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的「北師美術館」於本周末特別推出籌備已久年度展覽:「草間彌生的 『軌跡』與『奇跡』——W Collection & More 1951-2005」,展期至明年5月,透過現場多達70件原地重現的藝術作品,邀請各路藝術愛好者一同閱覽這位當代藝界一代宗師近半世紀的生涯榮光。
展覽由林曼麗名譽教授擔任總策畫,與北師美術館團隊攜手還原草間彌生與台灣接觸的原點,特別重製1998年台北雙年展現地裝置作品《圓點的強迫妄想》,並聚焦藝術家1951年至2005年間最精華的創作生涯。
草間彌生傳奇的藝術生涯起始於日本,在美國汲取前衛藝術浪潮的養分、實踐其對藝術的大膽想望,同時也是一位勇於挑戰社會體制、忠於自我的藝術先鋒,以其鮮明獨特的藝術魅力橫掃全球。
全域共分為四個子題:「草間的綻放」、「圓點・ 原點」、「草間的蟄伏」、「Love Foever」,展出70組/件精選作品,涵蓋繪畫、拼貼、軟雕塑、大型裝置、行為展演錄像與服裝等多種創作形式。
《圓點的強迫妄想》創作於1990年代,是草間彌生1973年自美國返日後,重回國際觀眾視野,而後大放異彩的關鍵時期。
草間彌生曾受時任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林曼麗及策展人南條史生之邀,於1998台北雙年展創作巨型現地裝置《圓點的強迫妄想》,以七個帶有黑色圓點的螢光粉紅氣球滿佈北美館的中庭,是為草間彌生以巨大雕塑與公共空間對話的重要節點。
此次北師美術館與草間彌生工作室緊密合作,透過北美館典藏的作品草圖、裁片設計稿、皮料樣本及模型等檔案文件,與草間彌生工作室跨海監製,結合日本工法和台灣在地技術,在26年後經典重現。
除了藝術家招牌的「圓點」、「無限的網」等標誌元素,本次特展亦展出過去藝術家較少曝光、極其珍稀的1960年代行為錄像作品,以及本人過去親自設計、繪製的服飾,諸多關於1970年代的拼貼創作與1980-1990年代的巨型裝置作品,皆為首次在台展出。
展覽從「草間的綻放」開始,再倒敘回到草間彌生創作的萌發時期「圓點・原點」——從二十來歲的作品《點》和《自畫像》一探她早期的圓點樣貌、 對自我形象的探討和塑造,《東方鄉愁(日本漆樹)》等作則展現其精湛的日本畫功,以及初至美國藝壇闖蕩時所繪的《海底》,已然可見「無限的網」系列作品雛型。
隨後草間彌生經歷了至親離世、返回日本卻不受原生社會接納肯定的生命歷程,是為「草間的蟄伏」:包括1970年代陰鬱幽闇的拼貼畫作《夢往海底沉去》等四件作品,以及1980年代的《森》和《海底》。
位於場館地下室的「Love Foever」,則是回看1960年代草間彌生於紐約時期的行為錄像、伴隨演出而設計繪製的服飾。
當年的圓點女王,藝術足跡從工作室游擊到廣場、公園、證券交易所、美術館甚至教堂等公眾場合,在一片反戰聲浪中,草間彌生以身體行動高喊「愛與和平」,在參與者身上繪製令彼此消融的圓點,也奠定草間彌生「嬉皮女王」的地位。
總策畫林曼麗期許本次展覽能 讓觀眾看到不一樣的草間彌生,見證其創作中複雜且多元、深具原創性與突破性的豐沛能量,透過實地現場的藝術探訪,見證這些難得一見的作品,得以親炙其內裡的精神性。
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W Collection & More 1951-2005
展期:2024年12月21日-2025年5月4日
開放時間:周二至周日10:00-18:00(每周一、除夕、初一休館)
地點:北師美術館(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二段134號)
*展覽採預約時段制售票,每日五個時段場次供彈性選擇,每場次人數有限,進場後不限停留時間。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