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截自 攝徒日記Fun TV@YouTube
最近,一部揭露中國收買臺灣網紅的影片引爆輿論。這部影片由知名 YouTuber 八炯與前「愛國臺灣青年」陳柏源合作,標題為〈中國統戰紀錄片上集:中國老總原唱跳反!曝光收買台灣網紅套路,統戰部官員通話全紀錄〉,直指中共如何透過資助臺灣網紅進行親中宣傳,意圖改變年輕世代對兩岸關係的認知。
這支影片的各項資料倘若為真,不僅清楚呈現了中共的滲透策略,更涉及臺灣網紅在兩岸關係中的角色轉變,也讓人重新思考:網紅到底該不該為自己的影響力負起責任?
我們為什麼該在意「網紅被收買」?
或許你會說:「不就是接業配拍影片嗎?有這麼嚴重?」的確,許多國家也會透過官方媒體宣傳觀點;但仔細想想,在我們每天花幾個小時在網路上,觀賞網紅分享日常的過程中,是否也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了對某些議題的看法?
於是,世界各國都有拿錢請民間協力宣傳是一回事,但幫「非友善國家助講」又是另一回事。關於這點,可以從下列兩點討論。
一、網紅的隱形影響力
如同近年訪查指出,不少臺灣年輕人早已不從傳統媒介(電視或報紙)接觸新聞,轉而直接從網紅獲取資訊。於是,網紅的影響力,不僅限於娛樂或商業領域,更滲透到政治與文化層面,逐漸在網路世界中成為意見領袖,慢慢能夠帶領輿論風向。
例如,擁有 640 萬訂閱的「老高與小茉」,正是許多粉絲日常吸收新知的平台之一,也曾因議題觀點沒把關好而引發爭議。由於追蹤者數量龐大,他們的言論能引領大眾對單一事件的認知,因此,當網紅開始講敏感的兩岸議題時,這股影響力即不容忽視。
二、利用輿論來打統戰
談到統戰,你的腦海是否浮現出政治人物互相高來高去、學者專家彼此握手寒暄的畫面?進入網路世代,中共早已不用那種「老套方式」來統戰了;大家深知「掌握網紅就等於掌握輿論」之道,也就更願意拿錢邀請他們助講。
統戰策略並不新鮮,但透過網紅滲透,顯示中共的手法已更加細膩與隱蔽。經由日常追蹤的網紅流露對中國的好感──這種「輿論戰」不易被察覺,卻更便於影響年輕人的心態與價值觀。
有些人認為,「單純業配旅遊」並不會怎麼樣,如網紅陳沂反批:「說真的,就算收錢宣傳中國觀光又怎麼了?以前『大陸尋奇』還是在國民黨政府的監督下,介紹中國好吃好玩好風光呢!」
不過,這樣的說法似乎忽略了,網紅是否該拿錢業配旅遊只是表面問題,更深層的議題在於:一味讓意見領袖講中國好話,不只某種程度上稀釋了臺灣人對本土文化的認同,長久下來更會降低對中國的合理警覺──值得警惕的是,中國利用網紅宣傳,並不止於單純的商業考量,不能排除未來有針對性的政治操作。
簡單來說,這正是「溫水煮青蛙」的概念。透過資助網紅宣傳中國一段期間,培養大眾對於這些帳號的信賴、對中國的好感,轉而在選舉期間,推動有利親中政見的言論,進一步影響選民的政治選擇。這一切的源頭,或許只是「單純」介紹旅遊文化,可長久下來的行動,便會累積對臺灣民主的威脅。
尤其,大眾很容易信任日常親近的社群領袖,也因資訊轟炸、占據注意力,再無心力比對其他說法。網紅宣傳的背後,是一場以輿論為武器的無聲戰爭,挑動民意攻擊民主,我們必須警覺。
「攻心為上」的輿論戰
這說法乍聽很抽象。其實,這是指中共企圖大規模利用資訊,挑動我們想法和行為的種種做法。
2003 年 12 月,中國政府修訂《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條例》,正式將法律戰、心理戰與輿論戰,列為「軍事訓練」的工作重點,併稱「三戰」。
法律戰像是在國際條約上,做出各種對臺灣不利的詮釋;心理戰則是鎖定政府人員如國軍喊話,動搖他們的作戰信心;至於輿論戰,就像是我們常聽到的「認知作戰」,乃針對一般民眾釋放訊息,試圖「帶風向」,塑造出臺灣失敗、中國成功的特定內容。
依《打台灣不如騙台灣:中國對台灣認知作戰的 Q&A》一書,中國發動輿論戰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說服臺灣人認同中國政權。只要中國可以成功地讓臺灣人相信中國很美好、臺灣很糟糕,未來中國只需要花費不高的軍事成本,臺灣人很快就會投降。甚至,對中國政府來說,越多臺灣人被中國吸引,且相信中國政府是可以坐下來好好談判的對象,中國就越有機會無痛佔領臺灣。
舉個例子,2018 年日本因燕子颱風導致關西機場淹水,中國的《觀察者網》即宣稱中國大使館派車接走臺灣旅客,迅速引發輿論爭議,質疑臺灣政府辦事不力。再經臺灣的社群與媒體擴散後,消息真假難辨,卻成功模糊了事實,降低大眾對中國輿論戰的警覺。
除此之外,輿論戰也會醜化臺灣的人權工作者、有臺灣本土意識者。如此一來,中國便可削弱臺灣民眾的國族意識,讓不關心政治的群眾認為「就是那類團體煽動戰爭、破壞兩岸和平」。
那麼參與認知作戰會有什麼法律責任?如果認知作戰來自境外,可能追查不易,臺灣執法人員就算持有明確證據,也無法直接行使公權力來嚇阻,選舉制度也無法給予制裁。因此,閱聽者自身若對爭議內容持有「資訊判讀力」,擁有足夠的媒體素養,便是面對認知作戰最輕便、可隨身攜帶的防禦武器。
反觀,若操作資訊的人在臺灣境內,自然能受到法律制度的監督;參與認知作戰的若是政治人物,更會在選舉中落敗,或被人民罷免,還能透過各種條文加以處罰或參選無效。
網紅要負哪些責任?
一、法律責任
這裡舉個例子:假如你所喜愛的臺灣網紅,突然接到一個「大單」──由中國統戰部門提供數十萬新臺幣,要求他前往中國,歌頌當地的科技進步與都市發展。若他欣然接下,並在影片中高喊「中國美好論」,鼓吹臺灣民眾多多親近中國,這樣在法律上是否會有問題?
根據《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只要是臺灣人,未經主管機關的許可,不得與中國涉及對臺政治活動、影響國家安全或利益的機關、團體進行任何形式的合作;反之,就算僅與一般中國人合作,依舊也不可以涉及政治性內容。
所以前述影片若真是跟官方統戰部門合作,自然觸法;但如果是跟一般中國人約定,就需要個案判斷,這是因為本條例並未正面說明什麼是「政治性內容」,最多在相關辦法提到內容不可有「凸顯中共標誌、標語、旗幟、圖像或其他政治性標示者」,也就留下詮釋餘地。
以過往歐陽娜娜登上國慶晚會的爭議來看,該「活動場合」確實具有更高的政治性質,且其演唱〈我的祖國〉,不管是「歌詞內容」(祖國到底指的是哪個祖國?)還是「表演方式」(特地安排中、港、臺三地藝人合唱,多少有把臺灣納入中國版圖的意味),都加深了政治性內容的成立空間。
那麼回到前述例子,若網紅與中國廠商約定,公然在影片置入兩岸統一、臺灣回歸等政治標語,那就非常有可能觸法;如果只是透過影片拍攝,單純宣揚中國的「科技進步與都市發展」,則比較不會違反政治性內容的界線。
二、社會責任
但是,即便沒有違反任何法律,網紅是否就不用在乎業配來源呢?基於鑲嵌於輿論戰的一環,面對中國的資助,其內容產出是否該更加謹慎?當粉絲無法得知背後的金錢交易時,是否會不自覺地潛移默化?網紅除了「吸粉」、賺錢,面對外部影響,是否該承擔更大的社會責任?
舉例而言,過去,YouTuber 呱吉(邱威傑)從搞笑網紅一路晉升參政,證明了網紅也有改變公共議題的能力。他們的一舉一動不僅代表自己,也可能成為網路族群的跟隨對象,更應具備社會責任的想像。
社群時代的共同責任
不可諱言,網紅的影響力已超越個人層面,成為輿論戰中的關鍵角色,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會深刻影響粉絲、社會氛圍,以及大眾的政治選擇。而閱聽者也不能置身事外,應主動培養批判性思考,共同成為輿論戰的防線。
隨著媒體演進,網紅不僅獻上娛樂,更是未來世代的議題代言人。如果我們都能選擇支持來源更透明、更具責任感的內容創作者,願意對你所支持的對象提出質疑,才有機會開啟網紅自律的可能性。
中國即便擁有強大的國家資源,其「大外宣」策略能否成功,終究取決於閱聽者是否擁有足夠的媒體素養,以及創作者是否願意堅守民主的價值觀。除網路平台與廣告商之外,唯有網紅與閱聽者也願意打開意識、共同面對社會責任,才能為臺灣創造一個更安全、更透明的數位未來。
【延伸閱讀】
●統戰台灣到底是誰的工作?──知己知彼,一篇看懂中國錯綜複雜的政經現況
●藝人紛紛(被)表態,中共對港台的「認知作戰」實例:綜藝節目《聲生不息》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留言 66
致銘
HOT
對岸有開放台灣宣傳民主自由嗎?
2024年12月12日10:08
包袱貓
HOT
意圖顛覆國家政權,
在對岸是直接關起來的。
2024年12月12日11:02
Vincent.高
當然可以被收買,在台灣敵對的狀態下只要關起來就行了,沒什麼問題。
2024年12月12日10:22
陳David
每次都是這種在大陸賠錢後翻臉的貨色,說什麼愛台灣?賺錢時台灣在哪啊?
2024年12月12日11:28
廖芳梅
說難聽那些網紅還不是為賺錢,只怪這行業太好賺了
2024年12月12日08:20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