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海客季「搞海陸」名稱看似俏皮有趣,但卻內含了沿海客庄要帶給遊客的,另一層文化與環保的認知,桃園沿海的客庄聚落,發展出了半農半漁的,農漁兼作的海客文化,更為了與自然環境共生共存,有了石滬、牽罟捕魚方式,到現代更有海洋回收物的再造創生,透過這次的桃園海客季一起行銷,讓人感受到了海客的團結與生活智慧。
「這都海廢,這都海廢。」
新屋石滬故事館為來訪的遊客講解海岸廢棄物的危害,回鄉從事創生工作的徐旻君表示,故事館存在的意義,是讓更多民眾知道海客人的記憶,還有石滬的環境教育推廣。
新屋石滬故事館專案經理 徐旻君:「讓更多的人一起重視石滬的文化,共同推動環境保護,跟地方的發展。」
文史工作者李仁富表示,今年海客季納入沿海環境議題,而地方的創生活動,除了牽罟外也有石滬堆疊體驗,這些都是讓遊客體會客家先民的智慧,另一方面,他們也提出了「海廢再生」議題,用回收的海廢品,與文創結合做成環保小物,彰顯對於環境保護的堅持,也留住年輕人為客庄努力。
新屋文史工作者 李仁富:「我們這故事館,這2、3年也花很多時間,在研究這些東西,現在有幾個年輕人,在地年輕人回來做,你沒有讓產業做起來,她沒辦法生活,所以我們現在變成,塑膠跟石滬結合變文創商品。」
桃園市客家局長范姜泰基表示,透過多樣的海客活動,推廣新屋石滬文化,傳遞海客團結精神,更讓來參加的人,感受海客對於海洋保育的熱心,這些未來會都在小旅行中呈現。
桃園市客家局長 范姜泰基:「客家的先民團結,一起來拉漁網,這也有現在很流行的內容,就是我們的環境的永續。」
客家局表示,舉辦海客季能讓大家看見客家先民,對於環境的重視及保護,現在則成為吸引青年回鄉的重要元素,這些具有深厚的歷史背景的文化,在這次海客季已經點燃了開頭,未來希望繼續喚起公眾,對海客文化及沿海環保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