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台語片明星白虹故事番外篇】走過台語片黃金年代 膠卷變成襯衫墊片

鏡週刊

更新於 2019年06月07日10:53 • 發布於 2019年06月09日22:58 • 鏡週刊

**很難想像台灣有過這樣一部電影:當紅明星穿上禽獸裝,在北投山林間唱著兒歌童謠,重現童話故事情節,再配上古典弦樂。

**

1961年上映的台語片《大俠梅花鹿》風格前衛,簡直就是台灣cosplay的鼻祖,電影在7年前被國家電影中心重新修復出土後,意外成為年輕人心中另類電影(cult film)的代表,2013年的電影《阿嬤的夢中情人》和知名礦泉水廣告也紛紛取材致敬。

白虹(右)主演的台語奇片《大俠梅花鹿》,強調天然景、禽獸裝,風格前衛,堪稱台灣cosplay的鼻祖,幾年前電影經重新修復後,成為現在年輕人心中另類電影(cult film)的代表。(白虹提供)
白虹(右)主演的台語奇片《大俠梅花鹿》,強調天然景、禽獸裝,風格前衛,堪稱台灣cosplay的鼻祖,幾年前電影經重新修復後,成為現在年輕人心中另類電影(cult film)的代表。(白虹提供)

所謂的「台語片」,專指1955年至1981年間以台灣話發音的台灣電影,它有過風光輝煌的年代。1956年的《薛平貴與王寶釧》敲響第一波台語片風潮後,台語片盛況空前,還有媒體主辦台語片金馬獎,明星白虹的丈夫導演張英,即以《小情人逃亡》獲得第一屆台語片金馬獎最佳導演獎。

對現代人來說,白虹的名氣或許不如楊麗花、柯俊雄、周遊、文夏、阿匹婆、豬哥亮等出身後期台語片的明星來得響亮,但她卻是少數見證台語片興衰的演員。「很多人一來就當女主角,但我是從跑龍套開始,演配角,再進學校(進修),出來才當主角,一路慢慢走來的,」白虹說:「但我也是最幸運的,台語片從開始到結束都有我,幾乎沒有人是從頭演到尾的。」

白虹在《天字第一號》裡扮演女特務,因劇情需要,她建議加入許多扮裝易容的橋段,讓她過足戲癮。(白虹提供)
白虹在《天字第一號》裡扮演女特務,因劇情需要,她建議加入許多扮裝易容的橋段,讓她過足戲癮。(白虹提供)

身為台語片的活歷史,白虹向我們解釋台語片第一波風潮,在熱映3年後迅速衰退,「拍到《乞丐與豔妓》(1958)時,大家都拍豔妓同一戲路,一窩蜂拍片的品質就會下降,觀眾看久總會膩,後來大家就不敢拍,拍片賠錢的人也很多。那時第一波風潮還沒結束,我就去香港拍廈語片了,但沒多久後,廈語片也因為一窩蜂拍攝,開始走下坡。」

台語片力圖振作,求新求變,終於在1962年迎向第二波高峰,年產上百部電影,台灣電影總產量一度到達世界第三(僅次於日本和印度)。這時台語片多以北投為拍攝場景,故有台灣好萊塢之稱。前國家電影中心執行長林文淇說:「當時台語片類型不穩定,比較雜食,有什麼就模仿什麼。《天字第一號》是翻拍中國的抗日電影,但又受到當時好萊塢電影《007》的影響,加上台灣的喜劇元素,全都混雜一起。」

白虹與丈夫導演張英合作《大俠梅花鹿》後,又鼓勵他拍攝《天字第一號》,自己擔綱女主角,果然票房長紅,掀起女特務風潮,一連拍攝五部,她說:「《天字第一號》是我演過最有挑戰性的電影,因為要臥底扮裝,一直在變化,那也比較有戲肉(內容)。」

然而,台語片的黃金年代就在60年代後期逐漸消逝,原因眾說紛陳,包括政府推行國語政策,扶植國語電影;拍攝台語片的黑白底片膠卷短缺;1962年台灣無線電視台開播,瓜分戲院觀眾;以及題材不斷重複,缺乏新意,並粗製濫造等,1981年由楊麗花主演的《陳三五娘》劃下句點。

不遺餘力推廣並研究台語片的林文淇,解釋為何現在很少有人認識台語片明星,也幾乎沒看過台語老片:「一來過去保留下來的台語片太少,白虹的電影算多的,像小艷秋的片子幾乎全沒了,就算保留下來,國家電影中心也沒經費做保存和發行。二來我們沒什麼電影教育,因為沒有訓練電影研究者回到學校教電影,大家對台灣電影史自然了解甚少。」

我不免好奇,為何更早期的電影都尚能保存,獨獨台語片僅有不到1/5的數量保存下來呢?林文淇的回答令人唏噓:「當時的台語片膠卷就像糖果紙,我賣你糖果吃完,糖果紙就沒用了,因為上映完,沒有二輪戲院可播放,片子擺在家也沒用,會酸掉。當時塑膠少,不如賣給人當塑膠片,當作襯衫領子、袖子或草帽的墊片,或木屐上的塑膠片,比較硬,這樣還可以換點錢。」

【台語片明星白虹故事番外篇】電影女神帶女兒看星星 宛如置身在天堂
【台語片明星白虹故事1】她是女神級的台語片明星 因60年前一部ㄎㄧㄤ片爆紅
查看原始文章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