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talk新聞
立陶宛通訊社(ELTA)當地時間 5 日報導,立陶宛總統瑙塞達(Gitanas Nausėda)表態支持新政府致力於與中國恢復正常外交關係的努力。立陶宛新任「準總理」帕盧茨卡斯(Gintautas Paluckas)近日表示,允許以「台灣」名義設立代表處是一項「重大的外交錯誤」,他將推動政府恢復與中國的全面外交關係,此一表態引發了台灣高度關注。
回顧 2021 年 11 月,立陶宛政府批准設立「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引發中國強烈不滿,雙邊外交關係因此降為代辦級。今年 10 月,反對黨社會民主黨在立陶宛國會選舉中勝出,其總理候選人帕盧茨卡斯隨後表示,有意修復因設立代表處而導致的立中關係緊張。帕盧茨卡斯在接受採訪時表態,將力求促成兩國大使的回歸,恢復正常外交往來。
立陶宛總統辦公室 5 日發出聲明指出,立陶宛與中國的關係應基於互信和國際承諾的原則,並強調總統支持兩國外交正常化,但須確保雙方利益對等。事實上,瑙塞達過去曾多次對於以「台灣」名義設立代表處的決策表示反對,並在 2022 年直言該決策是一項錯誤。他在今年 5 月總統選舉期間更提議,應將代表處的名稱更名,以避免中文名稱「台灣」一詞引發誤解。
針對立陶宛的最新動向,台灣方面反應積極。外交部歐洲司司長黃鈞耀表示,駐立陶宛代表處的名稱是台立雙方共同決定的成果,並經過慎重協商;外交部長林佳龍強調將竭力維持現有名稱,盼雙方能持續溝通。該代表處是歐洲首個以「台灣」為名的外交代表機構,對台灣而言象徵著「外交突破」,因此更名議題牽動政壇敏感神經,國民黨立委王鴻薇甚至呼籲相關官員應辭職負責。
實際上,立陶宛先前的對中政策一向引發中國國內不滿。根據今年 2 月立陶宛東歐研究中心的民調,絕大多數民眾不支持政府現行的對中政策,主張與北京建立更為務實的關係。近三分之二的立陶宛人認為不應干涉中國內政,約 44% 的受訪者認為缺乏中國投資將對立陶宛經濟造成衝擊,而 37.2% 則認為支持台灣無法帶來實質經濟利益,與中國維持良好經濟關係更為重要。
此外,從經濟數據來看,中立關係惡化前,立陶宛是波羅的海三國中與中國貿易關係最密切的國家,中國曾是立陶宛在亞洲最大的貿易夥伴,雙方貿易額在 2015 至 2019 年間增長82%。然而,隨著關係惡化,立陶宛對中國的出口在 2021 年衰退 16.8%,2022 年更下跌 78.3%。
留言 64
佑
看看吧。會不會變成第二個宏都拉斯
5小時前
姜壬水
碰上了一個更高桿的詐欺集團。
2小時前
OrphansOfAsia
國際關係中,看看「意識形態」走的遠?
還是「利益現實」走的遠?
都知道貧賤夫妻百事哀,居然還相信「價值同盟」可以當飯吃!熟不知對方當籌碼在耍~
蠢
4小時前
Steven
政治講的是實力,扯東扯西,自取其辱。
3小時前
Wang I-Yung
綠蛆崩潰
3小時前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