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玉里協天宮「後山保障」古匾 花蓮首例專業修復

客家電視

更新於 05月13日09:57 • 發布於 05月13日04:56 • 黃小琪 花蓮玉里

花蓮頭一件匾額文物修復案是玉里協天宮,有143年歷史,花蓮唯一現存清代「後山保障」匾,因為古匾長期受煙燻變色,有部分結構損壞,花蓮縣文化局首次和民間修復團隊合作,展開前後長達5個月的文資搶修,要達到修舊如舊的目標,也開啟花蓮古匾修復里程碑。

工作人員小心翼翼將匾額,從7米高的地方取下來,這面「後山保障」,長240公分、寬75公分、厚3公分,是清光緒7年1881年,臺灣鎮總兵吳光亮軍隊,為了平安度過後山疫情所立,是花蓮目前所知,歷史年分最早的匾額,後期還有新竹客家移民,從前山分香義民爺牌位來祭祀,所以協天宮也是玉里重要客家信仰中心。

花蓮文史工作者 葉柏強:「後山保障在花蓮來講,是目前花蓮現存,唯一清代的匾額,然後也是最古老的匾額,見證了八通關古道,在19世紀開闢時候的一個歷史性的見證文物,所以在無論是在花蓮,甚至整個臺灣的開發歷史來講,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歷史見證。」

玉里鄉親 蔡細妹:「我經常來拜拜,以前有拜拜來擔(飯)拜義民爺,用挑擔的、挑著(飯)來拜,後來說太累了,他們說來騎車子、飯包用盒子裝,裝好載來拜拜。」

「檜木有聞到味道了,(有味道嗎?),檜木、有,有,有、有味道。」

匾額一放到桌上,民眾就立刻圍觀,畢竟上百年來能夠近距離目睹的機會實在很少,花蓮縣文化局從111年開始,進行縣內百年廟宇文物普查,透過文化部文資局補助,首次針對101年就指定為,花蓮古物的協天宮「後山保障」匾額,進行全縣第一例專業修復計畫。

花蓮縣文化局文資科長 黃用斌:「經過這麼多年它的保存,這個匾額的本體有一些損壞的情形,將它下架以後,完成一個修復以後,未來能夠讓它就是修舊如舊,那保存它的真實性以外,也同時維持它的文化資產價值。」

為了修復匾額,廟方開闢專用工作室,文物在經過科學檢視後,由專業修復師依照報告來修護,像這面年代久遠的匾額,有木基底、彩繪層和金箔層,字體與匾框,也有不同程度的劣化,修復師光是處理表面髒汙就相當費力,要用不同濃度的清潔液,和修護古物專用的金屬螯合劑,一層一層仔細移除清理,耗費相當多時間。

古物修復師 喬致源:「它其實有很多細節,在工作的過程中,你會一直觀察到它的逐漸,你可以看到這其實已經,有點漸層的感覺有沒有,你看從很髒、然後慢慢越來越乾淨,然後到最後乾淨。」

事實上幾十年前「後山保障」,曾有非專業修繕紀錄,由於當時技術不夠完備,甚至還留下不當損壞,所以在這次近半年的修復計畫中,團隊除了清汙和填補加固外,也按照「威尼斯憲章」修復規章,落實修舊如舊、維護原貌的精神,避免不必要的添加,也確保未來文物維護的穩定。

鹿溪文史工作室負責人 莊研育:「就是表面上的一些汙垢,已經、都已經清除完畢了,然後恢復它的光彩這樣子等於說,不要做太多的這個補筆,不要做太多的,我們後來再加上去的東西。」

古物修復師 喬致源:「針對受損的彩繪,然後受損的貼金(箔),也做一個修復的一個處理,那之後我們也會做相關的一個,保護的處理這樣子,然後讓它未來掛置在正殿當中的話,比較不會受到外在的一些環境的影響。」

除了歷史悠久的「後山保障」,協天宮也是花蓮南區百年匾額最多的廟宇,包括1919年知名新竹書法家李逸樵的「聖德如天」,和其它6面具文資潛力的匾額,有文化人士表示,重要的是這些匾額,還在廟裡見證歷史屬於活的文物,需要積極追蹤保存。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