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防蘇丹色素 專家籲設警示區或食安風險評估中心

中央通訊社

發布於 1天前

(中央社記者沈佩瑤台北21日電)蘇丹色素風暴持續,從哪來、有多少吃下肚,民眾心慌。專家指出,目前檢出數值低,初步可排除蓄意添加,是否與背景值、農藥有關待研究,應考慮設警示區或食安風險評估中心。

今年2月間發生蘇丹紅辣椒事件,且這批原料已流向全台各下游廠商,社會人心惶惶。為防堵蘇丹紅於境外,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3月起在邊境祭出最嚴格監視查驗管制措施,後續一度只剩中國、印度維持監視查驗,若從其他國家輸入,回歸原本邊境抽驗比率。

沒想到最近陸續查獲來自南非、越南等國產品含蘇丹色素。根據食藥署統計,民國109年至113年10月期間,邊境查驗檢出蘇丹色素不符規定共計30批,來源國家包含中國16批、印度6批、埃及2批、巴基斯坦2批、土耳其1批、泰國1批、緬甸1批、斯里蘭卡1批。

為什麼進口產品持續被檢出蘇丹色素,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所長廖啓成今天出席福和會2024食品安全論壇,在會前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指出,查獲批數多寡與抽驗比例高低有關,但事實上檢出的數值都很低,大致可排除人為添加的可能性,很多人推測是否與背景值有關,這需要到當地採樣才能做研究,然而初步國際上並無看到針對這方面提出解釋。

記者詢及,有一說是認為是農藥為便於辨識而添加蘇丹色素,導致間接污染。廖啓成表示,確實有此說法,很難說是或不是,例如工業酒精為了避免誤食,也會添加色素以辨識,蘇丹色素狀況是否如此,只能說是可能性之一。

現行蘇丹色素為不得檢出,以定量極限為判斷依據。廖啓成說,雖然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會給予建議,各國依照自己的飲食習慣,或是社會的這個發展風氣上去制定相關標準,因此每個國家訂定的標準不同很正常。食藥署本來就會持續滾動式檢討,調整與否還是得先取得各界共識。

他認為食藥署除了應加強與消費者端的風險溝通,比方說在社區大學等場域,安排食安課程直接與民眾面對面,另外,政府也可以考慮比照國外,研擬成立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畢竟食安問題不會只有台灣發生,廣泛且長期搜集國外資訊有助達到預警效果。

宜蘭大學學術副校長、食品加工專家謝昌衛說,現在檢出數值都才幾ppb,若想達到變色目的,至少要上百甚至上千ppb才有用,就好比去做完整型結果沒人發現,這個整型不就等於失敗;政府持續在邊境全面檢驗、盤查,這是替國人把關的重要工作,看來也是奏效,目前問題產品多是早期進口,顯見邊境攔查對防堵源頭的重要性。

謝昌衛建議,應該要擴大釐清可能的環境污染源。他解釋,蘇丹色素只是在食品中禁用,工業則允許使用,環境中還有其他如包裝染劑等,食品本身沒問題,「若包裝被污染呢?」有太多可能來源,加上檢測技術進步,就算沒有添加意圖,仍會因為被檢出而挨罰。

謝昌衛建議,政府應該比照藥品角度看待食品這件事,藥品佐劑要政府認可單位才能生產,食品卻是愛去哪買就去哪買,既然出現大宗食安問題,政府也許可以考慮委託有公信力的法人等單位調查,協助業者尋找好的源頭,甚至參考旅遊警示區做法,提供業者一些指導方針,或是藉由公會引導業者,不能全部推到商業行為頭上,受害的只是民眾。

中華民國餐盒食品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陳明信的建議類似。陳明信提到他曾在其他場合表示,政府應該要正面表列高風險產品,讓業者可以自主送驗,合格者簽署切結書並通告,業者應該要為自己的產品負責,若之後仍發現問題就要重視,是否涉及偽造文書等刑事責任,如此對民眾以及像屬於較末端的食品業者來說,會更有保障。

行政院食品安全辦公室主任許輔告訴中央社記者,有沒有可能是來自環境中的其他污染,初步在國際上沒有看到類似依據,事實上,衛福部隨時在了解可能來源,調查防範外,同步加強邊境查驗,以避免之後還出現問題產品。

至於正面表列高風險產品,許輔坦言,現行食安法已要求自主送驗,若對於上游產品不放心,建議向更有保障的上游購買,政府沒有辦法背書及保證,正面表列恐有難度。環境部對於化工色素的數量及流向規定每個月要申報,今年發現問題產品都不是在台灣添加,政府會加強管理。

除了台灣,包括歐盟、美國、加拿大、日本、韓國、香港、紐澳等國家或地區、國際組織皆以正面表列管理食品添加物,而蘇丹色素皆未列載於該等國家食品添加物正面表列清單,印度也規定不得添加蘇丹色素於食品,換言之,前述國家皆未准許蘇丹色素添加於食品。(編輯:管中維)1131221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