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中國嘉德30周年,首次在台北舉辦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精品展 !

非池中藝術網

更新於 2023年10月17日14:08 • 發布於 2023年10月16日16:00 • 中國嘉德

中國嘉德將於將於10月21至10月22日,攜眾多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秋拍精品,首次赴台與藏家朋友們聚首交流。此次臺北精品展,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部門精選華人現當代名家繪畫作品,與藏家朋友們細品藝術家如何以開創精神與獨特語法表達藝術精神,並特別引薦華人80、90後的藝術新銳,呈現中國嘉德拍賣多年來深耕華人藝術市場以及對於年輕年世代的探勘心得,為臺北這個人文底蘊深厚的城市,送上一片清新的藝術景象。

林風眠《齊天大聖孫悟空》,1956,布面 油畫,53.5 times45.5 cm。圖/中國嘉德提供

展覽由林風眠50年代罕見油畫傑作《齊天大聖孫悟空》與1979年創作並贈送於馮葉的仕女臻品《摩登仕女》,以及關良與吳冠中70年代的風景油畫精品《山塢日暖》和《靜溪樹影》帶出主軸,延伸開展出一眾炙手可熱的中國當代藝術家,其中周春芽三個創作時期的代表作《山石圖・去雅安上里的途中》、《紅石圖》、《灼春融》將重磅呈現,以及劉野、張恩利、丁乙、 歐陽春、仇曉飛、黃宇興、劉曉輝、秦琦、韋嘉、梁遠葦、陳可,到新生代的陳飛、閆冰、邱瑞祥、趙趙、張業興、高露迪、張月薇、張子飄與臺灣藝術家范揚宗、周代焌等,皆有代表作登場。

劉野《阮玲玉之一》,2002,布面 油畫,60times45 cm。圖/中國嘉德提供

其中劉野繪於2002年的《阮玲玉之一》,是現藏家在收藏20年後首次釋出,也將亮相臺北,作品表現藝術家心中的「女神」mdashmdash阮玲玉這位華人傳奇女星獨具的風華韻味,也是其肖像系列的開篇之作,畫面嫣然迷離的神態,極為引人。陳飛近4米的雙聯大作《星星堆滿天,我還是只愛月圓》,更是自藝術家2011年北京今日美術館個展後,首次於市場曝光,完整展現強烈而幽默的繪畫風格。畫面中坐在草坡上的人物是藝術家最親密的伴侶,與愛犬相互依偎著仰望滿天星斗,可謂藝術家迄今最浪漫的一件巨作。

中國嘉德董事總裁胡妍妍表示:「多年來臺灣藏家一直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值中國嘉德30周年,我們特別臻選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秋拍精品赴臺北與藏家深度互動,非常期待與久違的臺灣朋友們見面交流,也透過預展中的作品,傳達中國嘉德這些年對於美術史、對市場的研究與回應;一方面持續向時代先驅者的開創精神致敬,另一方面,也代表我們對新一代華人藝術發展的信心與展望。誠摯邀請舊友新知蒞臨參觀。」

精品展將於10月21-22日在臺北信義區華南金控大樓3樓舉行。

2023 嘉德秋拍 台灣預展作品精選

林風眠(1900-1991),摩登仕女,紙本 設色,67.5times67.7 cm,1979 年。圖/中國嘉德提供

如果說林風眠50、60年代的仕女所呈現的是一種可望而不可及的美,傳達的是端莊典雅,那麼70年代末,林風眠的仕女畫則更加側重現代美的表達,這時他筆下的仕女更強調姿情活潑的動勢,表現方式上也更為自由大膽。本幅創作於1979年的《摩登仕女》正是林風眠這一時期承前啟後的集大成之作,把女郎的體態與閑適而不失風韻的神情透過柔韌的線條傳達出來。

《摩登仕女》沿用了林風眠以往仕女題材的經典造型:鵝蛋形的臉龐、細細的彎眉連著精緻鼻樑、小巧的紅唇以及修長的頸項。然而女子面頰上細細敷上的粉色以及點綴的頭飾,配上領口綴有蕾絲花邊的淡藍洋裝,仍見本作特出細膩之處。而最為引人的,無疑是女子頷首側視,含情帶笑的一對明眸,這一點睛之筆令女子神態鮮活生動,儼然一位自信時髦的年輕女性形象躍於畫面。《摩登仕女》曾於1989年在臺北歷史博物館《林風眠九十回顧展》中展出,林老當時為此展親自選件,並自書展名,自撰前言,可謂鄭重非常。尤其林風眠還特將本作選為展覽明信片的封面,足見對本作的珍愛。畫背題簽有「一九七九年給馮葉,林風眠」字句,實乃藝術家親贈予義女,遞傳清晰的銘心之作。

吳冠中(1919-2010),靜溪樹影圖,布面 油畫,61times42.5 cm,1977 年。圖/中國嘉德提供

在吳冠中一系列的寫生風景繪畫當中,井岡山是他關鍵性的題材,70年代末更是吳老嘗試將書畫傳統用筆帶入油畫創作的重要轉折時期。本幅《靜溪樹影》即是此時期的經典之作,凝結著吳冠中對於風景畫創作的經驗結晶。

1977年,吳冠中再度前往井岡山寫生采風,一棵依水橫生於溪畔的老樹與其倒影,交錯組合的線性趣味讓吳老興筆作畫;此作將連綿的山林退居遠景,轉而將一棵枝藤纏繞、橫亙於河面的老樹作為主體,並且以對角線的構圖,特寫其蒼勁的枝幹以及低垂往前伸展的姿態,形成貫穿整幅畫面的張力。也使得《靜溪樹影》不同於復原式的對景寫生,在樹身與倒影錯綜的細節中,映襯出的是強烈的形式美以及韻律感,畫面中張弛有度、筆走龍蛇般的枝條表現,與疏淡自然的用色,使觀者強烈地感受到吳老對於書法用筆的抒發以及水墨韻味的追求。

周春芽 (b.1955-),灼春融,布面 油畫,200times280 cm,2015 年。圖/中國嘉德提供

「桃花」系列的靈感最初來源於周春芽2005年在成都龍泉山觀賞桃花的一次經歷,漫山遍野的桃粉色,帶著讓人血脈賁張的妖冶和原始生命力量的律動。在中國繪畫傳統中,桃花自古便是中國文人情感寄託與文思靈感的泉源,周春芽在本作《灼春融》中運用酣暢淋漓地薄塗宣染,揮灑出桃花燦爛蔓生的視覺感,將紅豔如火、千枝萬樹的桃花描繪得彷彿杷春天都燒融了一般。令人不禁想起自唐代詩人吳融的名詩《桃花》中的「滿樹和嬌爛漫紅,萬枝丹彩灼春融」,那樣瑰麗自然而富有生氣。本幅大規模的《灼春融》2015年完成後,便由現藏家悉心收藏,首次曝光,期待能為為市場帶來一片盎然春意。

周春芽 (b.1955-),山石圖middot去雅安上里的途中,布面 油畫,100times80 cm,1994 年。圖/中國嘉德提供

山石的概念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一向具有代指,它作為一種意象,是古人詠懷的虛擬物件,也成為「天人合一」思想的現實載體。創作於1994年的《山石圖middot去雅安上里的途中》展現了周春芽山石系列的重要轉變,在色彩、肌理和造型進行了全方位的實驗,巨大而不規則的青石或隱或現於幽微的墨綠色深潭中,周春芽將那些潛藏在青石中的微妙與細膩強化、放大,讓飽和的青灰色格外濃烈和潤澤,尤其在畫面深普魯士藍襯托下,散發緊湊熱烈的氣息。在《山石圖》中,周春芽將色彩與機理結構運用地出神入化,充滿想像力,足以喚起觸摸感的色彩賦予了石頭以生命力,是市場難得一見的精品。

周春芽 (b.1955-),紅石圖,布面 油畫,150times120 cm,1999 年。圖/中國嘉德提供

紅石的素材來自於四川雅安。那種被長年雨水浸透的紅色石頭和其呈現的溫潤光滑,打動了周春芽。相較於1994年「紅石」初創的隨性熱烈,本幅1999年《紅石圖》卻表現出從恣意到克制、從熱烈到平和的轉變,藝術家通過書法用筆的微妙動態和筆觸的距離感來暗示空間和結構,下方則以塗抹氤氲的筆勢效果營造混沌的動勢,幽暗深遂的沉鬱滲化出更多的虛迷神秘。兩座重疊的紅石主體敦實質樸,宛如靜立於肅穆的暗色虛空的石之肖像,巍峨挺拔,散發著崇高的精神感。本作象徵著藝術家過去的積澱和新感悟,是同期題材中完整度和品質均十分出色的重要代表。

丁乙 (b.1962-),十示 97-45,花格布 丙烯,140times160 cm,1997 年。圖/中國嘉德提供

在《十示 97-45》中,藝術家丁乙用畫筆「織造」了全新的布匹,賦予布料新的生命。鮮麗線條疊加上的繪畫痕跡排列有序,最終在層層疊疊之中,觀者已難分辨布匹本身的紋理以及新添的痕跡,即透過看似重複的用筆與配色,吸引人們不斷去比較畫面細節。這種獨特的畫面形態與藝術家早年的工廠經歷相關,因此作品的裝飾性與抽象性之間的曖昧關係是丁乙始終面對的課題。

在本作中,丁乙不再局限於再現畫面機械化的紋理,刻意留下的手繪痕跡賦予作品更大的自由度,而 「十」這個符號的含義也逐漸演化,從最初的純抽象符號逐漸轉變為能夠與現實世界產生聯繫的事物,畫面中明艷溫暖的彩色調彷彿再現了夜晚城市中的霓虹燈和萬家燈火,使作品洋溢歡愉與活力。

劉野(b.1964-),阮玲玉 之一,布面 油畫,60times45 cm,2002年。圖/中國嘉德提供

與90年代以兒童為主角不同,2002年以後劉野開始一系列著名女子的肖像,包括阮玲玉、周璇、張愛玲、鄧麗君等,而本幅《阮玲玉之一》便是肖像系列的開篇之作,也可謂是開啟劉野個人繪畫「黃金時代」的代表作。劉野引用阮玲玉的電影代表作、也是默片時代的巔峰之作《神女》中一個吸煙的鏡頭入畫,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青藍色的純凈背景,特寫了人物心口以上的部分,造型化渾圓的頭部位於畫面的正中央,經由高反差的明暗、色彩對比和古典技法薄薄疊加,營造出人物膚色的光采與細膩的色暈,以及比現實更為悠遠和迷離的氛圍,定格了這位傳奇女子舉手投足間的風采神韻。《阮玲玉之一》完成後,其構圖韻味讓藝術家念念不忘,以至於在2018年劉野於上海Prada榮宅舉辦的個展,便以此為藍本又繪了一幅《神女》,該作今春於佳士得倫敦二十及二十一世紀夜場上拍,獲得255萬英鎊的亮眼成績。

張恩利(b.1965-),盛宴,布面 油畫,210times200 cm.,2005年。圖/中國嘉德提供

1989年,張恩利來到上海,開啟了藝術生涯第一個重要系列的創作之路。以陰鬱濃重的底色和粗放筆觸刻畫下那個時代的生活百態,稠密卻飄忽的人群,熱鬧中各自寂寥。進入2000年,隨著藝術家心境上的變化,其作品也從以往人物作品色調濃郁的黑紅,充滿矛盾張力的畫面逐漸轉向更為單純直抒主題的精神性描述。而本幅創作於2005年的《盛宴》,正是張恩利在這一時期最後的群像力作,亦預示著新的篇章即將打開。

《盛宴》以俯視視角,將主體落在畫面中央的大圓桌。張恩利以其獨創的稀釋而柔軟的水墨筆法,讓顏料自然垂墜流淌,形成如煙般蒸騰繚繞的空氣層次,並巧妙地採取大量留白,將重心轉向圍坐在餐桌邊的食客們。宴飲喧鬧都在藝術家的全知的視角下,抽離成一個帶著些許惆悵的記憶。

黃宇興(b.1975-),河流,布面 油畫,240times530 cm,2011年。圖/中國嘉德提供

作為黃宇興藝術生涯的重要母題,「河流」是他對時間和生命的闡釋。此幅5米巨作《河流》創作於2011年至2013年,是同名系列中最早的創作之一。在該系列中,藝術家揮別了以往人物的主題,河流、樹叢、氣泡、隕石、山脈,這些經典視覺元素開始進入黃宇興的繪畫世界,是其由具象逐步引入抽象的起點。本作選取了河流的局部,一場微雨,綿綿而落,觸及河面的那一刻,無數個同心圓一邊綻放,一邊消逝,輕微地攪動河水的寧靜,又在極短的時間內悄悄走過它幽微的一生。畫中的雨被處理得尤為克制,垂直的線條若隱若現,卻足以讓人聽得見雨聲。而近景的每一個渦旋被描繪得直觀而細緻,加上綺麗卻悠淡的色彩,視線越往遠處探去,畫面變得越發朦朧,仿彿引人無止盡地深入畫外之境。

韋嘉 (b.1975-),我還年輕,失敗也沒關係,布面 丙烯,240times150 cm,2007年。圖/中國嘉德提供

創作於2007年的《我還很年輕,失敗不算什麼》是韋嘉早期作品中極少見的大尺幅上下雙聯畫,不同於同期作品的憂鬱氣質,帶著一股獨屬於青春期的不認輸、勇往直前的精神。畫作以池畔草叢劃分為上下兩個部分,上半部分是戴著拳擊手套的少年特寫,他鬥志昂揚、眼神堅定地望向前方下半部是少年照映於水中的倒影,雖是虛幻渺小卻一樣志氣不減,如疾風中的勁草,環境激發起他的拼搏情緒,傳達出一種疼痛又帶著熱血的少年情緒。而中間的草叢彷彿分隔、也反映了藝術家的心志與現實兩個面向,展示了自己真誠的雄心和脆弱,也展現出他純粹自由的生存和創作姿態。

仇曉飛 (b.1977-),頤和園,布面 油畫,200times250 cm,2004年。圖/中國嘉德提供

《頤和園》創作於2004年,曾於仇曉飛2006年首次個展「黑龍江盒」中展出,他透過對家庭相簿、父輩私人日記等真實圖像的複製、改寫和呈現,將自己曾經的記憶與現時的 情緒交疊在一起。 畫中的情緒是溫暖而懷舊的,在描繪老照片過程中,藝術家用個人的理解修改了集體記憶,完成了對照片這一客觀複製品的「複製」。 值得玩味的是,仇曉飛畫的不僅是照片,而是將照片的背板也一同記錄下來,連塗抹、刮擦的痕跡都如實再現。 粗狂的線條、厚塗的顏料極富繪畫性,他試圖在作品中尋找的手工「光暈」被完美的呈現出來。 《頤和園》如同一個時光機,承載了仇曉飛孩童時期自家鄉遷居北京後的童年回憶,也讓他回到一個沒有緊張和焦慮的純真狀態中。

陳可(b.1978-),杯中蘭,布面 综合材料,80times60times3 cm,2018年。圖/中國嘉德提供

陳可每個系列的創作都是她生命不同階段的真實感悟,清新可愛的風格以及細膩的個人情緒表達,被認為是「新卡通一代」的代表。2017年陳可創作了「與爸爸對話」系列,這是她藝術生涯中極為特殊的系列,第一次以女兒的視角去表現親情,去描繪她心中的父親。

《杯中蘭》是陳可2018年在余德耀美術館個展「和爸爸聊天才是正經事」的佳作。作品表現了一位戴著老花鏡坐在椅子上捧書閱讀的父親形象,一如許多人腦海裡父輩的典型形象。陳可特地將父親喝茶用的杯墊拼貼在畫布上,並在上面畫了一杯茶,展現出舊物上時光留下的痕跡,還邀請她的父親繪製了杯中搖曳的蘭花,透過本作中進行了一次父女之間的藝術對話,也讓觀者無一不被父女的溫馨親情打動。

陳飛 (b.1983-),星星堆滿天,我還是只愛月圓,布面 丙烯,40times380 cm(雙聯),2009年。圖/中國嘉德提供

陳飛的繪畫將生長於動漫世代的80後,以及其個人性格中的乖張與幽默表達得淋漓盡致。其繪畫融合了漫畫分鏡與浮世繪工筆技巧,無論是戲謔幽默、率性浪漫甚或帶些暴力,陳飛都能從元素複雜的畫面中梳理秩序,抽取出最引人心緒的一瞬間,用新世代的視覺語彙與觀眾互動,也與自己玩鬧。

《星星堆滿天,我還是只愛月圓》是陳飛個人風格走向成熟階段時的代表作,曾展出於藝術家2011年重要美術館個展《陌生人》,也是其生涯尺幅最大的作品之一。本作與《陌生人》(2011)以及《暗星》(2013)三幅同尺寸巨作構成了一組「三部曲」,以倒敘的方式講述了一個從相遇、旅程再到重逢的奇幻故事,而《星星堆滿天,我還是只愛月圓》作為三部曲的開篇,既是靈感源頭,也是整個故事的結局,實為當中最為關鍵,也最重要的一件。畫面以黑色為基調,一條綠色的草坡將天與地割開,近處是少女和愛犬(熊熊)的側影,和草地裡萬物野蠻生長的夏夜之夢,主角凝望的遠處則是一片靜谧燦爛的星空,賦予了濃厚的戲劇張力。

張月薇(b.1990-),兆植群(標籤),丙烯 石墨 油彩 畫布,230times190 cm,2019年。圖/中國嘉德提供

張月薇因幼年隨著外交官父親移居,成長於多元的文化環境(中國、肯亞、泰國),豐富的生活經歷造就了她獨特的世界觀。在視覺材料泛濫的時代,張月薇通過複製、扭曲、打亂符號元素,構成她的繪畫「筆觸」,在其創作系統中迴圈碰撞,形成一幅幅開放多元的「新景觀」。創作於2019年的《兆植群(標籤)》畫面中多重圖像交織於一體,張月薇標誌性的八邊形標籤(tag)符號、以及被摺疊的橢圓金屬片列隊穿行於畫中。標籤作為信息的載體,代表著當今互聯網環境所賦予人們的獨特美學,也像各大網站視頻上漂浮的「彈幕」,當巨量的彈幕出現在螢幕上,無人能夠真正去看清。 於是,在張月薇的畫筆下,這些「彈幕」就變成了一排排語意空白且長短不一的形狀,傳達著資訊爆炸時代的寂寞與無奈。

【中國嘉德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秋拍精品展】

時間|10/21-22 11:00-18:00

地點|臺北市信義區華南金控大樓3樓(微風南山對面)

藝術家|林風眠、關良、吳冠中、周春芽、丁乙、劉野、張恩利、趙洋、歐陽春、劉曉輝、黃宇興、韋嘉、秦琦 、梁遠葦、仇曉飛、陳可、閆冰、邱瑞祥、張業興、趙趙、范揚宗、陳飛、黃一山、周代焌、梁浩、張月薇、高露迪、張子飄。

【關於中國嘉德拍賣】

成立於1993年的中國嘉德,是總部位於北京的拍賣公司,每年定期舉辦春、秋兩季大型拍賣會,以及嘉德四季與網路拍賣等。迄今為止,中國嘉德的拍賣總成交額逾957億元人民幣,累計逾52萬件文物藝術品在這裡傳承流轉。包含北京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龍美術館等機構皆為嘉德的客戶,是為中國文物藝術拍賣的領頭羊,亦是華人市場最重要的拍賣行之一。

本次來台舉辦精品展的「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部門 」則長期經營華人現代與當代藝術品,除了已然載入藝術史冊的名單之外,對中青輩藝術家和青年藝術家的持續推廣亦是中國嘉德在近幾季著力的項目。

加入【非池中藝術網】LINE@,藝文展覽訊息不漏接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