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talk新聞
今年,中國股市在國慶長假前夕出現了急速上漲,這讓不少投資者措手不及,甚至有人感到不想放假,因為政府強力的干預使得市場迅速反彈。這波「放水」政策試圖拯救長期低迷的股市,許多投資者對錯過這波行情感到焦慮。
但這波救市會如1999年、2008年、2015年那樣引發多頭市場嗎?這三次股災背後的共同問題是產能過剩導致的通縮壓力。1999年的「519行情」由亞洲金融風暴引發,中國外銷受挫,產能過剩嚴重,江澤民通過國企改革和工人大規模下崗來解決這一問題。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重創中國外銷市場,溫家寶則通過「四萬億計劃」刺激內需以消化過剩產能。2015年及當前的危機,則更多源於中國內部的結構性問題,尤其是產能過剩。
產能過剩與通縮:問題的核心
中國的經濟增長長期依賴於投資驅動,這導致大量資金流入基礎設施、房地產和重工業,結果是供應遠超過市場需求,最終產品價格下跌、企業利潤下降,進而引發通貨緊縮(通縮)。這種惡性循環進一步削弱企業的投資意願,工廠停產、工人失業,消費需求下降,進一步加劇經濟疲軟。即使政府投入資金試圖提振市場,資金往往只流入金融市場,而非實體經濟,這導致經濟結構問題無法得到根本解決。
習近平的藥方:政策救市的短期效應
每當股市低迷時,政府通常會採取一系列短期政策來刺激市場,例如降息降準、國有資金入市、限制大股東減持和暫停IPO等。這些措施在短期內確實能夠帶動股市反彈並增強市場流動性,但它們往往只是治標不治本。
1. 流動性進入股市,而非實體經濟:大量的資金流入股市,推高了資產價格,卻未能進入實體經濟以擴大生產和投資,反而加劇了產能過剩和金融資產泡沫風險。 2. 市場情緒的短期波動:政策刺激通常只能帶來短期的市場繁榮,試圖推動資金流入股市。但當經濟基本面未得到實質性改善時,市場泡沫破裂後,投資者信心會再次受挫,股市面臨新一輪下跌風險。
產能過剩與結構性改革的必要性
要真正解決股市週期性波動的根本問題,中國必須進行更深層次的經濟結構改革。產能過剩和通縮壓力是核心問題,習近平曾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來解決這些問題,但進展有限。
1. 去產能、去槓桿:中國政府多年來強調淘汰低效、落後產能,尤其是在鋼鐵、煤炭和水泥等行業,但現實中逆向操作更為常見,過度槓桿和投資導致資源錯配問題依然嚴重。 2. 促進產業升級:雖然中國強調科技創新與高附加值產業的發展,但產業升級面臨挑戰,科技創新能力的提升仍需加強。如果中國無法實現產業升級,經濟將持續依賴傳統工業,難以實現多元化增長,只剩下口號的『遙遙領先』。 3. 刺激內需與消費:中國長期依賴投資和出口拉動經濟,但內需不足仍是一大挑戰。政府需要提高居民收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這樣才能有效刺激消費,緩解產能過剩問題。
長期改革vs. 短期救市
儘管短期救市措施在危機中能夠暫時穩定市場,但這只是解決表面問題。要真正擺脫產能過剩和通縮的困境,中國必須進行深層次的經濟結構改革。然而,這些改革往往會短期內抑制增長,影響官員升遷,這使得改革在政治上變得更具挑戰性。長期以來,中國共產黨在過度干預市場方面的歷史,阻礙了市場機制的有效運作,也增加了改革的難度。
結論:習近平是救市主,還是造市者?
習近平在股市救市中的角色,更像是造市者而非救市主。自他上任以來,股市多次出現動盪,每次的救市行動都只能帶來短期的市場回暖,但未能解決根本的經濟結構性問題。如果中國無法解決產能過剩和經濟失衡,這些政策救市行動就像短效麻醉劑,只能暫時緩解痛苦,而無法治癒病根。
要真正擺脫這一困境,中國需要從依賴投資和出口轉向促進內需、提升消費、推動產業升級。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供需失衡、產能過剩和通縮的問題,推動中國經濟走向更加穩定和可持續的增長。
留言 8
蘇怡仁
外資最後一波逃命潮
爛在手裡沒人要的股票趕快出脫
抱著殘值逃離中國
中國以後的大型企業,完全是國營
他們不會以賺錢為目的,完全以傾銷佔領自由市場為目標,關稅也很難制裁中國
就不講台塑會多慘
中國製原子筆十隻裝,不用30元
平價民生用品會殲滅多少中小企業啊!
中國製無人機都禁了
戰時可以遠端自撞自爆的電動車,怎麼可能不用禁
2024年10月05日07:19
Wade
是不是救世者不知道
但他害死的人數
早已超越整個中國歷史
2024年10月05日04:00
Hanson Lin
中共慶祝75週年,當然要撒幣讓股市好看一點,簡單的事情看不懂?
後面股市再度崩盤,可以怪罪市場不領情,不是黨不救!
2024年10月05日13:10
靜
哈哈哈⋯官才材管你
一堆肺材只怕不燃燒
尊重耶是掛蓋邊
只是不翔緬隊
打阿⋯⋯小仁也也
鄧著🪖
金的華美4️⃣壬了
特士主🤫🤫🤫🤫
2024年10月05日10:57
Carl Chai
錢、很多錢、很多很多錢,然後被外資當作提款機提走了....
2024年10月05日13:02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