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放眼東協 10 國,越南與泰國經濟表現亮眼、觀光國際知名;印尼有全東南亞最大內需市場;菲律賓有杜特蒂、緬甸有翁山蘇姬;汶萊盛產石油、人民富裕;柬埔寨也有個壯麗的吳哥窟;星、馬更是經常出現在國際媒體版面上⋯⋯。
等等,是不是還少了一國?沒有錯,正是相對之下顯得最為「沒有存在感」的小國──寮國(英文:Laos, 全稱為「寮人民民主共和國」Lao People's Democratic Republic)。
近年在台灣與各大國際主流媒體的東協 10 國相關新聞中,不僅寮國的報導相對最少;長年以來在多數東南亞的研究文獻中,也對寮國的著墨不多。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一下寮國的過去與今日,尤其是它在中、泰、越等強鄰環繞下,左右逢源的「外交求生術」:
寮國經濟數據概覽。圖/Trading Economics
走過內亂外患、列強割據的血淚史
自 19 世紀末以來,長年為法國殖民地的寮國(香港、中國大陸稱老撾),二戰時又被日本佔領; 1945 戰爭末期曾短暫(在日本支持下)宣布獨立,卻又很快地隨日本投降、法軍進駐而取消,並且因為法國和共產越南在此地的角力,陷入長期分裂的狀態──直到 1954 年,因越、法停戰(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法國簽署《日內瓦協定》後,才算正式獨立。
剛獨立時的寮國,仍維持君主立憲的王國政體(寮王國),短暫有著民主選舉制度。但這個狀況並未持續太久──寮國王室自 1950 年代即分裂為「親共」(越南)、「親西方」(美、法)兩大陣營,前者以蘇發努馮親王(Souphanouvong)為首,長年割據一方自行其政。到了 60 年代起隨越共勢力快速擴張,寮國共黨的影響力更加擴大,最終於 1975 年取得全國政權,「寮王國」更名為「寮人民民主共和國」,並由共產黨(寮國人民革命黨)一黨專政至今。也是如今全球少數的共產國家之一。(備註:中華人民共和國、越南、寮國、古巴、北韓等 5 國,為目前僅存的共產主義國家,當中古巴和北韓是否仍屬「共產國家」亦有部分爭議)
回首如今的東協各國中,過去同屬「法屬印度支那」的寮國、柬埔寨、越南三個國家,可說走上了「彼此各有不同,卻高度相關且相似」的發展道路:法國人的殖民本欲建立起類似「大英國協」(Commonwealth of Nations)的宗主認同感,卻反激發了三個國家各自的民族解放運動,並在二戰後的解殖思潮下紛紛獨立。之後的 50 年代,又隨國際共產主義思潮的發展,讓三國紛紛出現各自的共黨政權(越盟、赤柬、寮國人民黨)──當中寮國和越南的關係尤其緊密,不少寮國政要與領導階層,都曾在越南河內留學,並與越共政府交好。
例如凱山.豐威漢(Kaysone Phomvihane)便是寮國人民革命黨的創始人之一,他領導組織在 1975 年發動革命,廢除君主制、成立共和國,並自任總書記與總理之職,直到 1992 逝世於首都永珍為止。
而回顧寮國更久遠的歷史,一如世界其他地區的情況,「小國寡民」的它,極為容易受到外部勢力的影響,甚至入侵不斷──早在近代法國殖民之前,寮國即被泰國(當時稱為暹羅)所統治。若真要追溯到寮國國力鼎盛的時期,大概得講到 1353 年建立的「瀾滄王國」:在寮語中「瀾滄」有百萬隻大象的意思,代表某個時期曾有大量的象群生活在寮國境內,這也是現在寮國首都永珍(Vientiane)又名「萬象」之都的由來。而在短暫的瀾滄王國盛世之前,則是由吳哥王朝(現在的柬埔寨,詳見《曾經雄霸一方的「高棉帝國」,是如何衰落的?》一文)統御著寮國大部份的土地。
寮國首都永珍著名寺廟──塔鑾寺。圖/Shutterstock
強權環伺之下,左右逢源的小國手腕
長年來即不斷周旋於鄰近大國與國際列強之間,到了如今,基於地緣政治與大部份外貿投資皆須仰賴鄰近的中國、泰國與越南等,東南亞唯一的內陸國寮國,仍可說是處於「夾縫中求生」的狀態,卻也更知道要平衡各方勢力、保持彈性,以圖自己的經濟發展。
說起寮國近幾年最重要的外交事件,莫過於 2016 年美國總統歐巴馬結束 G20 峰會後,對寮國進行國是訪問──歐巴馬也成為歷史上首位在任內訪問寮國的美國總統。基於當年越戰時期,美軍也對寮國部分地區進行轟炸,至今仍遺留不少未爆彈問題,歐巴馬當時也承諾撥款 9 千萬美元協助善後。
根據資料顯示:當年美軍在寮國境內共投下超過 200 萬噸的炸彈,其中有 30% 未引爆。而當年的未爆彈至今僅有不到 2% 被排除,剩下的從 1975 年至今,已經陸續造成超過 5 萬人死亡。因歐巴馬訪問寮國,此問題再次受到西方的廣大關注,也是少數讓寮國登上主流國際媒體版面、得到國際社會目光的議題。歐巴馬 2016 年主動重提此事,除了展現「面對歷史、和解共生」的善意外,無非也是希望贏得寮國人民的友誼,在區域中有著更大話語權。
此後,隨著白宮「政黨輪替」,美國在東南亞的政策大方向仍大抵不變──拉攏東南亞諸國、制衡(圍堵)中國。但相較於鄰國柬埔寨洪森政權的「絕對親中」,寮國大抵保持一種「兩邊不得罪」的中間路線:
近年來,寮國一方面繼續積極與歐美政界密切互動,藉此換得外援與種種優惠待遇;另一方面,也響應中國「一帶一路」的政策,引進中資建設境內的鐵公路系統,以藉此與泰國的東部經濟走廊(EEC)接軌,建設寮國境內的經濟特區等。(詳見:《【認真看東協】什麼是「泰國 4.0 」與「東部經濟走廊」?它們會如何改變泰國與東協?》一文)
除此之外,寮國也努力對日韓招商:像是東南部的大型水壩與水力發電工程 Saddle Dam ,便是由韓國 SK 集團斥資 10 億多美元承包(雖然在2018年中發生豪雨崩塌事件);至於日本則更早就開始與寮國建立雙邊關係──從 1975 年以來,日本一直是寮國的政府開發援助(ODA)前三名之一。截至 2014 年,就已經向寮國提供了超過 1800 億日圓的援助和無息貸款,其他包含國際機場,城鎮下水道工程等,也都看得到日本企業在當地的影響力。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作為鄰國之一的泰國,也與寮國有密切的雙邊關係:稍微了解兩國的人可能都知道,泰語與寮語基本上有 7 成相近,都屬拼音系統,字母也皆由印度傳入,所以兩國人民多可以進行一般的溝通。在語言分類上,泰與寮同屬漢藏語系壯侗語的一部分,和緬甸的撣族﹐中國的傣族﹑壯族、侗族等同為一系。但與另一個同樣淵源甚深的鄰國柬埔寨卻不一樣──雖然在文字語法上也有類似之處,但柬語(高棉語)屬於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故多數寮國人民無法和柬埔寨人民直接以母語交流。
除了語言的親近之外,寮國首都永珍與泰國的廊開府間,亦有湄公河大橋相連,兩國的貿易往來更是十分緊密。歷史上,泰國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寮國的宗主國,近代更是重要的進出口貿易夥伴──目前寮國大部份的水力發電都會出口至泰國;境內所需的石化原料,多半也透過泰國的港口與邊境煉油廠進口。
經貿日益仰賴中國下,「拉攏泰越、與美交好」努力平衡
雖然說寮國人不不多(僅約 700 多萬人, 2017 年統計)、內需市場小,又是東南亞唯一的內陸國家,缺乏天然良港,運輸與物流均極度仰賴周遭鄰國出口(特別是越南與泰國);不過它的礦產、水力與林業資源豐富,其中礦業更被認為是亞洲地區最有潛力的開發國家之一。因此寮國正致力引入外資發展礦業,改善當地經濟。
目前,採礦與採石業的收入共貢獻了寮國 7% 以上的 GDP,也被視為最吸引外資的產業──超過 27% 的國外直接投資(FDI)投放在礦業,其次則為水力資源領域,吸引約莫 25% 的外資。
不過當然,若單純以進出口總量來看,一如在其他許多東協國家──地理位置接近、內需市場龐大、又(曾)是「世界工廠」的中國,仍穩穩地佔據寮國第一大貿易夥伴的位置。如圖二圖三顯示,中國在寮國的國際貿易比重方面,進出口都佔有超過 50% 的份額,其次則為日本、韓國和其他歐美國家。
2017年寮國主要出口國。圖/The Observatory of Economic Complexity (OEC)
2017年寮國主要進口國。圖/The Observatory of Economic Complexity (OEC)
但目前仍屬發展中國家的寮國,在強鄰環伺的情況下,雖政府是「共產政權」,外交上卻努力走一條「中庸路線」:一方面與中國友好大量引進中資,卻也盡可能在外交路線上不與北京靠太近──例如 2016 年中國與菲律賓爆發南海主權危機時,時任東協輪值主席的寮國,便主張遵守國際法停的判決結果(相對之下,柬埔寨則完全支持中國的立場);另一方面,寮國政府同樣與日韓歐美等「西方勢力」長期交好,以政策優惠吸引投資。卻也在人權議題上,對歐美「動輒把外援與援助當成籌碼」公開表達不滿,不僅一次強調寮國有自己的體制,內政不容境外勢力干預等等。
有趣的是,若把格局放大到全球,在國際強權與區域列強環伺的競合之中,東亞亞大多數國家,其實都深諳「平衡外交」、「務實路線」──所謂的夾縫求生之道。不只寮國如此,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甚至印尼和新加坡等,也都有類似的對外政策。
從相對「沒有存在感」,實則努力維持平衡與發展的寮國,我們也看到東南亞諸國各自走過複雜紛亂歷史,如今彼此既競爭又合作、持續周旋於鄰近強權之間的韌性。
執行編輯:陳慈晏
核稿編輯:林欣蘋
【延伸閱讀】
●什麼是「泰國 4.0 」與「東部經濟走廊」?它們會如何改變泰國與東協?
●東南亞的恩怨情仇:曾經雄霸一方的「高棉帝國」,是如何衰落的?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留言 1
Josh
4年前去過永珍一趟~
寮國天然水力資源,大多發電賣給周邊國家
森林木材品質不錯,但傳已禁止沈香木出口
金融市場、基礎交通建設仍匱乏
近年來大多由中國出資建設鐵公路⋯⋯
人民相當喜愛飲烈酒
歐美人士喜歡到當地天然河流水域
進行旅遊活動。
2019年06月11日06:04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