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別人背上的永遠比較好!寄居蟹選殼是一場無止盡的戰鬥

Readmoo閱讀最前線

更新於 2022年12月29日10:05 • 發布於 2022年12月27日01:20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別人背上的永遠比較好!寄居蟹選殼是一場無止盡的戰鬥
權力的野性:窺探對手、蒐集資訊,建立聯盟、奪權乃至鞏固地位,野生動物比人更懂稱「王」之道。 - 李.艾倫.杜加欽 | Readmoo 讀墨電子書

文/李.艾倫.杜加欽;譯/曾秀鈴

自一九七○年代後期以來就一直研究這些寄居蟹的羅伯特.艾爾伍德(Robert Elwood)解釋:「你不會見到沒有殼的寄居蟹。沒有殼的話,牠們就無法在大自然中生存。」外殼不僅能抵禦掠食者,還能保護寄居蟹不受鹽水濃度變化的影響,並有助於防止脫水。

然而,並不是所有外殼都符合使用條件,而且有些殼的條件就是比其他殼來得好。如果外殼太小,遇到危險時無法提供足夠的空間躲避;如果太大,拖著走動可能會很耗費體力。

有時,寄居蟹會找腹足動物(按:軟體動物的一種,絕大多數都有殼)的空殼搬進去,前任住戶可能已經死亡,或長得太大不敷使用。只有在極少數情況下,寄居蟹才可能會攻擊受傷的腹足動物,殺死牠,並搬進牠的外殼。

但是,多數條件較佳的外殼,其實都安放在其他寄居蟹的背上,而這些寄居蟹也很珍惜自己的殼。

不過,好的外殼是閒置或在其他寄居蟹背上,其實都不重要。如果這個殼比寄居蟹目前擁有的殼更好,重點就是想辦法搬進去。因為擁有一個好的容身之處,會加快生長速度,並促成更高的繁殖成功率。因此,寄居蟹的權力鬥爭圍繞著這些珍貴的、背上的家,一點都不奇怪。

最完美的殼永遠在別人背上

一九七○年代後期,艾爾伍德還在英國雷丁大學(University of Reading)就讀時,初次接觸到寄居蟹的研究計畫。當時,他對寄居蟹爭奪外殼的方式很著迷,但隨著課程結束,他以為再也沒機會研究寄居蟹了。

不過,到了一九七○年代後期,艾爾伍德在北愛爾蘭家鄉的貝爾法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Belfast)獲得教職時,寄居蟹又重新擄獲他的目光。那時,他正在思考能在當地進行的研究,他做了一些調查,發現大約一小時的車程外,就有「綿延一.六公里的海灘,是研究寄居蟹的絕佳地點……只要一小時,我就可以抓到一百隻寄居蟹。」

他四處尋找,找遍每個淺潮池,天氣很冷,但他很快就發現有一群寄居蟹在岩石和潮池的雜草中跑來跑去。接著就是把牠們舀起來,放在有海水的桶子裡,帶回去他在大學的新實驗室。

從第一次抓寄居蟹之旅開始,他就知道寄居蟹的權力系統很適合做研究,因為他在潮池中,就看到好幾回合的戰鬥,在水桶裡也是。某次任務中,兩歲的女兒和他一起去海灘,他記得她低頭看著其中一個水桶說:「不要再打了,壞寄居蟹。」而寄居蟹仍打個不停,完全不理會這位年輕觀眾的道德標準。

艾爾伍德把重點放在公寄居蟹身上,因為母寄居蟹長時間攜帶蟹卵,他認為這會讓研究變得太複雜。

一開始,他先評估公寄居蟹尋找外殼的理想條件。他知道平頂玉黍螺(Littorina obtusata)的外殼是寄居蟹的最愛,儘管實際住進去後,牠們好像永遠都不滿意。艾爾伍德把寄居蟹選殼的過程,比喻成汽車愛好者來到展示間,就算剛買了一輛新車,也不忘看看有沒有更好的。

「無論你給寄居蟹多少外殼,」艾爾伍德說:「甚至,你認為牠已經有一個很好的外殼,牠們還是會過去看看新的。」

艾爾伍德的早期研究,跟寄居蟹的外殼偏好有關,並沒有涉及寄居蟹之間的權力和戰鬥,而只是一系列的選擇實驗。車子的比喻雖然很有趣,但艾爾伍德並不滿足於此,他想要弄清楚寄居蟹如何賦予外殼價值。

艾爾伍德針對已知大小的寄居蟹,估算出最適合牠們的外殼,建立一個新穎的實驗。在這個實驗中,艾爾伍德操控可供寄居蟹使用的空殼品質(最佳品質的二五%或一○○%),以及寄居蟹目前居住外殼的條件(最佳品質的二五%、五○%、七五%或一○○%)。

為了讓每隻寄居蟹住在配合實驗的外殼裡,艾爾伍德必須先把牠們弄出原有的殼(「我們用畫筆搔癢寄居蟹的腹部,牠們受不了就會跑走。」他笑著說),再將牠們放入適當的外殼中。接著,他會用黏土把一個空殼的入口堵住。

假設跟其他的組合相比,這個被堵住的外殼,比牠自身的殼更好,牠就會花大量時間,試圖繞過艾爾伍德設下的黏土障礙,想辦法進入優質的外殼。而實驗證明正是如此。

為了新家,戰鬥吧!

艾爾伍德讀了一篇生物學家布萊恩.黑茲萊特(Brian Hazlett)所寫的簡短論文後,加速他針對寄居蟹權力的研究。在這篇論文中,黑茲萊特認為寄居蟹會針對外殼進行談判。雖然艾爾伍德的研究結果證明,寄居蟹並不會談判,但他和同事安排了一系列實驗,揭示圍繞著外殼爭奪的寄居蟹權力動態,非常有趣。

除了接近和撤退,寄居蟹的戰鬥還包括抓住對方、爬上對手背上的殼、探入對手的殼,以及搖晃外殼(攻擊者會緊緊抓住對手的外殼,並來回晃動)、撞擊外殼(利用腹部肌肉和步行腿的力量,讓自己的外殼撞對手的外殼)等。艾爾伍德觀察著這一切,利用密封在橡膠(其實,是一個保險套)裡的水中麥克風,測量敲擊聲造成的聲壓(測量撞擊強度的指標)。

艾爾伍德蒐集許多數據,包括撞擊的次數和時間、撞擊之間的間隔、攻擊之間的間隔,以及最重要的撞擊強度,寄居蟹可能會以此來衡量攻擊者的力量。他發現,一旦攻擊者持續攻擊,而防守者決定放棄時,攻擊者就會知道輸家做出的決定──艾爾伍德仍然不知道確切原因。

此時,攻擊者會抓住防守者,將其拉出外殼,並將被擊敗的對手丟到一旁。接著,牠會搬入輸家的外殼,在仔細檢查新外殼的同時,牠仍抓住原來的殼,擔心自己之前是否看走眼,不過,這種情況很少發生。艾爾伍德說:「攻擊者做出最終決定後才會走開,讓沒殼的防守者去拿贏家的舊殼。」

※ 本文摘自《權力的野性》,原篇名為〈寄居蟹選殼就像買車,已經有了還要看看別臺〉,立即前往試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