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業的飼料作物占用地球大片土地,這也是葷食被認為不太環保的原因之一,但是現在中國科學家推出以煤炭為基礎,經濟又高效的蛋白質來源,只需占用少少土地即可。
雖說農業技術進步讓畜牧業持續趨向永續環保,但畜牧仍需要許多土地與水資源,根據 Our World in Data 資料,畜牧和動物飼料作物農田合計 4,000 萬平方公里土地,遠遠超過地球旱地面積的四分之一,並且還有近 40% 的土地被定義為「宜居」。
因此現在有個實驗室培育的人造肉、細胞肉等等,也有科學家尋找其他飼料蛋白質來源,中國科學院(CAS)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人員指出,動物飼料對進口大豆的依賴超過 80%,每年進口量超過 1 億噸,因此中國積極尋求替代品來確保穩定的蛋白質供應。
因此團隊開始研究,以 BP 1960 年代推出的石油轉蛋白質(oil-to-protein)生物技術為基礎,以煤為原料的甲醇工業發酵,想透過化石燃料生產蛋白質。
技術大約如下,首先煤炭氣化製甲醇,再用甲醇餵食基因改造的畢赤酵母菌株,產生富含氨基酸、維生素、無機鹽、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單細胞蛋白質,團隊指出,這種蛋白質含量比植物還要多,在各種動物飼料中,可以部份替代魚、大豆、肉類和脫脂奶粉。
團隊稱,其轉化率高達理論值 92% ,細胞乾重和粗蛋白質含量分別為每公升 120 克和 67.2%。高轉化率讓這項技術在經濟頗具吸引力,過程不需要耕地、不受季節變化和氣候影響,比傳統農業更有效率,帶領團隊的 Wu Xin 教授表示,這比傳統農業方法的效率高千倍。
南華早報指出,研究人員正與合作夥伴開始工業規模演示,已經生產數千噸蛋白質。
Coal-to-protein livestock feed uses 1/1000th as much land as farming
Chinese scientists convert coal into protein to answer animal feed demand
Chinese scientists transform coal into efficient animal feed protein
(首圖來源:pixabay)
留言 1
汪凱明
給動物吃,我可以不說什麼。最後會不會變成窮人的蛋白質來源就說不一定了
2024年01月11日00:43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