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北部Honseca洞穴發現了屬於更新世洞穴熊(Ursus spelaeus,亦翻譯為"洞熊")的16枚珍貴足跡,成為伊比利亞半島首次記錄到的這類化石痕跡。洞穴熊是一種已滅絕的大型草食性熊類,身長可達2.7至3.5公尺,肩高1.7公尺,體重大約在225至500公斤之間,約在2.8萬年前滅絕。儘管名為「洞穴熊」,牠們並非居住在洞穴中,而是利用洞穴作為冬眠的避難所。
此次研究由西班牙人類演化研究中心(CENIEH)領導,科學家採用了雷射掃描與光影測量技術,創建出精確的3D模型來分析足跡形狀及爪痕長度。這些足跡被鑑定為痕跡物種Ursichnus europaeus,並與羅馬尼亞Urşilor洞穴的洞穴熊足跡進行比對,結果顯示這些足跡確實屬於洞穴熊而非棕熊。
氮同位素顯示典型草食動物 足跡鑑定非棕熊
洞穴熊以植被為主要食物,其遺骸中氮同位素數據顯示牠們是典型的草食動物。這項發現進一步揭示了洞穴熊的生態行為,例如牠們如何利用洞穴進行冬眠,以及在更新世期間適應的森林草原環境。洞穴所在的地區氣候相對溫和,化石中還發現了穿山甲和鴕鳥等暖適應物種,表明該區域可能在間冰期提供了有利的生存條件。
可惜部分足跡因無意識訪客的踩踏而遭到損毀。研究團隊呼籲提高大眾對這些化石遺跡的保護意識,避免珍貴線索流失。該研究已發表於《Ichnos》期刊,為理解洞穴熊的行為模式及其滅絕歷史提供了重要拼圖。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 http://www.tomorrowsci.com
首圖來源:Rodríguez et al (CC BY 4.0)
圖片來源:Sergio de la Larosa (CC BY 4.0)
參考論文:
Cave bear tracks (Ursichnus europaeusDiedrich, 2011) from Honseca Cave, Palencia, SpainIchnos
延伸閱讀:
1、「眼鏡熊」需要更多植物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