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話題》關於和平的藝術——讀一行禪師《請以真名呼喚我》

Openbook閱讀誌

更新於 09月07日04:09 • 發布於 09月07日04:00 • 曹馭博

初讀一行禪師的詩歌是我讀創作所的時候,當時我給自己一個功課:每天翻譯一首外文詩或俳句,維持自己的閱讀視野。在某個國外詩歌論壇上,我讀到了〈For Warmth〉,隨後在Soundcloud搜尋並聆聽一行禪師本人用越語的朗誦。這首詩寫於1965年越戰期間檳椥(Ben Tre)轟炸之後,美軍軍方曾說:「為了拯救檳椥,我們必須摧毀這座城市」,而這首詩就是一位涉世之人聽聞苦難,面對憤怒的狀態:

為了溫暖/一行禪師(曹馭博譯)

我用雙手捧著我的臉。
不,我沒有哭。
我用雙手捧著我的臉
讓我的孤獨保持溫暖——
雙手保護,
雙手滋養,
雙手阻止
我的靈魂在憤怒中
離開我。

brainpicker · "For Warmth" by Thich Nhat Hanh

這讓我想起美國哲學家瑪莎.努斯鮑姆(Martha C. Nussbaum)曾提到的,憤怒這種情緒狀態,其實是悲傷的誘人替代品;而寬恕——努斯鮑姆將其定義為「受害者內心的改變,放棄憤怒與怨恨,以回應對方的認罪和懺悔」——寬恕並非無條件原諒,而是讓自身不被限制,能夠做出回應,保持正念與同理心。

有時候,一首詩最動人的地方不是酷炫晦澀的名詞,而是樸實但啟迪人們感官思維的動詞——詩中用雙手摀住臉的動作,看似激動,但也是一種自省與自覺。我們可以視為一個極度憤怒之人在壓抑與忍耐,因為,倘若讓憤怒持續,本心就會失去,開始過度執著、試圖報復、自以為是。

憤怒好像腐蝕溶液,會蠶食自身的心智與肉身,進而喪失純真的靈魂。而「溫暖」這個主題用得恰到好處,詩人以觸覺的感官經驗告訴我們,請重視自身帶來的溫暖,不要被內在的憤怒之火給打敗。

所以,我們在閱讀《請以真名呼喚我》時可以發現,當一行禪師將自己描述為許多不同的事物——例如青蛙、太陽、鳥兒、澄花,這些不只是單純的隱喻或形象上的鋪陳與描述。在他筆下,世間的一切並非二元對立,而是萬物皆有聯繫。倘若我們仔細觀察,就能知曉生物與自然之間的同一性(identitas),指認對方的名字,並且從中認識自己,進而培養對眾生的同情與同理心。

這種關於和平的寫作,即是一種當代困境的解套——如果我們認為彼此都是單一的獨立個體,那麼只會加劇戰爭、社會矛盾、邊緣衝突等問題。只要我們之間能產生聯繫,我們就更容易產生同情心。儘管過程不斷面臨外部的痛苦,內心充滿恐懼,暴力的陰影也持續影響著我們,我們依舊要讓某種未知、但充滿和平的狀態進入我們的日常生活。

這也讓我想起愛爾蘭詩人希尼(Seamus Heaney)的名詩〈豐收結〉最後一段所引用的名句:”The End of Art is Peace”(譯為「藝術的終結是和平」或「藝術的盡頭是平靜」等)。

這句詩出自19世紀英國詩人科文特里.帕特莫爾(Coventry Patmore)的作品。另一位愛爾蘭詩人葉慈於1901年的論文隨筆〈愛爾蘭與藝術〉(Ireland and the Arts)中,引用了這句話,用來強調從事寫作或藝術行為的重要。

左起文特里.帕特莫爾、葉慈、希尼。(圖源:wikipedia)
左起文特里.帕特莫爾、葉慈、希尼。(圖源:wikipedia)

而希尼再度在詩中引述,無非是想告訴眾人,藝術創作是有用的,它是一種認識傷口的方式,也是平息情緒的方式。希尼在某次採訪中,針對這句話做出回應,我想以下這段話可以映照出一行禪師的詩歌特點:讓心找到安身立命之處,平息與平衡,是和平的藝術:

無論藝術主題或藝術所包含的東西有多麼紊亂、災厄、激昂或破壞性,無論先於藝術的事物有多麽不和平——一旦它被帶入一種名為「藝術」的狀態,即使它不被平息,也會被帶入平衡……人類的精神在它的冒犯與浩瀚面前得以安身立命。這就是「藝術的終結是和平」。(曹馭博 譯)●

請以真名呼喚我:一行禪師詩集
Call Me by My True Names: The Collected Poems of Thich Nhat Hanh
作者:一行禪師(Thich Nhat Hanh)
繪者:王春子
譯者:釋真士嚴、阮荷安、劉珍
出版:大塊文化
定價:50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一行禪師(Thich Nhat Hanh)

一九二六年生於越南,十六歲在慈孝寺出家,一九四九年受具足戒,為臨濟禪宗第四十二代、越南了觀禪師第八代傳人。

一九六一年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研讀比較宗教學,次年於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和研究佛學。一九六六年前往美國和歐洲呼籲和平,結束越戰。在這次訪問中,他首次見到了馬丁‧路德‧金恩博士,後者於一九六七年提名他為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

然而,由於這次的奔走呼籲,越南拒絕了他返回祖國的權利,他開始了長達三十九年的流亡生涯。一九八二年,在法國南部建設禪修道場「梅村」。

他是目前世界上最著名的一位禪師,教導正念禪修長達七十餘年,暢銷作品包括《自在》(Be Free Where You Are)和《轉化痛苦的藝術》(No Mud No Lotus)。二○二二年於越南順化慈孝寺圓寂,享耆壽九十五歲。

【島讀共同體】鷹飛基隆:從尋找黑鳶重新認識基隆歷史 熱烈報名中!

閱讀通信 vol.298》在小說的世界得到自由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 定期贊助

  • 單筆贊助

  • 300

  • 500

  • 1,000

  • 成為Openbook贊助之友

  • 300

  • 500

  • 1,000

  • 成為Openbook贊助之友

  • 曹馭博(作家)
    2024-09-07 12:00 請以真名呼喚我, 一行禪師, 越南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