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得到更自由的創作空間和更高的權限,Kanye West 在 2013 年離開 NIKE、投奔 adidas 陣營。多款多色且密集發售的行銷計畫不僅大大提升 adidas 營業額和 YEEZY 球鞋市佔率,也使 Kanye 成為 2019 年收入最高的嘻哈藝人。
然而,YEEZY 球鞋至今所獲得的成績除了歸功於 Kanye West,背後更有傳奇球鞋設計師 Steven Smith 的支持。Smith 可以說是「老爹鞋」的祖師爺,他曾負責過的鞋款包含 New Balance 576、997 及 1500,Reebok Instapump Fury、NIKE Vapormax 科技與 Zoom Streak Spectrum,以及最近的 YEEZY Boost 700 系列、Quantum 和 Foam Runner。
在 Steven Smith 的職業生涯中,他所設計的鞋款多為性能運動鞋,這些鞋履必須能像機械般運作。例如現在被視為潮流鞋款且曾被 Supreme 選中聯名的 NIKE Air Streak Spectrum Plus,英國長跑女將 Paula Radcliffe 就是穿著它在 2003 年締造 2 小時 15 分 25 秒的世界紀錄,事實證明這款運動鞋可不只是虛有其表。
雖然跟許多品牌共事過,但 Steven Smith 的行徑低調到連 adidas 員工都不認得他。他參加 YEEZY 於芝加哥全明星賽舉辦的活動時與許多 adidas 人員擦肩而過,他們看到這位白人大叔腳穿一雙尚未發行的 YEEZY QNTM 籃球鞋時大感意外!雖然其中之一的原因是他曾被 adidas 下達封口令、直至去年 11 月與 Kanye 共同現身後才解禁,但 Smith 卻也很喜歡這樣的身分,他樂於當個看似平凡的白人大叔,因為他確實如此,而 Kanye 也希望他在 YEEZY 團隊中扮演這樣的角色。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Steven Smith(@stevensmith)分享的貼文 於 PST 2020 年 2月 月 15 日 上午 8:46 張貼
「我在 YEEZY 品牌扮演的是特種部隊,為 Kanye 執行特殊任務。我接到任務內容,接著空降執行,任務完成後隨即撤離!」聽完 Steven Smith 在 YEEZY 陣容的工作內容後似乎有點一頭霧水,但這其實就是他和 Kanye West 的工作模式。Smith 家住波特蘭,每週卻有三到四天在懷俄明州跟著 Kanye 工作。Kanye 的行程總是無法固定,也有可能隨時更改,Smith 必須有足夠的靈活性來適應這種突如其來的工作任務。
雖然這種工作模式會損失家庭及個人生活,Steven Smith 起初也相當猶豫,但連續幾天與 Kanye West 溝通後,Smith 還是妥協了,事後他認為一切都是值得的。例如上週 YEEZY 在芝加哥策畫的全明星賽活動適逢情人節,更是 Smith 女兒的生日,這讓他難以抉擇是否應該前往。然而妻子卻問他:「你以後還有機會搭著 Sherp 全地形車在芝加哥街頭發送 YEEZY 球鞋嗎?」聽完妻子這番言論,Smith 放心地搭上飛機、前往 Kanye 的家鄉一同參與這趟特別旅程。
「和 Kanye 共事的感覺很神奇!他將你的創意能量注入商品裡,」Smith 分享跟 Kanye 一起工作的氛圍,「他是掌管一切的創意總監,所以他會編排我們的所有行為,並啟發和幫助我們創造。我以前從未有這種工作方式,真要說的話,這就像 Andy Warhol 的 The Factory 工作室,充滿力量、集結創意,最終將我們的魔法成真。」從幕後被帶到前線,Steve 是這麼覺得:「我們早期並沒有社群媒體,所以人們並不知道自己喜愛的鞋是由誰設計,但 Kanye 知道,而他就是因為這樣把我找來。」
對於自己的作品在現今通常被歸為「老爹鞋」,Steve 這麼分享:「其實 Kanye 第一次打來時就對我說:『老兄,我小時候想要的球鞋全都是你設計的!』這感覺挺酷的,但其實應該是客套話啦!」雖然只是電話中的寒暄,但也間接代表了 Steve 的設計是有多麼歷久彌新。「我們第一通電話就聊了一個半小時,從藝術、設計聊到建築,接著話題來到球鞋;談及 NIKE 時,我告訴他 NIKE 對我並不厚道,Kanye 則回:『老兄,我非常明白!』所以我們找到了共同話題。」
「有人打來問我想不想胡搞一番,
這個嘛…… 你找對人了!」
- Steven Smith
「一開始我還真不知道 Kanye 找我來的目的,因為當時是 YEEZY Boost 350 和 NIKE Roshe Run 的天下,市場滿是低成本、少部件、無縫熱壓的鞋款,但我們卻著手設計一款多裁片且針車工序繁多的運動鞋。我當時的反應是這雙鞋子一定會很貴,Kanye 卻老神在在地說:『老兄,別擔心價格,我們會把鞋子做出來然後搞定一切的。』」Smith 回顧他起初與 Kanye 工作的情況,「我把草圖寄給他,他做了點修改後又寄回給我,我們倆就這樣一來一往了整整 48 小時。後來我才明白,如果我當時還留在 New Balance,那麼我 30 年後的設計就會是這個模樣,你了解那種奇妙的感覺嗎?YEEZY Boost 700 問世後得到了業界及市場的關注,不是我自誇,但我待過的每一間公司都有我的經典作,這是另一款和 Kanye 一同創造的經典,我們是個團隊、一起設計,這和過往業界的運作模式極為不同。」
如大家所知,近年的 Kanye West 喜愛在郊區甚至山上進行創作,身為團隊一員,Smith 當然也得跟隨這樣的工作方式,「懷俄明州的工作室裡集結了各領域的創作者,那樣的地方會使你更加專注,因為周遭什麼都沒有。」Smith 分享著 Kanye 工作室的環境,「這就是他厲害的地方,他提供你極具啟發的環境和狀態。」
至於 Kanye 自己在與世隔絕的工作室裡又做些什麼呢?「他專注在自己該做的事情上,我們完全沉浸於設計當中。那裡匯集了製作服裝的、鞋子的和音樂的各類創作者。他聘請主廚來打點我們的食物,這就像是種很酷的生活方式,他百分之百的投入。若是在洛杉磯,必定會有一堆紛擾找上他,名流圈和狗仔那些的。在這裡,只有創作。」
「每個品牌都有自己的優點,即便是 NIKE,」Steven Smith 談論著過往跟各個品牌合作的經驗,「當時我做的 Air Max 2009 和 Spectrum 又再度復刻,聽說 Caged Zoom Spiridon 也要在今年回歸了。基本上就是一直惡搞舊作,但這其實也滿酷的。在 NIKE 時,我得跟 Bill Bowerman 耗上一個禮拜,他會緊盯著我說:『在畫什麼呀?小老弟,如果你是在設計 NIKE 的話,就把勾勾畫得大一些吧!』當你有所貢獻時,你就有機會親手將創作獻給 Phil Knight,這就像是奧運金牌的殊榮一樣。但最終還是避免不了公司政治文化,在哪裡都一樣。」
創作的自由性對於藝術家和設計師而言都是極力追求的一環,「他們一開始喜歡你,因為你替公司帶來新觀點,但政治力量介入之後,他們就會要求你當個正常人、認為我們太瘋狂。那你到底是想要我盡所能地帶來創意,還是要我做些平庸的東西呢?而 Kanye 就能給你毫無枷鎖的自由,你不會被退件、不會有爭執,因為他對你的創意完全敞開。」
「總有產品會被貼上『瘋狂』的標籤,例如 Reebok Pump 和 Air Jordan,現在則輪到 YEEZY。你無法控制世人的反應,這也是創造產品的樂趣之一。」關於與眾不同的思維,Steven Smith 如此說道,「我從沒打算要以設計經典款為出發點,我只是盡我所能地創作。但它們問世後總能充滿魔力、成為具有代表性的鞋款,這不是我一開始就設想好的。」Smith 談論他的創作目標時這樣說,「如同我和 Kanye 共事,我不是為了在業界佔有一席之地,這我已經達成了。我為的是幫助他夢想成真,在我看來,我就是他的幫手,有什麼需要儘管告訴我,我們一起達成吧!」
當初 Kanye West 選擇離開 NIKE,跟 adidas 共同建立 YEEZY 品牌,為的就是得到更自由的創作空間,這似乎和 Steven Smith 所追求的不謀而合,「我們都是意識流思想家,他擁有永不滿足的創造力,而我則具有爆發性;如果你不喜歡這個設計,我可以當機立斷地做出改變。有的設計師只有一件代表作品,因為他們老是困在一樣的思緒然後連續五年畫著相同的鞋,我則可以在五秒鐘後就給你全新的設計。我的 iPad 裡還有 1,700 張已完稿的 YEEZY 設計圖,就像 Kanye 的筆電裡還有 500、600 首尚未發表的歌曲。我們有很多的相似之處,能遇到一個在創造力和包容性都如此契合的人是非常棒的!無庸置疑,Kanye 是個創意天才,他能點石成金,更可以擴展你對事物的想法。」
其實 Steven Smith 負責的 YEEZY 鞋款早已完成多時,他也解釋了為什麼遲遲到最近才陸續發布,「Kanye 是唯一知道答案的人,他決定一切。你看他登上《富比世》封面那期的雜誌內容,他曝光了上百雙 YEEZY 樣品,他認為時機對了,他就會那麼做。如果時機還未百分之百成熟,那就等吧!等到 Kanye 覺得對了。」
「YEEZY 不僅是生活休閒鞋,它們可以穿來打球、穿來跑步,我甚至穿著 350 跑了 10 公里。我們徹底顛覆業界,創造了一個無法分類的產品。這行為重塑了一切、打破屏障,並且標新立異。」就像 Smith 所說過的,他對於革新的定義就是「胡搞一番」!
至於 YEEZY 的未來展望,關鍵字是「美國製」…… 「我以前在 New Balance 時可以親眼看著鞋子在麻省勞倫斯的工廠製作完成,可是後來他們老是嚷嚷:『這個辦不到、那個做不來!』就像 Kanye 和我說過的,等著看吧!嶄新的一頁即將到來!」
原文出處:Complex、Highsnobiety
圖片來源:Highsnobie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