大陸」為目標,而是對自由、人權、法治的生活方式堅持。我想,也只有自由、人權、法治的生活方式,才是台海兩岸的人民應該追求的康莊大道吧!

作者》龔與劍 參與1989年湖南益陽六四民運,後遭勞改2年。2012年組讀書會遭關切後來台。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3

  • 吹吹風
    當時跪舔支共的藍共被派去當前線炮灰
    2小時前
  • 韓戰的中共部隊是使用國軍降兵降將組成的人海戰術打聯合國軍的
    3小時前
  • 阿展
    海南島不是主動撤退而是林彪四野率領十萬大軍搭小船登島攻破海南司令薛岳的伯陵防線,國軍慘敗五萬國軍撤退回台灣
    2小時前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