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月桃、冰花、荖葉不能吃?食藥署列「未確認安全」清單,挨批「不食人間煙火」

上下游新聞市集

更新於 2023年04月26日12:34 • 發布於 2023年04月26日04:34 • 上下游News&Market
月桃、冰花、荖葉不能吃?食藥署列「未確認安全」清單,挨批「不食人間煙火」

冰花是國內新興農作物,但竟然不是「安全」食品?不只冰花,月桃、荖葉、紅龍果皮、玉米苞葉、洛神果實等都被食藥署列入「未確認安全不得使用清單」。食藥署表示,食材原料成千上萬不易管理,為確保國人食安,所以民眾不常食用、有疑慮的原料,會先列入該清單,待日後有食用事實或是安全性測試報告,再滾動式檢討該清單。

國內學者及業者認為,食藥署要重新檢討管理方式。花蓮縣原住民族野菜學校校長吳雪月指出,月桃是常見民俗植物,原住民會食用月桃心,閩南人則會使用月桃葉包粽子,荖葉更是原民傳統野菜,在國內已有長久的使用事實。好食機創辦人謝昇佑也表示,實驗佐證資料或是國外食用事實的標準認定門檻都太過,對於特定地區民俗植物的使用非常不利,應輔以科學事實加註安全食用量即可放行。

月桃在台灣是常見民俗植物,但卻被食藥署列入「未確認安全不得使用」清單(圖片來源/林試所台北植物園粉絲頁)
月桃在台灣是常見民俗植物,但卻被食藥署列入「未確認安全不得使用」清單(圖片來源/林試所台北植物園粉絲頁)

玉米苞葉、月桃葉、冰花都是「未確認安全不得使用」

食藥署的食品原料查詢平台中,「未確認安全不得使用清單」現在列有 540 個項目,不同植物還有不同限制部位,仔細一看會發現不少熟悉的原料,如紅龍果皮、玉米苞葉、香蕉葉、梔子花、冰花、蘋果薄荷、茭白黑穗菌、月桃葉及花。食藥署食品組科長廖家鼎說明,食品原料繁雜、管理不易,國內也經常有人來信詢問原料可否使用,為方便民眾查詢,才會製作食品原料查詢平台。

廖家鼎表示,未登記在食品原料查詢平台的品項,不見得就不能當食品原料用,民眾常吃的雞鴨魚肉或是蔬菜就不會登載,但不常食用、民眾有疑問的才會放入清單。不過清單項目會隨時調整,倘若國內外有相關實驗數據能佐證原料的安全性,或是歷史上有食用的事實,食藥署便會隨時修正。

話雖如此,但清單內許多食材經常出現在國人生活中,例如:南部粽會以月桃葉作為包材、路邊小販總將玉米帶著苞葉一同蒸煮、小吃店會以黃梔子花染色、冰花也會出現在菜市場。難道國人習慣的日常,都是不合法的嗎?廖家鼎回應,「使用」的定義為咀嚼或食用,倘若沒有吃下去或作為包材都沒問題,換言之,月桃葉可以用來包粽子、玉米苞葉可一同水煮,而梔子花則是合法的天然染色原料。

月桃在國外做成保健食品,在國內卻被規定「不能使用」

苞葉和玉米一同水煮沒問題,廖家鼎表示,倘若有人將玉米苞葉收集起來,製作成茶包,現階段屬違反規定。好食機創辦人謝昇佑認為,如此管理有失彈性,因為帶著苞葉的玉米水煮,以及玉米苞葉煮茶,同樣是以水熬煮,「這是同一件事,也是傳統食用方式合理的延伸」,如此規範會使很多產品開發受限。

被列在清單上的項目就算沒有直接吃下去,使用者仍可能被找碴。中興大學森林系特聘教授王升陽曾研究月桃,並有業者開發出相關產品,後續竟遭人檢舉違法。他直言,日本已有許多月桃相關食品販售,而仔細檢視該清單,很多國外已經開發成保健食品的項目,在台灣仍不能使用,相當令人詫異。

針對月桃,王升陽進一步說明,台灣有 18 種月桃,其中某種小月桃會沾著水果蜜餞直接食用,而月桃對於原住民來說更是重要的山村經濟作物,過去雖無白紙黑字記錄、僅透過耆老口耳相傳,但已有長久的使用歷史,以開發月桃產品聞名的新竹縣尖石鄉那羅部落都是見證人。

傳統南部粽多是以月桃葉所包(照片來源/數位島嶼,攝影/阿沖)
傳統南部粽多是以月桃葉所包(照片來源/數位島嶼,攝影/阿沖)

荖葉經常上原民餐桌,冰花已非罕見食材,黑穗菌才能成就茭白筍

「食藥署太不食人間煙火了」,花蓮縣原住民族野菜學校校長吳雪月表示,月桃葉、月桃心和月桃花都是原住民長期使用的食材,清單中的荖葉也常常出現在原民餐桌上,她和母親從小吃到大,母親現在已經 90 歲,「怎麼可能會有安全問題?」食藥署的清單造成原民食材使用上的困擾,她已和其他族人一同羅列原住民傳統野菜,4 月底會提案給原轉會,請原轉會協助溝通。

清單上還列有近年來常入菜的紅龍果皮和新興作物冰花,曾有加工業者因採購冰花而遭檢舉,被當地衛生局到場開罰,但現在全台各地菜市場中都能看到冰花販售。更讓人詫異的是「茭白黑穗菌」也被名列其中,據台中區農改場文獻,茭白筍與黑穗菌是共生關係,黑穗菌需要植物製造的養分,但也會釋出以細胞分裂素為主的生長激素,讓茭白筍莖部膨大。

「沒有黑穗菌就沒有茭白筍」,南投縣埔里鎮茭白筍農劉宗賢說明,茭白筍的苗內都會有黑穗菌,茭白筍會自然感染黑穗菌,筍體膨大才會有商品價值、賣相才好,消費者買到的茭白筍裡若有黑點,都是黑穗菌的菌株,但無論是農民、加工業者還是消費者食用茭白筍,數十年來從來沒聽過有任何人的身體出現問題。

荖葉是原住民傳統野菜,至今仍能在許多餐廳中吃到(上下游資料照)
荖葉是原住民傳統野菜,至今仍能在許多餐廳中吃到(上下游資料照)

食藥署:食材繁多採保守管理,冰花、荖葉很快會撤下清單

倘若有人使用或販賣清單上的項目,是否會被開罰?廖家鼎說明,嚴格來看,使用或販售「未確認安全不得使用清單」的食材,都違反《食安法》第 15 條,衛生單位會優先管制有完整包裝或連續性生產的工廠及通路,例如:超市、超商以及食品加工廠,因為這些單位的產品對民眾來說較常見、接觸風險高,至於各地小攤販、餐廳或山產店,則要看有無檢舉,再到場了解、依個案認定,倘若僅是包材或在菜餚中做為裝飾,就沒有違法,一旦提供顧客食用,地方衛生單位就會依法開罰。

對於各式案例的爭議,廖家鼎回應,食材原料族繁不及備載,民眾來信詢問沒看過也沒吃過的品目,食藥署會採取較為保守的作法,也就是先將它們列入未確認安全性的清單,例如:紅龍果皮過去沒有長期食用的紀錄,後續若有相關毒理試驗或是國內外有食用經驗,便會調整清單。

廖家鼎解釋,茭白黑穗菌之所以納入,是因為有人詢問能否將菌株分離出來製作成食品,為確保食安,才將茭白黑穗菌放到清單上,「純菌種」不可食用,但茭白筍本身安全無虞;冰花本來是非洲地區的多肉植物,現在市面上普及率越來越高,也無民眾出現食安問題,近期也有實驗資料送件,後續很快會從清單撤下。不只冰花,近期農委會也將荖葉相關實驗資料送件,荖葉也不久就會從名單中撤下。

冰花早已在市場中銷售,近期會從「清單」中刪除。(攝影/楊語芸)
冰花早已在市場中銷售,近期會從「清單」中刪除。(攝影/楊語芸)

不該「有疑慮就限制」,而是加註安全食用劑量

「(我)能理解食藥署把關食安的理由以及保守的作法」,但謝昇佑表示,政策仍有調整的空間,因為要針對一項食品原料去做安全性的鑑定,費用非常昂貴,若要改採國內外食用經驗及紀錄,也並非容易的事情,因為規定明載,國外的食用紀錄標準是「五大洲裡要三大洲有食用過」才會採納,但很多民俗植物是當地特有,不見得會在其他地區出現或被食用。

謝昇佑認為,部分野菜過量食用確實可能會出現腹瀉等狀況,但並非致命性,比起直接把所有未知原料通通列入未確認安全性的清單,不如針對民俗食材給予警語,叮嚀消費者不要食用過量,因為即使是生活中常見食材,食用過量時,身體也一樣會有狀況,清單的展示不應只有特定項目及特定部位,也要註明安全劑量,以免造成國人誤解。

王升陽則認為,許多食材過去使用時並無紙本紀錄,現在的規範會造成農民、餐飲及加工業者的困擾,應針對真的有安全問題的未知原料進行管理,而非有疑慮就限制。

延伸閱讀:

誰說沿海土壤低地力?冰花、海蘆筍、甜菠菜大放異彩 專家:農耕可回復土壤健康

下一個抗癌新星,月桃!無毒卻能抑制癌細胞,抗抑鬱鎮痛,抗菌吸汗還能美白!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