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藝術家是如何創作的?法國導演亨利——喬治.克魯索(Henri-Georges Clouzot)用一部《畢卡索的祕密》(Le mystère Picasso)試圖解答這個千古謎題。他把攝影機放在畫布後方,透過一種特殊顏料,將畢卡索作畫的過程顯現在整個銀幕上。例如我們會看到畫家如何在五分鐘內,將三個圓圈畫成了魚,魚又變成了鳥,鳥又變成了一張孩子的臉,最終又長出角來,成為魔鬼的形像。
然而,如此生動而美麗的電影,卻還是無法解釋畫家的腦海是如何運作的。以致評論家安德烈.巴贊下了這麼一個結論:「不言可喻,觀察一位畫家作畫並不能解開藝術家天才之謎,也看不出他的藝術奧祕。」看似不可能的任務,卻在《藍圍巾的男人》這本書中得到了近乎完美的回答。這次的畫家是盧西安.佛洛伊德,英國當代的重量級畫家。他生於德國,是心理學家佛洛伊德之孫。他和同代畫家法蘭西斯.培根的作品均違逆70年代波普、歐普、抽象藝術的洪流,堅持以肖像為主題,也曾多次繪製彼此的肖像。
然而培根動筆迅速,不會浪費時間和模特兒蘑菇,更常直接利用相片作畫。佛洛伊德卻是細火慢煨,一畫數月甚至經年,模特兒必須像打卡上班一樣定時報到。可想而知,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藍圍巾的男人〉是佛洛伊德的一幅畫作,畫的是他的作家好友馬丁.蓋福特。這本同名著作,便是蓋福特在擔任模特兒期間,長達七個月的思聞紀錄。油畫完成後,他們又花了幾乎同樣長的時間,製作了一幅版畫。兩人原本即是好友,經常一起看展、聽爵士樂、吃飯、出遊。作畫期間,雖然蓋福特一動不動,卻並非一言不發。兩人仍然持續天南地北交談,並且一起用餐。這給了蓋福特一個大好機會——雖然他本來沒有意識到——可以仔細觀察一位藝術家的工作與思考過程,並不斷經由交談印證。何況,蓋福特對佛洛伊德筆下的對象,恐怕沒有人比他更熟悉——就是日日鏡中相見的自己。
因此,畫家的詮釋,便在這樣的對照與對話中清楚顯影,無可遁形。
臺灣讀者有幸,在2024年6月到11月之間,可以在高雄市立美術館看到與英國泰德現代美術館合作的大展「瞬間—穿越繪畫與攝影之旅」,其中就展出了數幅佛洛伊德的名作,包括〈女孩與白狗〉與在本書中論及的〈抽菸的男孩〉,也有培根所畫一組三聯的佛洛伊德肖像。展場中引用了加拿大攝影師傑夫.沃爾(Jeff Wall)的見解,指出傳統繪畫創造的瞬時感僅是一種幻象,卻可以讓過去、現在、未來同步存在,無論是矛盾衝突或水乳交融。
這種觀察完全印證了蓋福特的經驗:由於長時累日的凝視與交流,畫家的觀察愈益深入,被畫者也會隨著歲月與心情改變形貌樣態,而這些都累積在單一一幅畫面中。以致於完成時,有人直指這幅畫比蓋福特還像他自己,而畫中人的表情也顯得複雜而微妙——嘴脣似在微笑,而眼神卻顯得猶疑甚至憂鬱。這裡面有時光的痕跡,也有內在的皺褶。蓋福特在被畫過程中就不禁一再自問:「『我』是什麼?」透過模特兒的夫子自道,我們必然開始用不同的眼光看待肖像這門藝術。
同時,因為這本書的出版,〈藍圍巾的男人〉不只是蓋福特的肖像,也成了佛洛伊德的肖像。肖像中的客體發聲了,這是史無前例的。於是,原本是畫家獨白的藝術,在書中變成了對話。我們不但透過蓋福特的眼睛,看到一個工作中的畫家——這是畫家自己看不見的:永遠站著,像是在跳舞般前一步、後一步地移動,為了一筆、一畫反覆思慮、反覆測試色彩,畫了又抹去,錙銖必較,像進入著魔狀態。但同時,畫家與模特兒還可以自在聊天,談藝術判斷、談生命體驗。剛好這位被畫者是一位作家,可以成為比任何訪談者更深入的一位紀錄者;何況,佛洛伊德向來是一位注重隱私、幾乎不接受採訪的藝術家。
於是我們和作者一起發現佛洛伊德的審美重點在於真實感、臨即感、重量感。比如他覺得達文西是個很糟的畫家、拉斐爾的人物輕飄飄、維梅爾的人物不像真實存在過,但是對卡拉瓦喬和提香卻讚譽有加。他覺得畢卡索意在震驚世人,卻更敬佩馬蒂斯將生活與藝術形式完美結合。不過,最能夠表現佛洛伊德個人特質的,恐怕是他對自己作品的「胸無定見」——不去想像畫作完成的樣貌,而是在過程中持續摸索、冒險。他偏好作品的不均衡、不連貫,勝過風格的優雅。這也反映在他幾乎從不接受委託創作,反而是邀約生活中與藝術絕緣的人物,無論是黑幫混混、或是餐館服務生。
我不敢說,了解佛洛伊德作畫的細節,便足以了解藝術的奧祕。然而,這本書卻讓我彷彿明白了,文明在於細節的講究。不論是王文興小說的一個音節或一格空白,威爾第歌劇追求的不那麼完美的音色,或是佛洛伊德對看似平凡無奇的肖像背景的琢磨。即使畫完後作品已經完成、已經遠去,留置在某戶人家樓梯的牆面,絕少有人能再看見。然而,行動就是存在的證明。那就是即使一幅陌生人的肖像也足以耐人尋味的藝術祕密。●
藍圍巾的男人:身為盧西安.佛洛伊德模特兒的藝術觀察
作者:馬丁.蓋福特
譯者:趙琦
出版:鏡文學
定價:75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馬丁.蓋福特 Martin Gayford
英國作家、藝術評論家。
出生於1952年,曾擔任《旁觀者》、《每日電訊報》藝評與《彭博新聞社》首席藝評。著作有《威尼斯:圖像之城》、《春天不能被取消》、《塑造世界》(與雕塑家安東尼.葛姆雷合著)等,內容多與偉大藝術家的工作過程、藝術作品分析相關。
【島讀共同體】鷹飛基隆:從尋找黑鳶重新認識基隆歷史 熱烈報名中!
閱讀通信 vol.298》在小說的世界得到自由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定期贊助
單筆贊助
300
500
1,000
成為Openbook贊助之友
300
500
1,000
成為Openbook贊助之友
鴻鴻(詩人)
2024-09-10 11:00 藍圍巾的男人, 馬丁.蓋福特, 盧西安.佛洛伊德, 繪畫, 藝術史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