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周俊吉推薦《企業進化》:提倡「企業倫理」重要性,才能推翻股東利益優先主義

天下文化出版

更新於 04月29日05:55 • 發布於 04月29日05:54 • 周俊吉

期待更多企業加入B型企業運動

文/周俊吉,信義企業集團創辦人

很榮幸受邀為劍橋賈吉商學院(Cambridge Judge Business School)教授孟睿思(Christopher Marquis)的新書作序。

Chris的經歷相當令人驚豔,大學念歷史、碩士改念MBA,並曾在摩根大通(JP Morgan)工作過幾年,然後決定走入學術界、取得社會與管理學博士後,陸續在哈佛商學院、康乃爾大學S.C. 詹森管理研究學院任教,疫情前也長期擔任中國多所頂尖大學的講座教授,目前則是受聘為劍橋大學信義講座教授(the Sinyi professor of Chinese Management)。

可能是因為如此跨域的人生經驗,讓Chris得以一種更寬廣的社會人文角度來觀察企業,特別在企業策略、社會創新、企業家精神與永續發展等領域,這種濃濃的Chris色彩在這本書中展露無遺,字裡行間充斥著對資本主義追求利潤極大的失望,及對企業能夠、也必須改革資本主義的無比期待,而這希望的星星之火是自民間自發成立的B型實驗室開始,至今已遍布全球、甚至擴及到每一個人,透過「倫理消費」來影響企業。

Chris認為,不論是早幾年的企業社會責任(CSR),或是現在談的永續、ESG,在沒有定期監督檢核機制的情況下,都有可能淪為存心「漂綠」企業的遮羞布,尤其是年輕一代的消費者,對於這種虛假負責或是倡議空洞承諾的企業非常反感;而相對周延的B型企業認證,則是透過公開透明的標準與過程,協助辨識真正優良的產品或服務,有效贏得大多數消費者的信任。

圖片來源:天下文化,張智傑攝。

然而,真正重要的不是讓每家企業都成為通過B型實驗室認證的B型企業,而是鼓勵每家企業都能像B型企業一樣,在日常營運的每一刻兼顧利害關係人權益,將重視社會與環境福利等B型企業思維,深刻融入企業的DNA;誠如我向來信仰的「企業倫理」:以企業為主體,針對各利害關係人從事合宜行為、建立適當關係,以實踐企業社會責任。如此才能推翻股東利益優先主義,讓企業的存在帶動整體社會、國家、甚至地球,進入共生共榮的正向循環。

特別是,陸續有中大型的跨國企業如北美達能集團、聯合利華、寶僑、雀巢等加入B型企業運動,顯然來自消費者與投資機構的殷殷期待,已經對企業造成相當程度的壓力,若能以企業供應鏈的無形力量加速推動B型企業運動,相信具體改革資本主義、邁向一個更美好未來的目標,應該指日可待。

書中也提及「立法」(共益公司法),是B型實驗室成功的基礎,藉由明白清楚的法律框架定義B型企業,並據此循序漸進發展。對照國際趨勢,台灣目前僅修正公司法,將企業社會責任概念明確入法,距離國外設立專法規範的進度尚遠,期待未來能有更多企業加入B型企業運動的行列,讓身邊人因為有我們而愈來愈好!

>>馬上加入 天下文化 官方LINE好友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