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聲稱《臺灣社交距離》App為「公開原始碼」,但在GitHub公開程式庫ailabstw/social-distancing中,卻仍只有一紙規格白皮書。
在政務委員唐鳳居中協調,加上一名志願協助的工程師,參與會議甚至簽署保密協定(NDA, Non-Disclosure Agreement)後,仍多次拖延,引發工程師社群湧入質疑聲浪。
既然政務委員唐鳳已代為轉達,《臺灣社交距離》App將會朝完全公開原始碼的方向進行,並採用相當寬鬆的開源授權MIT license,也會邀請專家協助預先審查原始碼,甚至將會達到技術上「reproducible build(可重現版本)」來確保軟體商店上的編譯版本與開放原始碼版本完全相同,為何社群仍然耐不住性子?
這很可能源自長久以來,開源社群與商業公司之間,經常存在不信任的緊張關係。
商業公司為了維護自身產品競爭優勢,程式碼通常是以私有智慧財產權在公司內部閉源開發,微軟Windows正是這種發展模式的代表性產品。
然而隨著自由軟體與開源社群的發展,有些軟體以開放原始碼授權的方式發展,反而獲得更好的績效,Linux正是這種發展模式的代表性產品,打敗眾多以閉源開發的Unix產品,成為伺服器作業系統的主流。
開源社群往往有「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理念,然而有些商業公司卻可能利用開源軟體專案,卻不依約回饋給社群或標示授權聲明,更甚者可能將開源發展的成果「收割」為商業私有產品。
近期就有知名的音訊編輯開源軟體《Audacity》被商業公司Muse Group收購後,推出具爭議的隱私條款之外,還要求程式碼貢獻者簽署「無條件奉上」的授權疑慮協議,引發開源社群眾怒。
《臺灣社交距離》App並非來自開源社群,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有義務開源嗎?
自從台灣今年五月底爆發COVID-19疫情以來,民間g0v社群持續發起與討論各項資訊建設,尤其是與隱私相關的議題,涵蓋了各種實聯制與《臺灣社交距離》App。由於這些軟體是為了控制疫情,與公眾利益高度相關,又容易有蒐集個資的疑慮,既然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聲稱《臺灣社交距離》App是「公開原始碼」,這自然是供公眾檢視的最好方式。
癥結在於,《臺灣社交距離》App原始碼目前僅提供給國際防疫團隊,而不是對外全面公開。儘管,這確實是許多商業公司對外開源內部專案之前,常見的過渡期手段,但在公關用詞上,確實是太早使用「公開原始碼」一詞。
此外,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在該討論串中,除了未曾主動揭露進度外,也僅重複提及過往新聞稿內容與既有進度,再加上假帳號的嘲諷留言,更是火上加油。
在社群時代,公關不能再是單向發送新聞稿。 公關即公眾關係,對公眾的語言用詞、溝通與危機處理,本身就是極需細思熟慮的專業能力。
過往台灣多半是代工製造業,無需在第一線面對公眾,且中小企業經常以老闆的個人意見為本位。但台灣在邁向產業升級的路上,經常需要建立品牌形象,就需要重視這種專業公關能力。
關於危機處理,十幾年前的iPhone 4天線門事件就是極佳案例。
在《賈伯斯傳》第39章中提及,賈伯斯面臨當時的公關危機時,除了一如往常自負不認錯,亦感到受挫且沮喪。在眾人的鼓勵下,最終由時任營運長的Tim Cook引述有人評論蘋果正在變成下一個高傲的微軟,才成功把賈伯斯從低潮無作為的狀態中拉出來。
在那之後,賈伯斯集結了公司內部的公關與各部門主管,分析既有問題並擬好公關稿,開了一場記者會,成功瓦解公關危機,繼而使得iPhone 4成為史上著名的熱銷機種。
最終,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則在引發社群巨大質疑聲浪的一天以後,正式公開了《臺灣社交距離》App原始碼,實踐了對社群的承諾,值得嘉許。
責任編輯:張庭銉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