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足協新任技術總監吳法悌,在剛上任還為一個禮拜,開記者會分享接下來要進行的企劃與目標,記者會主題原則可分為三大部分,重整資源、打造系統、合作團結,寄望可以達到翻轉台灣足球生態,讓台灣足球更進步。
重整資源
吳法悌過往曾在土耳其俱樂部、不丹、寮國擔任技術總監,他打造的技術總監團隊,就是將各級國家隊都訂一個負責人,最上面的長官為執行副秘書長楊欣樺,下來為吳法悌,而先前的TDS計劃由張絕倫擔任,技術部組長由陳弘國擔任,U20、U17女足由王蘊勛擔任,U20、U17男足由鄭理元負責。
在組織架構上,技術部門與成人國家隊拆開,吳法悌提到國家隊是競爭的單位,國家隊就是每場比賽都要贏,不是培養選手的地方。而技術部是服務單位,協助發展球員、教練技術與能力,包括球員途徑、青年國家隊、足球發展計劃、教練教育。
打造系統
在打造系統上,吳法悌提到與過往金字塔體系不同的概念,草根足球與菁英足球並列是兩個金字塔,更提到目前國外對於草根足球的定義有改變,不是所有的足球都是草根足球,業餘足球也是草根足球的一部分,不是只有一條路。
舉例來說,校隊培養球員,但球員後來不踢職業或是大專盃,轉而去踢地方或是業餘比賽,就是球員從菁英足球轉移到草根足球;相對的,球員可能在國高中沒有校隊或俱樂部經驗,但因實力出色,得以入選國家隊或是參與企甲賽事,就是從草根足球轉移到菁英足球。不只是球員,包括教練、裁判都是,而外部的框架就是足球文化,菁英足球、草根足球都是足球文化的一部分,而足球文化正是台灣最弱的一環。
打造系統是主軸,而方法上吳法悌先提出數據,他指出目前不是精確的計算下,台灣踢球的球員約有24320人,球隊則是1572隊,以台灣人口佔比只有0.1%。另一個例子,先前台灣女足1比3敗給澳洲,整個澳洲有547751人踢足球,球隊上澳洲有2345,另一個數據來看,台灣一支球隊平均有15.4名球員,而澳洲一支球隊則會有233.6球員,因此台灣足球俱樂部一定要有一個系統。
吳法悌更提另一個數據,以台灣目前U12特殊資優球員百分比,男足大約100人是可以踢下去,女足則是38人,這個數字要發展遠遠不夠,吳法悌提到先前中華女足1比3輸給澳洲,用背後數據來看,中華女足有這樣的表現是很了不起的。
因此吳法悌在記者會中提到,球員、教練是接下來要發展著主軸,先前亞足聯的Grassroots Award,2019年8月評價為銅級獎,此獎項到2024年12月到期,因此今年開始要把銅牌拿回來,並開始多舉辦草根活動,依據技術支援計劃,去打造俱樂部草根足球章程,他舉先前在不丹的例子,不丹球隊Paro FC當時就有獲亞足聯肯定得獎,不丹都可以,台灣一定也可以。
教練部分,由於目前教練水準、人數上都仍有進步空間,吳法悌表示首要之務就是提升Pro License等級的教練數,由於台灣目前僅3名完成Pro License,而企甲與木蘭聯賽隊數合計共14隊,因此希望能夠增加10名教練拿到Pro License教練證。至於其他教練等級的增加上,吳法悌表示下禮拜會跟技術發展委員會開會,是要追求培訓人數多還是水準高。
近期中華足協由於教練證是否能延展的問題,飽受爭議,在記者會上吳法悌提到,目前問題已經發生,我不會不面對,希望各方教練能給一點時間,將會與技術委員會、體育署一起去解決去想一個方法或系統,並保證教練證不會被取消。
合作團結
在記者會中,吳法悌提到最多的就是合作團結,由於過往吳法悌在台灣深耕足球多年,也相當了解台灣生態,因此他也指出許多台灣足球生態亂象的一面,如「木蘭聯賽10年6支球隊一個梯隊都沒有」、「有人樂見國家隊輸球」、「搶球員的方式」,這些原因讓台灣足球無法團結。
事實上,台灣足球裹足不前的情況,也是出自於各地方派系和各個山頭的競爭,每一個地區都有不同的派系,彼此不合已是常態,每四年一次的理事長選舉,成為了派系較量延伸的戰場,過度競爭腥風血雨的程度,更是難以想像,但最終犧牲的都是球員的未來與天賦,也因此台灣足球仍然都是負面消息居多。
吳法悌坦言,自己技術總監的合約是到2026年10月結束,他表示,絕對會盡量去幫助台灣足球,更表示:「我們一定要改變,只有團結才能夠讓台灣變強。」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