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電影

福斯影業百年歷史回顧 (一):小護士?闊銀幕?荒唐的影壇大亨們與一場視覺革命

電影神搜

發布於 2019年04月25日09:00 • 龍貓大王通信

20 世紀福斯影業 (20th Century Fox) 即將要告別好萊塢,從華特迪士尼公司併購福斯影業之後,這間擁有百年製片與發行歷史的電影公司,就此成為老鼠之家旗下的一間製片子公司。當然,他們應該還是會繼續製作電影,但是往後的福斯影業歷史勢必與這一百年來他們所製造的影壇奇蹟大不相同。

迪士尼收購 20 世紀福斯影業一案終於大致底定,是時候來回顧福斯影業曾經的百年風華了。
迪士尼收購 20 世紀福斯影業一案終於大致底定,是時候來回顧福斯影業曾經的百年風華了。

我們應當來回顧一下這間好萊塢老牌六大影業之一的福斯影業,在這一世紀為電影圈帶來了什麼傑作,以及他們如何改變了這個世界。

 

1915 年: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威廉福斯 (William Fox) 創辦了福斯影業 (Fox Film Corp) ──是的,福斯影業取名並非因為他們喜歡狐狸,而是因為創辦人的姓氏。這家電影集團最重要的資產事實上還不是電影,而是福斯戲院 (Fox Theatres)。原本起家在紐澤西的福斯影業,1926 年搬進了比佛利山莊。

你我熟悉的福斯集團最早是戲院事業,早期 Logo 圖騰取自網路圖片。
你我熟悉的福斯集團最早是戲院事業,早期 Logo 圖騰取自網路圖片。

福斯影業最早的 Logo。

30 年代是福斯影業的大流年,威廉福斯不但得面臨惡意收購、他還出了嚴重的車禍、還得面對政府透過反托拉斯法對付他──福斯當時很想與申克家族 (Nicholas Schenck) 掌管的米高梅影業合併。但米高梅影業的管理層卻不願意,他們改從政府管道,祭出反托拉斯法來阻止福斯的為所欲為。

財團才不怕管理層叫囂呢,問題是,大老闆福斯不幸碰上了1929 年的華爾街大股災,財產幾乎一掃而空。終究導致了他事業上的衰亡,這位硬頸匈牙利移民也只好向現實低頭。福斯影業在 1933 年破產,公司被國家戲院 (National Theatres) 買下。

1929 年的華爾街股災,也是美國歷史上影響最嚴重的一次股災。
1929 年的華爾街股災,也是美國歷史上影響最嚴重的一次股災。

1929 年 10 月的大股災,導致了 30 年代的經濟大蕭條,最終影響了二戰爆發。

 

1935 年:成為你我熟悉的那個 20 世紀福斯

後來,福斯原本想要結成親家的米高梅申克家族,卻反過來併購了風雨飄搖的福斯影業。自此,又一股猶太人勢力進入了好萊塢。由喬瑟夫申克 (Joseph Schenck) 與戴瑞查努克 (Darryl F. Zanuck) 創辦的 20 世紀影業 (20th Century Pictures),買下了福斯影業,往後更名為 20 世紀福斯影業。這間電影公司正式成為了好萊塢六大影業的最後一名成員。

當福斯影業被 20 世紀影業收購後,成了你我都熟悉的 20 世紀福斯影業。
當福斯影業被 20 世紀影業收購後,成了你我都熟悉的 20 世紀福斯影業。

從此這個片頭佔據了好萊塢歷史一角。

有些人會把這一年當作 20 世紀福斯影業創始的元年,但仍有不少電影史學家爭論,應該從威廉福斯創辦福斯影業的 1915 年開始起算。無論如何,這一年我們熟悉的 20 世紀福斯影業正式誕生。喬瑟夫申克成為了 20 世紀福斯影業的主席,也成為了好萊塢最呼風喚雨的影壇大亨之一。

那個年代,大亨的工作就是逃稅、避稅與因為稅務問題被抓去關。政府對這些在大蕭條時代還能吃香喝辣的影壇大亨恨之入骨,但好萊塢也不是省油的燈,賄賂、關說與製造輿論是他們的反擊武器,而且大不了就是被抓去關,出來以後繼續撈錢。就像威廉福斯一樣,喬瑟夫申克也被關過,但出來以後又是一條活龍。

時任 20 世紀福斯影業老大的喬瑟夫申克(左)。
時任 20 世紀福斯影業老大的喬瑟夫申克(左)。

喬瑟夫申克與 30 年代名女優海蒂拉瑪 (Hedy Lamarr)。

1939 年:全世界的洋娃娃曾都是「小護士」鄧波兒的臉龐

在所謂的大片廠時代裡,電影演員是電影公司的簽約藝人,他們更像是上班族而非自由自在的 SOHO 族。20 世紀福斯曾經簽下了一位平凡無奇的童星,她卻在 1939 年成為 20 世紀福斯影業的驕傲:秀蘭鄧波兒 (Shirley Temple) 讓這個行星又一次見識到萌的力量有多巨大。玫瑰色的粉紅臉龐、宛如天使的微捲金髮、微笑時浮現的兩側梨渦……喔,鄧波兒可是很常、很常露出她那甜美的微笑。

秀蘭鄧波兒。

你知道嗎?全世界的洋娃娃曾經全是鄧波兒的臉龐,她是 30 年代全世界的寵兒,大人都想要有個這般甜笑解語的乖女兒,而女兒們都想成為她。她是當時連續 5 年的票房冠軍。這讓新成立的 20 世紀福斯影業,在票房上初嚐勝利。

當年 20 世紀福斯旗下的小童星鄧波兒,她的形象風靡一時,也是日後你所熟悉的「小護士」造型由來。
當年 20 世紀福斯旗下的小童星鄧波兒,她的形象風靡一時,也是日後你所熟悉的「小護士」造型由來。

鄧波兒造型的洋娃娃。

 

1950 年:《彗星美人》席捲奧斯卡

《彗星美人》(All About Eve) 這一年在奧斯卡金像獎上大出風頭,不但奪得了最佳影片,還拿到了其他 5 座小金人。

1950 年由 20 世紀福斯推出的《彗星美人》囊括包含奧斯卡「最佳影片」等多項大獎。
1950 年由 20 世紀福斯推出的《彗星美人》囊括包含奧斯卡「最佳影片」等多項大獎。

 

1953 年:新藝綜合體改變了電影的樣貌

這一年是 20 世紀福斯影業改變電影歷史的一年:他們推出了以新藝綜合體 (CinemaScope) 規格製作的電影《聖袍千秋》(The Robe)。

20 世紀福斯以早年曾經營戲院的經歷,推出以「新藝綜合體」規格打造的電影《聖袍千秋》,也改變了日後電影的樣貌。
20 世紀福斯以早年曾經營戲院的經歷,推出以「新藝綜合體」規格打造的電影《聖袍千秋》,也改變了日後電影的樣貌。

《聖袍千秋》:注意海報上大大的 CinemaScope 字樣。

閉上眼睛想想在戲院觀賞的電影畫面吧,你腦中是不是浮現一片橫長縱短的白色銀幕?但在 50 年代之前,電影並不是以這種闊銀幕 (Widescreen) 規格放映的,如果現在你看看卓別林 (Charlie Chaplin) 或巴斯特基頓 (Buster Keaton) 的喜劇電影,這些電影的畫面尺寸都是 4:3,就跟你爸媽小時候在家看的電視螢幕畫面一樣。

原本電視與電影的放映畫面規格是一樣的,但問題來了,這種雷同卻隨著家家戶戶擁有電視機的比率越來越高而變得尷尬──人們都待在家看電視了,誰要去戲院看電影呢?反正兩邊的畫面都一樣,沒必要為了更大幾倍的電影銀幕跑到電影院去吧?

以 1927 年喜劇電影《將軍號》為例,早期在戲院播映的電影規格與日後崛起的電視畫面比例都是 4:3。
以 1927 年喜劇電影《將軍號》為例,早期在戲院播映的電影規格與日後崛起的電視畫面比例都是 4:3。

基頓的經典電影《將軍號》(The General) 畫面是 4:3 比例。

風水輪流轉,電影業不是現在才面臨改朝換代,50 年代他們就面臨絕種危機了。面對電視這種更方便的收視方式帶來的營收衝擊,電影公司們想到了出奇制勝的方式:我們要讓你在戲院得到電視上無法感受的快感。我們有超大銀幕!大到你的眼睛都塞不下!而這,就是所謂的「闊銀幕革命」,這項由好萊塢電影公司發動的視覺革命,永遠地改變了地球人對電影的印象。而 20 世紀福斯影業正是其中的先行者之一,他們推動了新藝綜合體規格。

當時的 20 世紀福斯影業主席戴瑞查努克宣示──就如同他製作的史詩電影裡的大將軍一樣慷慨激昂地發言──往後所有福斯影業的電影,都得以新藝綜合體規格拍攝並放映。

什麼是新藝綜合體呢?那得先從新藝拉瑪體 (Cinerama) 講起。新藝拉瑪體規格的電影在放映時,會透過三台同步放映機,在一面寬闊的弧形銀幕上──其實不是一面連續銀幕,而是上百塊表面塗上銀幕塗料的反射板串聯在一起──各放映三分之一的畫面。

為了和電視影音娛樂做出區隔,好萊塢的電影公司於 1952 年推出「新藝拉瑪體」的寬銀幕規格電影。
為了和電視影音娛樂做出區隔,好萊塢的電影公司於 1952 年推出「新藝拉瑪體」的寬銀幕規格電影。

新藝拉瑪體電影:大、還要更大!

這面超大銀幕範圍廣至 146 度,你知道嗎?人類的視界角度其實只有124度。這是多麼震撼的體驗!如果坐在放映新藝拉瑪體規格電影的戲院裡,你會看見眼前的世界幾乎被銀幕上的牛仔紅蕃大戰塞滿了。不只視覺上的震撼,新藝拉瑪體還有複雜的身歷聲系統,多台喇叭放送不同的音軌。這些讓進戲院看電影瞬間成為一種聽覺視覺上的極致享受,比起去迪士尼樂園更刺激,而家中的電視遠遠不及於此:最新科技是好萊塢用來打敗電視機的秘密武器。

 

踩在闊銀幕潮流浪頭上的《聖袍千秋》

但一分錢一分貨,新藝拉瑪體電影製作非常費神:你得準備三台攝影機拍攝,而放映新藝拉瑪體的戲院也得加裝特殊設備,包括放映機、銀幕與戲院喇叭。因此新藝拉瑪體的變形規格陸續誕生,而新藝綜合體便是其中之一。這項規格是 20 世紀福斯影業總裁史派羅史柯拉 (Spyros Skouras) 主導開發的,他當然喜歡新藝拉瑪體,但以福斯影業過去也經營戲院的 DNA 告訴他,要戲院老闆花大錢把整間戲院打掉重裝設備是很困難的事。因此他的新規格,沒有那麼大興土木,雖然戲院老闆還是要換銀幕,但至少放映機不用買這麼多台了──只要一台放映機就搞定。

1953 年電影《聖袍千秋》的戲院放映效果,在帶給觀眾觀影震撼的同時也減輕了戲院的負擔。
1953 年電影《聖袍千秋》的戲院放映效果,在帶給觀眾觀影震撼的同時也減輕了戲院的負擔。

《聖袍千秋》成為了新藝綜合體的宣傳電影。

新藝綜合體格式的《聖袍千秋》,讓觀眾不需戴 3D 眼鏡,就能感受到更深的景深;而戲院老闆也可以更節省成本,讓他們更願意放映 20 世紀福斯的電影;而電影公司堅持推行自己的新規格,讓這股闊銀幕潮流也維持地更加長久。1967 年,20 世紀福斯影業停止製作新藝綜合體規格電影,但電影的樣貌已經為之改變。

「這是一部新藝綜合體電影」,當年 20 世紀福斯所推出的電影都如此抬頭挺胸的宣告自家優質高規格。
「這是一部新藝綜合體電影」,當年 20 世紀福斯所推出的電影都如此抬頭挺胸的宣告自家優質高規格。

50 年代的福斯電影片頭,全都會打上「這是一部新藝綜合體電影」的字樣。

下次,我們要來談談 1953 年 20 世紀福斯影業的另一個驕傲:她定義了「性感女神」這個名詞。(下集待續)

看更多 >>【再見了!福斯】系列專文介紹

加入「電影神搜」LINE好友,最新電影情報不漏接!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